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越反击战我军为何撤军?撤军时是什么命令让越南至今未缓过来?

雁风看看世界 2025-02-25 04:20:33

为保证文章的质感及可读性,在文章下方备注了文章来源及可查证资料!

1979年对于我国是一个,看似平常却又注定不平凡的年份!在这一年发生了中越边境的战争,一时间成为国际社会关注的焦点。而这场战争不仅改变了地区的格局,还对中越两国的历史发展产生了相当深的影响!它就是对越自卫反击战!

誓师大会

在这场战争中,我国解放军在战场上势如破竹,距离越南首都河内仅一步之遥时,却突然接到了撤退的命令!更让人意想不到的是,总指挥许世友将军在撤军前下达了三条特殊的命令!这三条命令,每一条都能狠狠地砸在越南的“要害”上,让越南在战后很长一段时间内都失去了反击的能力。而这三条命令,也让邓公(邓小平同志)感到深深的担忧!

那么1979年对越自卫反击战:许世友撤军前的三条命令究竟是什么?它们背后又隐藏着怎样不为人知的故事呢?

让我们把时间回到20世纪中期,那时的越南,还正处于水深火热的殖民统治之中。越南国父胡志明,这位心怀救国理想的革命志士,将目光投向了北方的我国,他在中国学习革命理论,汲取着革命的力量,甚至在中国这片土地上,留下过自己的爱情故事!可以说我国是胡志明革命生涯的重要孕育地!

胡志明

在我国成立后,秉承着国际主义精神和对友好邻邦的支持,我国曾毫不犹豫地向越南伸出了援手!

而且还在在抗法战争中,我国为越南提供了大量的物资援助和军事指导,帮助越南赶走了法国殖民者,赢得了国家的独立。随后在越南战争期间,面对美国的侵略,我国还再次挺身而出,不仅提供了海量的物资,包括粮食、武器、药品等,还派遣军事顾问团,协助越南军队作战!

而对越南的帮扶不完全统计,从1950年到1978年,我国援越物资总值超过200亿美元,这些援助可以说是为越南的胜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但是随着胡志明的去世,越南的格局发生了巨大的变化。黎笋集团上台后,越南逐渐背离了与我国的友好路线,转而倒向苏联!

这一转变不仅仅是外交政策的调整,更是对中越多年友好情谊的背叛。而且还将帮他们建设的20多万华人驱逐出境。

更过分的是还在中越边境不断挑起事端,制造摩擦,据不完全统计,从1974年到1979年2月中旬,越方在中越边境进行武装挑衅达3535次,严重威胁到了我国的国家安全。

面对着白眼狼越南的步步紧逼,我国政府始终保持着克制,并多次提出通过谈判来解决争端。

但越南政府却爱搭不理,继续其肆无忌惮的发生着挑衅行为,在这种情况下,我国政府也忍无可忍,决定发起对越自卫反击战,以捍卫国家的主权和尊严!

在1979年2月17日凌晨,中越边境的夜空被数百门大炮的轰鸣声打破,我国人民解放军从广西、云南两个方向同时发起进攻,对越自卫反击战正式开始。

这场战争没开始多久,我军就迅速席卷了越南北部地区。而且在东线有许世友将军亲自指挥的部队更是勇猛无畏!他们采取南北对进的战术,迅速向越南境内推进。

其中高平战役成为了东线战场的关键一战,43军坦克营在战斗中表现出色,他们以不到3小时就穿插到东溪,成功切断了越军的退路。这一行动也完全出乎越军的意料,打乱了他们的部署,随后坦克营在东溪坚守了3个多小时,等待后续步兵的到来。

在这3个多小时里,坦克营面临着越军的疯狂反扑,但他们毫不畏惧,凭借着顽强的意志和出色的战斗技能,成功守住了阵地。在这场战役中,越军王牌346师遭到了重创,师长黄扁山大校失踪,越军的防线被撕开了一个大口子。

而在西线战场上,有我军的杨得志将军指挥的部队也在积极行动,他们借夜幕掩护,隐蔽渡过红河和南溪河,然后采取多路穿插的战术,以奇袭与强攻相结合,对越军展开了全面攻势。

到2月19日我军成功攻占老街、孟康、谷柳等地,打开了通往越军纵深的门户!随后主力部队沿红河两岸向前推进,于2月25日攻占柑塘。

杨得志

随着战争的推进,谅山之战成为了双方争夺的焦点。而当时的谅山,作为越南的重要军事据点,地理位置十分重要,因为它是越南首都河内的重要屏障,一旦谅山失守,河内将直接暴露在我军的兵锋之下。因此越军在谅山部署了大量的兵力,企图凭借坚固的工事和有利的地形,阻止解放军的进攻。

在2月27日起我军开始对谅山外围展开攻坚战,我军面对的是越军精心构筑的防线,包括他们当地的扣当山、扣马山、巴外山等要点。

这些要点地势险要,而且越军在山上修筑了大量的工事,配备了强大的火力。,但我军并不畏惧,毅然决然与越军展开了激烈的争夺。经过数日的苦战,我军终于攻克了这些外围要点,为进攻谅山市区扫清了障碍。

时间到3月1日上午,我军集中19个炮兵营共有306门大口径火炮,对谅山进行了猛烈的轰击,这是一场炮击在30分钟内,上万发炮弹落在谅山市区,整个城市被硝烟和笼罩。

据当时的参战人员回忆,炮击过后谅山市区基本已成了废墟,建筑物更是被夷为平地。紧接着我军的163师和164师从北、东两翼突进,与越军展开了激烈的巷战。

在巷战中我军充分发挥了近战优势,与越军逐街逐屋地争夺,经过2天的激烈战斗,我军攻占了谅山北部市区,取得了谅山之战的关键胜利。

在取得一系列胜利后,我军已经对越南首都河内形成了威逼之势,但是就在这个关键时刻,中央军委下达了撤军命令?

但是这条撤军命令,并非是因为我军的战斗力不足,而是出于多方面的考虑。一方面呢是我国发动自卫反击,只为在教训越南,捍卫国家主权和边境安全,并不是为了占领越南的领土。当这一目的达到后,继续进攻可能会引发国际争端,不符合我国的国家利益。

而另一方面呢,长期的战争会消耗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对我家的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也会产生不利影响。所以在权衡利弊后决定撤军。

许世友将军

但是撤军并不意味着战争的结束,因为此时的越南,虽然在战场上遭受了重创,但仍然有一定的军事实力。而且越南在当时是全民皆兵兵力强大,如果他们趁机追击,我军在撤退过程中将会面临巨大的危险。为了确保撤军的安全,许世友将军下达了三条重要命令:

第一条命令是回收援助物资;因为我国曾经向越南提供了大量的物资,这些物资原本是为了帮助越南抗击侵略者,实现他们国家的独立和发展。

但是越南却将这些物资用于对抗我国,这无疑是对我国善意的背叛!所以许世友将军下令回收所有我国援助的物资,对于那些无法回收的就地销毁。这一命令是为了避免这些物资被越南再次利用来攻击我国,更是对越南背叛行为的一种惩戒。

第二条命令是摧毁工业设施:因为在过去的几十年里,我国曾帮助越南建立了许多工业设施,包括兵工厂、汽车厂、发电厂等。但是随着越南的反华倾向日益严重,这些工业设施成为了越南军事力量的重要支撑。

为了削弱越南的军事工业基础,许世友将军下令摧毁这些设施,尤其是兵工厂,作为生产武器弹药的关键场所,被列为重点摧毁目标。这一命令也使得越南的军事工业遭受了沉重打击,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都难以恢复元气。

第三条命令是埋设地雷:因为为了迟滞并阻挡越军的追击,确保我军能够安全撤退,许世友将军下令在撤退路线上埋设大量地雷。但是这一措施虽然在短期内有效地保障了解放军的安全,但也给当地百姓带来了长期的安全隐患,因为在战后许多越南百姓在不知情的情况下触雷,导致伤亡事件频发。

许世友将军的这三条命令,在当时的情况下从军事角度来看,无疑是非常有效的。因为它们能成功地削弱了越南的军事力量,并保障我军的安全撤退。

但是这三条命令却引发了邓小平同志的担忧。因为邓小平同志深知,战争虽然能够解决一时的问题,但长期来看,和平与稳定才是国家发展的基石。

这些强硬的措施虽然必要,但可能会让越南人民对我国产生民族仇恨,为未来中越关系的改善埋下隐患。而如何在维护国家利益的同时,又能避免与邻国产生长期的仇恨,成为了摆在我国领导人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

1979年的对越自卫反击战,是我国在特殊历史时期进行的一次重要军事行动。这场战争不仅打乱了苏联与越南的战略部署,也捍卫了我国的主权和边境安全。

从历史的角度来看,战争的胜利并不在于占领多少土地,而在于维护国家的主权和尊严。邓小平同志的担忧,提醒着我们,军事行动虽然是维护国家利益的重要手段,但也需要考虑其长远影响。

而在当时及现在的世界,和平与发展永远是时代的主题,各国之间的联系日益紧密!在处理国际关系时,我们应该更加注重通过和平谈判、外交协商等方式来解决争端,避免轻易发动战争。很重要的是我们也要加快、加强国防建设,提高国家的综合实力,以应对各种可能的威胁和挑战。

现如今距离1979年的对越自卫反击战已经过去了四十多年。在这四十多年里,中越关系经历了波折,也逐渐走向正常化。

两国在经济、文化等领域的交流与合作也在不断的加强,也为两国人民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利益!这也让我们更加深刻地认识到,和平的力量才是最强大的力量。

只有通过和平与合作,才能实现国家的繁荣发展,才能让人民过上幸福安宁的生活!我们希望未来的中越关系能够继续以和平与合作为基础,共同推动地区和世界的繁荣与稳定。

参考资料:

1.越南谈中越战争:中国60万大军进攻越南,不想打仗,但别无选择

2. 是可忍,孰不可忍:对越自卫反击战

3. 越南对中美两国“双向制衡”战略的演变与中越合作前景

4. 续写中越关系的第二个“高光时刻”(大使随笔)

5. 越南谈中越战争:一代人的牺牲和贡献,换来的是40年的经济滞后

6. 越南谈中越战争:提前得到中国进攻时间,没想到会那么突然

0 阅读:49

雁风看看世界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