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姚:开启高光时刻,迈向大都市北翼一体新格局

余慈姚江 2025-01-01 13:32:42
余姚,正迎来高光时刻!

余姚的小伙伴们,振奋人心的消息来啦!《余姚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 (2021-2035 年)》已在 2024 年 11 月获得浙江省人民政府批准并正式公布。这意味着,余姚即将开启一场华丽蜕变,全面融入大都市北翼一体新格局,未来的余姚,让人期待不已!

一、规划 “新蓝图”,余姚展雄姿

这份规划可是余姚未来发展的指南针,期限从 2021 年一直铺展到 2035 年,还展望到了 2050 年的远景,为余姚的长期发展锚定了方向。其范围覆盖市域和中心城区两个层面,市域包含余姚全域海陆空间,中心城区则由城区六街道、中意生态产业园、小曹娥镇构成,全方位、多层次地为余姚的发展谋篇布局。

再看目标定位,余姚要打造 “中国 - 中东欧国际产业合作新高地、革命老区共同富裕样板地与浙东历史文化标识地”,这可不是简单的口号。一方面,抓住国际合作机遇,积极对接中东欧产业资源,引入高新技术、创新产业模式,为经济注入强大动力,让余姚在国际产业舞台崭露头角;另一方面,作为革命老区,传承红色基因,推动区域均衡发展,实现共同富裕,让发展成果惠及每一位市民;同时,深挖浙东历史文化富矿,从河姆渡文化到阳明心学,用文化软实力提升城市魅力,让余姚成为既有实力又有底蕴的现代化都市,稳稳嵌入大都市发展脉络之中。

二、功能分区精细,各乡镇 “各显神通”

(一)城市化优势区:核心引擎轰鸣

中心城区六街道及泗门镇等地,无疑是余姚发展的 “心脏地带”。这里产业高度集聚,从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到繁华的商业中心,各类企业、金融机构、创新平台星罗棋布,如同一座座强力引擎,推动着经济飞速运转。优质的教育、医疗资源汇聚,吸引着大量人才扎根,人口的集聚又进一步反哺产业,形成良性循环。像泗门镇,作为宁波都市圈卫星城市试点之一,不仅有雄厚的经济实力,形成了以新光源、新能源、新材料等新兴产业为支撑的产业体系,还凭借 “名邦之源”“阁老故里” 的文化底蕴,以及便捷交通,成为余姚融入大都市的前沿阵地,为余姚城市化进程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

(二)潜力区:厚积薄发正当时

马渚镇等潜力区乡镇,恰似余姚发展的 “潜力股”。它们积极承接中心城区产业转移,利用自身土地、劳动力等资源优势,筑巢引凤。近年来,马渚镇聚焦项目建设,VR 光学镜片、永佳汽车零部件等一批工贸重点项目加速推进,同时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扶持企业智能化改造,培育新兴产业,向着专精特新方向大步迈进,为余姚发展拓宽空间,增添新动能,假以时日,必将成为余姚经济版图上的闪耀新星。

(三)农产品主产区:绿色根基筑牢

黄家埠镇和临山镇,担起了余姚 “米袋子”“菜篮子” 的重任。这里地势平坦、土壤肥沃,是大自然馈赠的农耕宝地。两镇严守耕地红线,大力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黄家埠镇铺设智能灌溉管道,让农田 “喝” 上精准水,临山镇实施 “旱地改水田” 项目,新增大量水田。在现代农业科技赋能下,粮食产量稳中有升,蔬菜、水果等农产品品质卓越,既保障了本地供应,还远销外地,实现生态与经济双赢,为余姚筑牢绿色根基。

(四)生态经济区:生态财富转化

梁弄镇等生态经济区,手握生态与人文 “两张王牌”。四明湖波光粼粼,周边山峦叠翠,红色文化熠熠生辉,依托这些得天独厚的条件,梁弄镇发展红色旅游、乡村民宿、特色小水果产业,打造出一条农文旅融合的致富路。小水果产业让土地生金,旅游发展让人气爆棚,村民收入节节高,绘就了 “五彩梁弄” 的共富画卷;大岚镇则以高山云雾茶为媒,撬动生态旅游,将山水风光、老房子变成资本,民宿经济风生水起,实现了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同频共振。

(五)重点生态区:生态屏障守护

四明山镇,作为余姚的 “生态绿肺”,守护着一方净土。这里群山环抱、森林茂密,负氧离子爆棚。曾经走过花木经济破坏生态的弯路后,痛定思痛,全力实施生态修复,植树造林、涵养水源,让 “癞头山” 重披绿装。如今,凭借优质生态,发展生态旅游、康养度假产业,游客们纷至沓来,沉浸在避暑、赏景、修身养性的惬意中,四明山镇也在生态保护与适度开发间,探索出可持续发展新路径。

三、空间格局 “定盘星”,串起发展新纽带(一)“一主一副五片区”:协同联动新格局

中心城区作为市域主中心,宛如一颗璀璨的明珠,散发着耀眼光芒。这里高楼林立,商业综合体、甲级写字楼汇聚,是余姚的金融、商贸、科技中枢。东部新城,现代化建筑鳞次栉比,高端服务业蓬勃发展;阳明古镇,古韵悠悠,文旅产业兴盛,古今交融间尽显余姚魅力。教育资源得天独厚,从知名学府到优质中小学,为人才培养提供沃土;医疗设施先进完备,大型医院守护市民健康,全方位保障城市高效运转,辐射全域。

泗门镇这一市域副中心,同样活力四射。它是姚西北的 “领头雁”,凭借优越地理位置,积极对接前湾新区,承接产业外溢。在产业发展上,电气机械、有色金属等支柱产业根基深厚,新兴产业加速崛起;在公共服务领域,大型商场、优质学校、医院纷纷落地,城市功能不断完善,吸引周边乡镇居民纷至沓来,为区域联动注入强大动力,与中心城区遥相呼应,奏响协同发展乐章。

再看五大片区,各展风采。姚中核心功能片聚焦高端服务、科技创新,是余姚的智慧大脑;姚西北杭绍联动片,依托地缘优势,在产业协同、交通互联上发力,主动融入杭绍都市圈;滨海开放合作片,面朝大海,以开放胸怀拥抱临港产业、海洋经济,成为对外合作前沿阵地;姚东翠屏活力片,生态与产业并重,特色农业与生态旅游相得益彰;姚南生态共富片,立足绿水青山,深挖生态红利,推动乡村振兴,让共富之路越走越宽。五大片区如五颗棋子,在余姚大地落子成局,与主副中心紧密协同,构建起层次分明、优势互补的发展新格局。

(二)“两廊三带融山海”:产业生态共融

城湾智造走廊,恰似一条闪耀的科技银河,串联起沿线产业园区与创新平台。这里是智能制造的 “孵化摇篮”,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等前沿产业加速集聚,企业研发中心星罗棋布,产学研深度融合,一项项创新成果从这里走向市场,为余姚产业升级装上强力引擎,驱动经济向着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疾驰。

余慈联动发展廊,则是连接余姚与慈溪的 “合作纽带”。两地产业在此深度对接,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从产业链协同到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打破行政壁垒,携手打造区域发展共同体,让 “1 + 1>2” 的协同效应充分释放,合力提升区域竞争力,向着宁波北部副城目标大步迈进。

生态涵养发展带,宛如一条绿色丝带,蜿蜒于余姚山水之间。四明山的茂密森林、姚江的清澈江水,都在其守护之下。严格的生态保护措施落地生根,水源涵养、生物多样性保护成效斐然,为余姚构筑起坚不可摧的生态屏障,让城市在绿意盎然中可持续发展。

沿杭州湾特色产业带,是余姚面向海洋的 “产业金岸”。依托港口优势与滨海资源,临港先进制造业、海洋新能源产业蓬勃兴起。巨轮穿梭、塔吊林立,产业园区内一片繁忙景象,为余姚经济注入蓝色动力,向着海洋强市目标破浪前行。

姚江文化产业带,承载着余姚千年的历史底蕴。河姆渡文化遗址、阳明心学圣地沿线分布,文化场馆、创意街区错落有致。从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到文创产业创新发展,这条产业带以文塑旅、以旅彰文,让余姚文化在新时代绽放耀眼光芒,成为城市发展的灵魂支柱,吸引八方游客沉醉于余姚的人文魅力之中。

四、交通网络 “强筋脉”,畅联都市圈

交通,可是余姚融入大都市的 “动脉血管”。余姚精心编织着多元立体交通网络,铁路、轨道交通、公路、水路协同发力,全方位打通对外通道,深度嵌入长三角一体化版图,强化宁波北翼枢纽地位。

铁路建设快马加鞭,杭甬客专风驰电掣,宛如城市的 “高速走廊”,让余姚与杭州、宁波等城市紧密相拥,加速人才、资金、技术等要素流动。无论是商务出行还是旅游度假,人们都能便捷穿梭,大大缩短时空距离;萧甬铁路则如一条沉稳的纽带,串联起沿线城镇,货运列车满载货物,为产业发展输送源源不断的物资,支撑起余姚的经济脊梁。

轨道交通蓝图绘就,紫色线路(实线)已然获批,它将成为余姚与宁波市区、慈溪紧密相连的 “亲情线”,让三地居民轻松通勤、畅意出行,促进区域同城化发展。还有规划中的市域轨道快线(虚线),如一条灵动的蛟龙,途径余姚站、余姚北站,直抵余姚滨海物流园区,为产业园区注入强大动力,让货物运输、人员往来更加高效便捷。

公路建设成绩斐然,“一纵三横” 高速路网纵横交错,杭甬高速、沈海高速等大动脉贯穿其中,驾车出行,风驰电掣间即可抵达周边城市。“三纵三横” 快速路网密织于市域内,城市组团间无缝对接,上班、购物、休闲,去哪儿都畅快。国道、省道宛如毛细血管,深入乡镇,连接起每一寸土地,让城乡发展同频共振。

水路复兴也在稳步推进,杭甬运河余姚段清波荡漾,货船往来如梭,内河航运成本低、运量大的优势尽显,为企业降低物流成本,让余姚制造沿着水路走向全国。余姚东港区(二号作业区)一期码头火热开建,未来港口作业繁忙有序,巨轮靠泊、集装箱堆叠,进一步提升余姚通江达海的航运能力,为临港产业、外向型经济发展开辟广阔天地,助力余姚扬帆远航,深度融入大都市圈。

五、产业腾飞 “硬支撑”,注入发展新动力

(一)战略产业园:高端产业集聚地

“4 + 12” 产业布局,无疑是余姚产业发展的 “王牌组合”。前湾新能源汽车产业园,犹如一颗冉冉升起的 “产业新星”。这里,新能源车企巨头纷纷入驻,先进的生产线高效运转,一辆辆搭载前沿技术的新能源汽车鱼贯下线。从电池研发的重大突破,到自动驾驶技术的深度应用,产业链上下游企业紧密协同,科研人才汇聚一堂,为余姚抢占新能源汽车产业高地筑牢根基,向着 “中国新能源汽车之都” 大步迈进。

前湾生命健康产业园,守护着人们的健康福祉。高端医疗器械研发制造企业在此蓬勃发展,从精密的手术器械到智能的诊断设备,填补国内空白,打破国外垄断;生物医药创新成果不断涌现,靶向药物、基因治疗等前沿疗法取得进展,为患者带来希望之光。园区内产学研深度融合,高校、科研机构与企业携手共进,在这片创新沃土上,生命健康产业茁壮成长,助力余姚打造长三角生命健康产业重镇。

余姚智能光电产业园,点亮了科技之光。LED、OLED 等光电显示技术全球领先,产品广泛应用于智能手机、智能电视、车载显示屏等领域,点亮了人们的数字生活。园区持续加大研发投入,在 Micro LED、量子点显示等新兴技术上抢占先机,吸引了上下游配套企业集聚,形成了完备的光电产业链,让余姚成为全球光电产业版图中的关键坐标。

余慈智能小家电产业园,温暖着千家万户。作为 “中国家电制造基地” 的核心承载区,这里汇聚了众多知名小家电品牌。智能厨房电器让烹饪变得轻松愉悦,空气净化设备守护室内清新,各类创意小家电层出不穷。企业凭借敏锐市场洞察力和强大研发能力,不断推陈出新,产品畅销国内外,以品质与创新铸就余姚小家电产业的辉煌,成为全球小家电市场的有力竞争者。

(二)优势产业社区:特色产业活力源

兰江产业社区,依托优越地理位置与丰富资源,聚焦新材料、电子信息等高新技术产业。新材料企业研发的高性能复合材料,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新能源汽车领域,为高端制造业提供关键支撑;电子信息企业专注于芯片设计、软件开发,与科研院校深度合作,科研成果迅速转化为生产力,产业社区内创新活力四溢,成为余姚产业升级的 “智慧大脑”。

陆埠产业社区,传承着 “中国水暖之乡” 的美誉,水暖洁具产业根深叶茂。从传统水龙头制造向智能卫浴系统转型升级,融入感应控制、节水节能等前沿技术,产品不仅美观实用,更具科技内涵。同时,深挖本地文化底蕴,将工艺美学融入产品设计,让陆埠水暖洁具兼具实用与观赏价值,畅销全球,擦亮 “陆埠制造” 金名片。

凤山产业社区,乘数字化东风,传统模具产业焕发新生机。借助工业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技术,实现模具设计智能化、生产自动化、管理信息化。高精度模具为汽车、家电、电子等行业提供定制化解决方案,与头部企业建立长期稳定合作关系,以精湛工艺、高效服务,稳固余姚模具产业在全国的领军地位,赋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

丈亭三七市产业社区,茶香四溢、机械轰鸣。作为 “中国杨梅之乡”,杨梅产业与乡村旅游深度融合,杨梅采摘、杨梅深加工、乡村民宿协同发展,以农促旅、以旅兴农。同时,机械制造产业异军突起,农机装备、精密机械零部件产业茁壮成长,为农业现代化、工业智能化提供坚实支撑,绘就工农融合发展新画卷。

低塘产业社区,塑料模具产业独树一帜。经过多年发展,从塑料原料加工到精密模具制造,再到塑料制品成型,形成完整产业链。企业不断引进先进注塑工艺、模具设计软件,提升产品精度与品质,塑料产品广泛应用于家居、玩具、包装等领域,以规模优势、技术实力,成为国内塑料模具产业的标杆区域,塑造余姚塑料产业新优势。

黄家埠产业社区,临港而兴,化工新材料、临港装备制造双轮驱动。化工新材料企业聚焦高性能纤维、特种橡胶等前沿领域,产品服务于军工、高端装备制造等高端需求;临港装备制造企业依托港口优势,为航运、物流产业量身打造大型装卸设备、船舶修造设施,凭借临港区位与产业集聚效应,黄家埠产业社区成为余姚外向型经济的 “桥头堡”。

临湾产业社区,对接前湾新区产业外溢,新能源、汽车零部件产业发展迅猛。新能源企业聚焦光伏、风电核心部件制造,产品高效可靠,助力能源转型;汽车零部件企业为整车厂提供高品质发动机配件、车身结构件,深度嵌入汽车产业供应链,与周边区域协同共进,打造宁波北部产业发展新增长极。

节能环保产业社区,聚焦绿色发展,为余姚产业披上 “绿装”。从节能设备研发制造,到环保工程服务,再到资源回收利用,构建起全方位节能环保产业体系。企业研发的高效节能电机、智能照明系统,广泛应用于工业、商业领域,大幅降低能耗;环保工程企业为企业提供污水处理、废气净化一站式解决方案,推动余姚产业绿色升级,让城市天更蓝、水更清。

人才创业园产业社区,筑巢引凤,汇聚天下英才。这里,创业氛围浓厚,众创空间、孵化器星罗棋布,为初创企业提供低成本、全要素办公场地与创业辅导。政府出台优厚人才政策,从资金扶持到住房保障,吸引高端人才、海归学子纷至沓来,带着前沿技术、创新理念扎根创业,涵盖人工智能、生物医药、数字经济等领域,成为余姚创新创业的 “摇篮”,孕育着未来产业的无限可能。

城北产业社区,传统与新兴产业交相辉映。一方面,传统纺织服装产业通过智能化改造,引入柔性生产、虚拟试衣等技术,提升产品时尚感与附加值,打造余姚时尚纺织名片;另一方面,新兴的智能安防产业蓬勃兴起,监控设备、门禁系统等产品守护城市安全,企业加大研发投入,提升安防产品智能化水平,在国内安防市场崭露头角,为余姚产业多元化发展注入新动能。

梨洲产业社区,立足生态优势,文旅、大健康产业蓬勃发展。四明山余脉山水相依,生态旅游项目丰富多彩,徒步古道、探秘溶洞、康养度假,吸引大量游客。同时,深挖中医药文化,发展中医药种植、研发、理疗服务,打造集生态休闲、健康养生于一体的产业高地,让绿水青山真正变成金山银山,为余姚南部发展注入绿色活力。

牟山产业社区,发挥临杭区位优势,主动融入杭州都市圈产业分工。一方面,承接杭州数字经济产业辐射,发展电子信息、软件服务外包产业,吸引杭州企业设立分支机构、研发中心;另一方面,特色农产品加工业独具特色,依托本地丰富农产品资源,将新鲜果蔬加工成果汁、果脯,大米加工成营养米粉,提升农产品附加值,拓宽销售渠道,实现产业联动发展,书写跨区域产业协同新篇章。

六、历史文化 “铸灵魂”,古韵今风焕新彩

余姚,这座拥有 7000 多年文明史的 “东南名邑”,在迈向大都市北翼一体新格局征程中,历史文化宛如一颗璀璨明珠,熠熠生辉。

从久远的河姆渡文化算起,那是余姚文明的曙光。河姆渡遗址出土的大量稻谷,改写了中国稻作农业历史,榫卯结构的干栏式建筑,尽显古人智慧,精美的象牙雕刻、古朴的陶器,无一不是远古艺术瑰宝。如今,余姚精心构建河姆渡国家考古遗址公园,让这片承载着厚重历史的土地,变身文化传承创新高地,游客们穿梭其中,仿若能与远古先民对话,触摸到历史的温度。

阳明心学更是余姚独有的文化标识。王阳明先生生于斯、长于斯,在这里创立了影响深远的 “心学” 体系。“致良知”“知行合一” 如智慧火种,点燃了无数人思想之光。余姚以阳明古镇为核心,打造阳明文化街区,阳明故居、中天阁等历史遗迹修缮一新,古韵悠悠。漫步古镇,阳明主题的讲座、沙龙此起彼伏,文创产品琳琅满目,让阳明文化融入现代生活,成为市民的精神滋养与城市的文化内核。

临山、梁弄等古镇,恰似一部部鲜活的历史书。临山卫城,明代抗倭遗址尚存,城墙斑驳,诉说着往昔烽火岁月;梁弄镇,作为浙东抗日根据地中心,红色遗迹遍布,浙东行政公署旧址、浙东抗日军政干校旧址等,每年吸引大量游客前来缅怀先烈,传承红色基因,让革命精神代代相传。

在城市建设与发展中,余姚巧妙地将历史文化与现代都市融合。城市规划严守历史文化街区、文物古迹保护红线,在新建区域融入传统建筑元素,让城市风貌古今交融。同时,通过举办阳明文化节、河姆渡文化节等活动,以文为媒,广邀四海宾朋,让余姚历史文化走向全国、走向世界,让这座古老而又年轻的城市,在历史文化润泽下,绽放出更加迷人的光彩,成为人们心向往之的文化名城。

七、民生福祉 “落脚点”,共享发展甜果

规划落地,百姓最关心的还是民生福祉。余姚依循规划,精心优化公共服务设施布局,让市民尽享发展红利。

教育资源配置持续优化,新学校如雨后春笋般拔地而起,实验二小南校区、姚北实验学校小学部崭新亮相,校园环境优美,教学设施先进,师资力量雄厚,让孩子们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优质教育。“双减” 政策落地有声,瑞云学校等探索出 “1 + X + Y” 课后服务新模式,OM 头脑风暴、农耕基地等特色课程百花齐放,孩子们既能高效完成作业,又能发展兴趣爱好,综合素质稳步提升,为未来发展筑牢根基。

医疗体系建设大步迈进,构建起四级联动医疗服务链,以 5 家市级医院为核心,上联 “三甲” 名院,下联基层医疗单位。市级医院重点学科建设成绩斐然,市人民医院的心血管内科、市第二人民医院的眼科等,专家团队医术精湛、科研成果丰硕,疑难重症救治能力不断增强;基层医疗服务网越织越密,智慧化村卫生室加速建设,村医改革让乡村医疗焕发生机,村民们头疼脑热在家门口就能解决,大病就医也有绿色通道,健康防线稳稳筑牢。

养老服务品质显著提升,打造 “颐养余姚” 金名片。在山区,互助颐养小院温馨舒适,老人们结伴而居,一日三餐热乎可口,日常娱乐丰富多彩;以房助养、以劳助养等新模式落地开花,闲置农房变身养老资金源,老人在家门口就业增收,晚年生活既有保障又有尊严。在城区,社区养老服务设施不断完善,日间照料中心、老年活动中心功能齐全,智能养老设备走进家庭,为老人提供全方位守护,让养老变 “享老”,市民幸福感满满当当。

余姚未来,无限精彩!

余姚的这一宏伟规划,如同一座灯塔,照亮了城市前行的道路。它不仅是空间上的布局优化,更是产业、生态、文化、民生等全方位的协同发展。未来的余姚,将以昂扬之姿融入大都市北翼一体新格局,产业蓬勃兴旺,生态优美宜人,文化源远流长,民生幸福安康。每一位余姚人,都将成为这场发展盛宴的参与者、见证者与受益者,让我们携手共进,向着更加美好的明天奋勇前行,共创 “大余姚” 的璀璨未来!

0 阅读:171

余慈姚江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