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越作战我军坦克损失有多大?开战刚四天,为何便损伤近九成呢?

雁风看看世界 2025-03-22 03:53:09

1979年,对越自卫反击战打响,解放军奉命出征!随之一同前往战场的还有我国的装甲部队!同样是怀揣着热血与决心,驾驶着钢铁巨兽奔赴战场,可谁也未曾想到,等待他们的却是超乎想象的艰难开局!因为在开战的一天,而且还是战斗开始的第一天,62式坦克的战损率就飙升至 52%,是不是很惊讶呢?这到底是怎么造成的呢?

先来讲下越南的地形,狭长且是地貌复杂的土地,接壤我国的北部山峦叠嶂,山谷间沟壑纵横,大型装甲车辆在此行进,每一步都是如履薄冰;而在南部水资源丰富,河流蜿蜒曲折,坦克若稍有不慎便深陷其中,便动弹不得。

根据越南在抗法战争时期的记录,曾引以为傲的坦克集群贸然闯入越南,便被越南游击队用中国援助的反坦克火箭筒打得七零八落。

以及在抗美的时候,美军在越战泥潭中,轻型坦克同样在越军灵活多变的攻击下,沦为一堆堆废铁。

这些失败的案例,在解放军作战前已充分做了研究,所以在该战役中选用了相对轻便、机动性稍强的62式坦克,期望能适应南方地形。

可现实却异常残酷,62式坦克的装甲太薄了,面对越军普遍装备的40毫米火箭弹和23毫米机炮,几乎是一击必趴窝!初次交锋,便让装甲部队陷入绝境。

东西两方战场,本是战略规划中的关键一环,装甲部队肩负穿插重任,力求直击越军要害。但是当他们一头扎进这片区域时,心却便凉了半截。

放眼望去,哪有什么坦途?四周尽是陡峭山峰,山间小道更是崎岖狭窄,而且还有越军布满了致命的陷阱。

打头的坦克机甲部队率先遭殃,道路之上,看似平坦之处实则暗藏玄机,越军挖掘的大坑深达数米,底部布满尖刺、木桩,坑口用稻草、浮土精心伪装,与周边环境融为一体。

前轮陷入越军精心伪装的大坑,车身瞬间歪斜,导致履带空转,任凭怎么加油也无法前行。

庞大的车身横在路中,后续车队便陷入瘫痪。装甲营的营长心急如焚,无奈之下只得下令后续坦克将其撞翻,为大部队挤出一条生路。刚刚出师便先损一辆坦克,不祥的预兆也笼罩全军。

而且越军在战场中,将游击战术发挥到了极致,甚至可以将他们堪称为伪装大师,密林与山洞更是越军的天然堡垒,他们隐匿其中,手持40毫米火箭筒、82毫米无后坐力炮,以及高射机枪等武器,静候我军到来。

当机甲部队艰难抵达纳兰山口时,部队噩梦进一步升级,装甲部队穿越密林行动中,越军瞅准时机,立刻发难,高射机枪子弹疯狂的扫向我方坦克,火箭筒更是无情的呼啸而出,并精准命中目标。一旦击中坦克便瞬间起火冒烟,还没能及时撤出的战士,在高温与浓烟的车内苦苦挣扎。

发现我军坦克已被劫停,越军便从山洞、密林之中突然杀出并且居高临下,一顿猛烈的枪火倾泻而下。

此时我军坦克上搭载的随车步兵,又被突如其来的偷袭,瞬间也成为活靶子。

那时许多年轻战士也缺乏实战经验,为了在坦克高速机动时不被甩落,竟用背包带将自己紧紧绑在坦克外壳上?

但在遭遇伏击的瞬间,他们挣扎着想解开束缚投入战斗时,却发现为时已晚,无情的子弹穿透身躯,造成无辜的伤亡。

不仅如此,越军也很精明,他们在之前对法,对美作战中,积累了不少的经验,这次对我军作战的越军战术更加是灵活多变,而且还是一击即走。

每次发动攻击后绝不恋战,迅速借助地形掩护,转移至下一个伏击点。

我军想要反击,却常常只能对着空无一人的山林徒呼奈何,根本找不到敌人的踪迹,有劲使不出,前期只能吃这样的哑巴亏。

而且越军面对我军装甲部队,越军的反坦克战术对我军可以说是刀刀致命。

首当其冲的便是那看似简陋却威力惊人的40毫米火箭筒,越军战士凭借对地形的熟悉,在密林中不断的穿梭,悄悄的接近我军坦克后,在极近距离下扣动扳机,火箭弹近距离直击坦克薄弱部位,而62式坦克的侧面、后部装甲根本无力抵挡,瞬间被刺破洞穿,然后就是车内弹药遭引爆,火光冲天。

还有82毫米的无后坐力炮更是越军的攻坚利器,他们将其布置在山地制高点,炮口瞄准山谷间前行的我军坦克部队。

一旦我军进入射程,炮弹呼啸而下,强大的冲击力不仅能穿透装甲,还能在车内引发剧烈震荡,让战士们瞬间丧失战斗力。

最后越军擅长多武器协同伏击,以高射机枪火力压制我军坦克上的步兵,使其无法有效反击;同时什么火箭筒呀、无后坐力炮小组呀,从不同方位突袭我军坦克,让我军防不胜防。

而且他们这样的作战方式在复杂的地形里成功率还很高,我军坦克很多次都是被越军精心编织的火力网,导致多辆坦克遭受重创,车组人员及步兵伤亡惨重。

这一战才刚开始,而且这还是仅仅战斗开始的第一天,62式坦克的战损率就飙升至 52%,四天激战下来,参战的装甲部队损耗竟接近九成,钢铁的装甲部队被无情的撕裂。

当然了困境之中,我军装甲部队岂能坐以待毙,在越军多次的偷袭下,我军迅速调整,制定了一系列机智果敢的应对策略。

在行军时,坦克之间保持紧密队形,确保首尾呼应,前车利用自身装甲为后车探路,一旦遭遇攻击,后车能迅速提供火力支援,防止越军逐个击破。

同时车组人员时刻保持警惕,时刻向四周瞭望,不放过任何风吹草动,提前发现潜在威胁并先发制人。

同时协同作战的重要性对我军来说也是非常看重的,他们充分发挥步兵与炮兵的优势。

步兵利用地形掩护,携带火箭筒、重机枪,与坦克并肩前行。遭遇越军伏击时,步兵迅速散开,对越军隐藏在山林中的火力点进行火力压制,为坦克创造反击机会。

炮兵则依据前线反馈,精准定位越军集结区域,以猛烈炮火覆盖,打乱越军部署,减轻装甲部队压力。

这一场越南战争,无疑是给我军的装甲作战造成了不小的损失,及沉重的打击!曾经以为轻便灵活的62式坦克,在此番实战检验下,暴露出诸多致命缺陷,防护能力弱、火力不足、适应复杂地形能力有限,已然落后于时代的需求。

同时这一战,也让每一位军人知道,战场环境乃是决定胜负的关键因素之一,任何军事行动,若不充分考量作战地域的地形、气候、人文等要素,盲目照搬既有战术、装备,必将付出惨痛代价。

灵活调整战术,依据战场实时动态,实现步、炮、坦等多兵种无缝协同,才是克敌制胜之道。

打造适应多样化战场需求、兼具防护、火力与机动性的装甲利器,方能在未来战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0 阅读:0

雁风看看世界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