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掌控了海洋,谁就掌控了世界!荷兰、西班牙、英国、美国都是通过制霸海洋奠定自身的全球霸主地位,可能海洋在大国竞争竞争的战略重要性!
全球的主要海上贸易通道是马六甲海峡、霍尔木兹海峡、苏伊士运河和巴拿马运河。前两个是天然海峡,后两个是人工运河,这四个通道集中了世界上63%的石油运输量。
自1869年起,连通地中海和红海的苏伊士运河给海上航线带来了巨大的进步,因为从亚洲到达欧洲不再需要绕行非洲。尽管目前的运河可追溯到拿破仑·波拿巴时代,但是第一次建造两海之间的通道是在13世纪。拿破仑认为在苏伊士地峡开挖运河将使法国具有比英国更大的优势,因为法国控制运河后,英国将不得不通过向法国支付过路费或通过好望角绕行非洲。
这是一个明确的战略例子,说明了对苏伊士运河的控制如何使一个强国的力量超过另一个强国。
埃及人和法国人最终建成了运河,但是累积的债务迫使他们于1875年将股份出售给英国。虽然在1888年签署的国际公约规定,任何一个国家的船只都可以通过这条运河,但是在整个20世纪,爆发了多次有关这条运河的所有权和使用权的冲突。1956年,法国、英国和1948年建国的以色列与埃及爆发了冲突,称为“苏伊士运河危机”。在这场危机期间,埃及不顾法国和英国停止资助阿斯旺大坝的威胁,毅然将运河国有化。为进行报复,埃及击沉了 40 艘船并封锁了运河。由美国领导的联合国最终促成了休战。开罗获得了苏联的资金,用于建设大坝,并于1957 年重新开放运河。加勒比海和太平洋之间的巴拿马运河,是另一条重要的通道,每年可由此运输2.35亿吨货物。
自1914年开放以来,已经有超过100万艘船只从这里通过。在巴拿马运河开通前,为了从大西洋前往太平洋,航海者不得不环绕美洲大陆,并穿过位于智利的麦哲伦海峡或合恩角。美洲原住民曾使用过巴拿马地峡,西班牙人到达美洲时也这样做过,以发展贸易并缩短旅行时间。从15 世纪起,人们就有建设运河的想法。但是直到20世纪初,巴拿马在美国的支持下从哥伦比亚分离出来后,才促成了工程的开工建设。巴拿马宪法将政府手中的运河定义为“国家不可分割的财产”。
国际贸易的主要自然通道是霍尔木兹海峡和马六甲海峡。世界上1/5的石油通过霍尔木兹海峡运输,每天约有1300万桶来自波斯湾的石油经这里运送到东方和西方。尽管与阿曼和阿拉伯联合酋长国共享水权,但是霍尔木兹海峡主要由伊朗控制。近年来,由于也门冲突的恶化,伊朗与沙特阿拉伯之间的关系也变得更加紧张,伊朗曾威胁封锁霍尔木兹海峡。这是一个明显的包围和反包围的情况,因为如果沙特阿拉伯及其盟友在也门对伊朗造成伤害,伊朗将通过威胁这些国家在霍尔木兹的利益而做出反应。
马六甲海峡将印度洋与太平洋连接起来,世界50%的海上交通运输由此通过。东南亚国家联盟(简称“东盟”)和区域贸易条约等协定促进了该地区各国之间的经济关系,使各国在马六甲面对政治紧张局势时能够采取共同行动。毫无疑问,中国在该地区的任何行动都受到日本和菲律宾等其他亚洲国家的怀疑,也受到近年来将其外交政策重点转向亚太地区的美国的怀疑。这是中美关系中的政治和经济利益竞争在地理层面上的反映。因此,通过这种包围和反包围的战略,对对手的战略要点加以控制或施加一些压力,就能够削弱对手并巩固自己的地位。当涉及多个国家时,战略要点就会成为热点,只有保持力量平衡才能避免冲突。
这种战略可以在任何地方使用。俄罗斯对克里米亚的“吞并”使其受到了欧盟的封锁和经济制裁;而北约在俄罗斯边境附近开始部署强大且具有挑战性的力量,促使俄罗斯在叙利亚等地采取了相应的反包围对策。如果继续受压,俄罗斯很可能会通过在其他地方的反制行动做出回击。
由于气候变化引发的全球变暖,北极变得越来越重要。谁控制了海上通道和储量巨大的资源库,谁就会在国际竞争中占上风。因此,北极的周边国家,主要是美国、加拿大和俄罗斯,为了控制北极,都在积极进行外交和军事努力。例如,俄罗斯正在推动军事基地的建设和强大核动力破冰船(如75000马力的Arktika)的建造。
穿越北极能够避免巴拿马运河的瓶颈限制,也能够避免苏伊士运河和马六甲海峡的瓶颈限制(自20世纪初起,俄国人担心这两个海峡遭到海上封锁,尤其是担心苏伊士运河受到德国和土耳其的封锁)。这个“捷径”意味着节省大量通过这两个海峡的成本。例如,每艘船穿越巴拿马的平均成本为15万美元,而等待通过期间,每天还需要35000美元。此外,使用北极通道代替巴拿马运河或苏伊士运河意味着节省大量时间,因为距离将缩短近一半。欧洲和亚洲之间的航程将从目前的31天缩短为3周。
很明显,北极的地缘政治重要性是巨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