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要介绍的是一位胶东历史人物,他的名字叫作“张掞”,生活在北宋时期,籍贯为历城县(按照当时的区划属齐州),与胶东半岛的主要交集为曾任莱州掖县知县,且在任期间为民请命,颇有口碑,《宋史》及《掖县志》对其事迹均有记载。(注:掞为多音字,可读作shàn、yàn或yǎn,电视剧《康熙王朝》在提及太子胤礽的师傅王掞时,读作shàn。本文主人公张掞的掞具体是哪个读音,暂未见明确记载。)
根据记载,张掞出身于官宦之家,其父亲张蕴在宋真宗咸平年间曾“监淄州兵”,并在面对契丹游骑进扰之际处置得当,可惜事后遭到奸人进谗,仕途未能有更大进展。
在父亲的熏陶下,张掞遵循学而优则仕之路,考中进士踏入仕途。他最初任职的地方是益都县,作为知县,他在征收赋税时很能体谅民情,得到了当地百姓的认可和支持。此后,他因丁内艰而辞官。至宋仁宗明道年间,因齐州同乡御史中丞范讽的推荐而重新出山,来到莱州所属的掖县(注:北宋时期的莱州辖掖县、莱阳、胶水、即墨四个县)担任知县。
在他知掖县事期间,当地遭遇旱情,百姓向州衙请求体恤,结果被拒之门外。张掞见状,便冒着得罪顶头上司的风险,主动向朝廷反映地方灾情。当时的仁宗皇帝有好生之德,便下诏免除当年掖县的赋税。值得一提的是,根据《宋史》的记载,此次免税的范围不仅限于掖县,登、莱二州(胶东半岛大部分区域)的百姓均沾雨露。张掞此番举动,可谓造福一方了。后世的《掖县志》在提及宋代知县时,仅为张掞和宗泽专门列入“宦绩”一章。其在当地的影响之深,可见一斑。
大概正是因为在掖县任上政绩突出,张掞随后升为永兴军通判。再后来的仕途也较为顺利,历任集贤校理、龙图阁直学士、知成德军、判太常、司农寺等职,最终在户部侍郎任上致仕。
根据记载,张掞去世于宋神宗熙宁七年,享年八十岁。这在人生七十古来稀的过去,已经算是长寿。有善政而长寿,也可谓善有善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