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4月初以来,中美之间的关税对抗急剧升级,数轮加码令双方贸易紧张局势持续升温,也将不少餐饮从业者卷入风暴核心。
4月2日,美国宣布对全球商品加征10%基准关税,并对中国产品叠加征收34%的“对等关税”,在此前已有20%关税的基础上,综合税率飙升至54%。
中国于4月4日迅速回应,对美国商品同等加征34%关税。
随后的8日和10日,美方与中方分别将关税提升至84%,直至美国最终将综合税率推至125%,对中国产品的实际加征税率达到145%。中国紧跟其后,将对美商品关税同样提升至125%,并表示若美方继续加码,将不再回应。
然而,剧情出现反转。4月22日,美国总统特朗普在新闻发布会上表示,将大幅下调对中国商品征收的高关税。尽管走向尚不明朗,但过去数周的贸易冲突已对中美餐饮行业造成显著冲击。
在美中餐馆压力山大
美国各地中餐馆感受到成本飙升带来的沉重压力。加州奥克兰的餐馆老板方女士表示,调料供应商价格变动频繁,“前天还能按旧价发货,今天就涨了50%。”而据美中餐饮业联合会主席胡晓军透露,花椒、辣椒、豆瓣酱等中餐核心调料的价格涨幅普遍在10%–50%之间。
部分连锁中餐品牌也受到严重影响。一位火锅连锁创始人透露,门店使用的火锅底料必须从中国进口,尽管食材如牛肉、毛肚等可在当地采购,但底料的花椒、辣椒等原料主要产自中国,受关税与运费上涨双重影响,成本将成倍提升。“原本每公斤物料运费约12元,现在涨至16元,涨幅超过30%。”
餐饮人不得不通过涨价应对压力。Entropy经营着一家川式外卖店,近期因食材成本上升而调整菜单价格,结果营业额从日均4000美元锐减至2000多美元,几近腰斩。
不仅如此,关税还带动零售物价全面上涨,消费者支出趋于谨慎。“以往一顿饭100美元,现在顾客只点80甚至60美元。”方女士说道。
在当前环境下,2024年已有一批美国餐饮店倒闭。南加州中餐老板涛哥坦言,若关税战持续发酵,中餐业或迎来新一轮洗牌潮。
国内餐饮企业同样面临挑战尽管中国对美国食品进口依赖程度相对较低,但部分品类如牛肉、海鲜、高端谷物等仍受波及。特别是饲料环节所需的玉米、大豆,高度依赖进口,一旦成本上涨,将连带推高肉牛养殖成本。
据卓创资讯研报分析,中美加税可能引发豆粕等饲料价格上行,进而推高牛肉价格。国内某知名牛腩品牌已面临采购成本从34元/公斤涨至42元的现实,每公斤增加8元,对连锁体系影响巨大。
此外,去年因低价牛肉而兴起的品类(如牛肉米线、自助牛排、地摊牛肉锅等),若无法应对原材料上涨,恐将迎来集体退潮。
海鲜领域亦面临挑战。福州高端自助餐厅主理人John透露,美国波士顿龙虾、帝王蟹等产品进价上涨25%,若继续采购将严重侵蚀利润,目前正考虑下架相关菜品。
即便是不直接采购美国产品的门店,也可能在全球供应链震荡中受到波及。新加坡经济管理学院顾问周鹏邦指出,冷冻品、水产、农产品等多个领域的关税战,将通过价格传导机制渗透到终端市场,餐饮业难以独善其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