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生提醒:糖尿病治疗需谨慎,4种降糖药或致并发症,使用需谨慎

悬泉大瀑布 2025-03-28 12:56:51

阅读此文前诚邀您点击一下“关注”,方便您随时查阅一系列优质健康文章,同时便于进行讨论与分享感谢您的支持!

糖尿病,这种看似“普通”的慢性病,早已成为全球范围内危害健康的“隐形杀手”。据国际糖尿病联合会(IDF)数据显示,全球成人糖尿病患者已突破5亿人。

而中国的糖尿病患者已超过1.4亿,占全球糖尿病患者总数的三分之一以上。更令人担忧的是,一些常见的降糖药,若使用不当,可能会引发严重并发症,甚至加速病情恶化。

然而,这些药物很多糖尿病患者每天都在吃,却并不清楚其中的风险。错误的治疗方式,可能比糖尿病本身更可怕。

在临床实践中,有相当一部分患者因不适当的降糖药使用,导致了肾衰竭、乳酸酸中毒、低血糖昏迷,甚至心血管事件。

糖尿病的治疗,绝不仅仅是“降血糖”这么简单,更需要精准的个体化管理。而当前,许多患者盲目依赖药物,却忽视了这些药物可能带来的隐患。

4种常见降糖药,或引发严重并发症1. 磺脲类药物(格列本脲、格列齐特、格列吡嗪)——低血糖风险高

磺脲类药物通过刺激胰岛β细胞分泌胰岛素来降低血糖,虽然有效,但其低血糖风险极高。尤其是老年人、肝肾功能不全者,一旦血糖骤降,可能会引发意识丧失、昏迷,甚至猝死。

研究发现,磺脲类药物导致的低血糖是糖尿病患者住院的主要原因之一。

2. 双胍类药物(如二甲双胍)——乳酸酸中毒隐患

二甲双胍是全球范围内最常用的降糖药之一,但并非所有糖尿病患者都适合使用。对于肾功能不全、严重感染、心衰或长期酗酒的患者。

二甲双胍可能导致乳酸酸中毒,一种死亡率极高的代谢紊乱。虽然发生率较低,但一旦发作,病情进展迅速,极易危及生命。

3. SGLT-2抑制剂(如达格列净、恩格列净)——酮症酸中毒与泌尿系统感染

SGLT-2抑制剂近年备受推崇,因其可通过尿液排出葡萄糖,降低血糖,同时对心血管有一定保护作用。

然而,该类药物可能引发酮症酸中毒,即使血糖不高,患者仍可能出现酮症酸中毒的风险,尤其是1型糖尿病患者或胰岛素依赖型2型糖尿病患者。

此外,由于长期糖分通过尿液排出,患者还容易出现泌尿系统感染,甚至导致生殖器坏死性筋膜炎。

4. 格列奈类(瑞格列奈、那格列奈)——低血糖发作快,餐后血糖波动大

格列奈类药物主要用于控制餐后血糖,起效快,但降糖作用时间短,容易导致血糖大幅度波动。频繁的血糖波动,会加速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特别是对心血管系统的损害更为明显。

糖尿病的真正危害,不止是高血糖

糖尿病的可怕之处,不仅仅是血糖升高,而是长期的血糖异常波动,会导致全身多系统损害。

其中,糖尿病肾病、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糖尿病神经变、心血管并发症,都是导致糖尿病患者死亡和致残的主要原因。

1. 糖尿病肾病:长期高血糖会损伤肾小球,导致蛋白尿,最终可能发展为尿毒症,需要透析或肾移植。2.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高血糖破坏视网膜微血管,轻者导致视力下降,重者可致盲。3. 糖尿病神经变:患者可能出现手脚麻木、疼痛,甚至发展为糖尿病足,严重时需要截肢。4. 心血管疾病:糖尿病患者的心梗、脑卒中风险是正常人的2-4倍,且常常没有明显症状,突发心梗的概率极高。

糖尿病的治疗,不能只靠降糖药

糖尿病的管理,不应只是降血糖,而是综合控制。目前,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已成为全球医学界认可的方向。

西医治疗的优势

西医治疗糖尿病的核心是精准降糖,减少并发症。通过口服降糖药、胰岛素、GLP-1受体激动剂等方式,能有效控制血糖。

但西医的不足在于,许多药物仅针对血糖控制,对整体代谢调节作用有限,且长期用药可能会带来副作用。

中医治疗的优势

中医认为,糖尿病属于“消渴症”,其病机主要涉及阴虚燥热、气阴两亏、脾肾亏虚。中药如黄芪、山药、葛根、苦瓜、玉竹等,能在改善胰岛功能、调节血糖代谢的同时,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此外,中医强调辨证施治,调理体质,这对于糖尿病患者的长期管理非常重要。

中西医结合:个性化治疗的未来方向

1. 早期糖尿病患者:以生活方式干预+中医调理为主,避免过早依赖药物。2. 中期糖尿病患者:采用中西医结合,根据病情选择适合的降糖药,同时配合中医调理改善胰岛功能。

如何预防糖尿病?医生的建议

1. 控制饮食:少吃高糖、高脂肪食物,多吃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如全谷物、豆类、蔬菜。2. 规律运动:每天至少30分钟中等强度运动,如快走、游泳、瑜伽等。3. 监测血糖:定期检测血糖,尤其是有家族史的人群,应尽早筛查胰岛素抵抗。

4. 科学用药:避免滥用降糖药,遵医嘱调整药物方案,防止低血糖或其他副作用。5. 调理体质:可通过中医调理,如针灸、艾灸、食疗等方式,改善气血循环,降低糖尿病风险。

糖尿病的管理,绝不是简单的“降糖”这么单一,而是一个系统工程。科学用药、合理生活方式管理、中西医结合综合治疗,才能真正控制糖尿病,减少并发症,延长健康寿命。

参考资料

1. 国际糖尿病联合会(IDF)2023年度报告

2. 《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23版》

3. 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糖尿病患者合理用药指南》

4. 《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的研究进展》,中华医学杂志

5. 世界卫生组织(WHO)关于糖尿病的最新研究报告

声明: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医学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意在科普健康知识请知悉;如有身体不适请咨询专业医生,喜欢的朋友可以关注一下,每天分享健康小知识,做您的线上专属医师。

3 阅读: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