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海吃海。胶东半岛三面环海,出产的海鲜种类众多。在古代,当地文人墨客也写过不少赞誉海鲜的诗篇。近来笔者翻阅史籍,就偶然看到明清之际的名士宋琬(莱阳人)为“海蛎子”所写的一首七言诗。
这首诗的题目叫作《蛎黄》,正文之前加有按语,称:“蛎黄,生海滨石上,戴壳为屋,累累如蜂房。渔人于潮落时以针敲其罅而取之,投之釜中,一沸而熟,益以姜桂,味甘而不腻。邢村(注:似应指丁字湾畔的行村)一带所产甚夥,然不若登郡之肥美(注:登郡即登州府,驻地为蓬莱),大者如鸡卵。”
诗的正文为:“悬崖簇簇缀蜂房,醒酒偏宜子母汤。何物与君堪娣姒?江瑶风味略相当。”
上述诗文虽然字数不多,但却包含不少信息点,如海蛎子外壳的生长形态、海蛎子汤的醒酒功效、海蛎子的口感(这里所谓的江瑶风味略相当,应是将海蛎子的丁与江瑶贝的丁相比较)。
借着这首古诗,我们不妨再多聊几句与海蛎子有关的话题。
海蛎子属于常见带壳类海鲜,大凡胶东半岛沿海,基本都有出产。而就现今的区域品牌来说,乳山海蛎子的知名度要更高一些。
与多数带壳类海鲜相似,海蛎子最家常的吃法就是清蒸。倘若是待客的话,则要么是炸(蛎黄),要么做汤(汆海蛎汤、海蛎蛋花汤、海蛎豆腐汤等)。而详查菜谱资料,还能找到“金裹蛎子”“银裹蛎子”“苜蓿蛎子”等相对复杂的做法。其中,“金裹”搭配的食材是猪里脊,“银裹”搭配的食材是牙片鱼肉,“苜蓿蛎子”则是将蛎肉与鸡蛋搅拌油炒。这三种做法看介绍应为美味,可惜笔者暂时还不曾尝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