在阅读此文之前,麻烦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本文内容均引用权威资料结合个人观点进行撰写,文中已标注文献来源及截图,请知悉。
生育率崩盘?
日韩率先敲响警钟:韩国新生儿数量一度跌至谷底,甚至宣布进入“人口紧急状态”,只有24.2万,日本也紧随其后,新生儿数量创二战后新低,新生儿人口跌破70万。
那么,作为人口大国的中国,又是如何呢?
人口大国亦难独善其身
中国,这个拥有14亿人口的泱泱大国,也未能在这场人口危机中幸免。虽然人口基数庞大,但近年来新生儿数量也在持续下降,给未来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带来了潜在的风险。
2023年,中国新生儿数量为902万,而2024年,即使是备受期待的龙年,也未能扭转下降的趋势。根据联合国人口司的预测,2024年中国新生儿数量可能只有882万左右,再次创下新低。虽然中国尚未公布具体的官方数据,但根据以往经验,联合国的预测数据与实际情况相差不大,这意味着中国的人口问题同样不容忽视。
信息来源:《终于坐不住了?催生不成,国家动真格,智囊团又提出新“方案”》,灵 台发布,2024年3月19日。
中日韩三国生育率的持续走低,是一个由多重因素交织而成的复杂难题。经济压力、社会结构变迁以及传统观念的改变,如同三座大山,让现代年轻人感到压力重重,生育意愿也随之降低。
首先,高房价、高昂的教育成本和医疗费用,共同构成了压在年轻人身上的“三座大山”,直接影响了他们的生育决定。
就算解决了住房问题后,教育的重担又随之而来,从幼儿园开始,各种各样的兴趣班、辅导班便接踵而至,为了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家长们不得不投入大量金钱,教育支出成为家庭中一项巨大的负担。
日益激烈的社会竞争和快节奏的生活,也让年轻人没有充足的时间和精力去经营感情和照顾孩子。社交媒体的普及,为年轻人提供了更为多元的社交方式,即使不结婚,他们也能通过网络找到志同道合的朋友,享受丰富多彩的单身生活。女性社会地位和自我意识的提高,使得她们更加追求独立和自主,不愿为了家庭而放弃自己的事业。
“丧文化”、“佛系青年”等网络流行语的兴起,也反映了当下年轻人普遍存在的焦虑和迷茫情绪。面对激烈的社会竞争、高昂的生活成本和充满不确定性的未来,许多年轻人都感到迷茫和无助,他们用“丧”和“佛系”来逃避现实。
在这种社会氛围下,生育自然就被他们放到了次要的位置。与此同时,人们的生育观念也在潜移默化地发生改变。过去,生育是为了传宗接代、养老送终,而现在,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自身的价值和感受,渴望活出自己想要的样子。
生育不再是一种必须完成的任务,而成为了一种可以自由选择的权利。有人选择生育,是因为渴望体验为人父母的喜悦,而有人选择不生育,则是因为认为孩子会成为一种负担,影响自己原本的生活质量。
多米诺骨牌效应
生育率的持续走低,与人们平均寿命的不断延长,形成了一个严峻的社会问题——人口老龄化。
这意味着未来将有更多的老年人需要社会养老和医疗保障,而相对减少的年轻劳动力却要承担更重的社会负担。
这不仅会给社保系统带来巨大的压力,还可能拖累经济的长期发展。养老金和医疗保险的支出将不断攀升,而缴纳社保的年轻人却越来越少,这使得社保系统的可持续性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此外,数量庞大的老年人口对护理和医疗的需求,也会给社会带来巨大的压力,需要投入更多的资源和人力才能应对。
除了劳动力短缺和人口老龄化,低生育率还会引发一系列其他社会问题,如同多米诺骨牌效应般,影响着社会的方方面面。例如,消费需求不足、创新能力下降、社会活力不足等等。
人口结构的老龄化还会导致社会活力不足,影响社会文化的繁荣和发展。
多方合力,共克时艰
面对生育率下降带来的严峻挑战,中日韩三国必须积极寻求应对策略,多方合力,共克时艰。
要提高生育率,首先要解决的是年轻人的经济压力问题。政府需要加大保障性住房建设力度,控制房价过快上涨,让年轻人能够“买得起房”。
同时,完善社会保障体系,降低医疗费用,也是减轻家庭负担的重要举措。除了这些宏观政策,还可以借鉴一些地方的经验,例如广东等省份推行的生育补贴政策,对生育多个孩子的家庭给予一定的经济补贴,鼓励生育。
除了减轻经济负担,还要构建生育友好型社会环境,为年轻人创造更适宜生育和养育的环境。这包括完善托育服务体系,解决年轻父母的育儿难题;保障女性就业权益,消除职场性别歧视,让女性能够兼顾事业和家庭;营造尊重生育的社会氛围,鼓励生育,而不是将生育视为负担。
笔者认为
中日韩三国作为东亚邻国,在文化、经济、社会发展等方面有着许多相似之处,也面临着共同的挑战。在应对生育率下降的问题上,三国可以加强交流合作,相互学习借鉴,共同探索提升生育率的有效途径。
例如,可以定期举办研讨会,分享各自的经验和教训;可以开展合作研究,探索更有效的政策措施;可以建立信息共享平台,及时交流最新的研究成果和政策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