撑起东北城市门面,“大”大连的“小”愿景

数据读城 2024-05-21 17:39:14

曾经的大连是国内既有碧海蓝天又兼经济发达的城市赢家,然而其以广阔的东北平原为腹地,是东北面向海洋的脸面,在东北经济不振已久的当下,最通俗的比喻是:“你肚子疼的时候脸色会好看么?”不过,充满现代气息,拥有闪闪发光的摩天大楼、生机勃勃的服务业及不俗高端零售业的大连终究是东北亚的物流中心,拥有得天独厚的资源和区位优势,再次振兴的小愿景并非不易实现。

在东北诸城普遍发展失重、失速之际,于就业增长率、工资增长率、五年时期内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外资投入增长率、高附加值产业就业区位商等方面尚有良好表现的大连熠熠生辉。

十里槐香过大连

按照本地文化学者的溯源,大连的发展经历了如下阶段:“1899年,沙俄工程师在青泥洼建设了大连最初的模型,那时候,码头、火车站和几家银行就是大连;1949年,躲避了战火的大连‘经济总量全国前三’,那时候,旅顺口加青泥洼就是大连;1999年,百年大连在旅、大的基础上,又拥有了金州、长兴岛、花园口、普湾等多个经济热点区域……”岁月变迁,现今的大连建成区大致可为中部的老四区即传统市区、西边的旅顺口、北部的国家级新区金普新区以及数个代管县。

1980年,建筑大师陈从周在《十里槐香过大连》一文中这样夸赞大连:“这十天的小游,在我的脑海中当然是值得留恋的,那使人难以忘怀的诗情画意,更叫我憧憬着来日的重游。……我初恋上了这个北国的风景城市。……旧城改造,旅大市(1981年2月,旅大市改名大连)这方面是比较慎重的,很少‘见缝插针’不分区的零乱建筑,从平地到山冈,基本上还是有节奏、有变化的……初夏时万槐开花,香飘十里。”

蓝天、碧海、沙滩,广场、喷泉、灯光,老房子、古建筑、铛铛车,一半是浪漫,一半是厚重的大连魅力惹人艳羡。在大连最早的商脉东关街,似乎只要换上各式商铺的招牌,上世纪二三十年代的中国街景就能重现。大连市艺术研究所曾在一份调研报告中说,“东关街保持了建筑初期的基本风貌,建筑群中积淀了关于大连城市兴起时期丰富的社会、经济和文化信息。建筑风格鲜明、样式丰富、‘老街’味道浓郁,可以成为大连城市整体格局中带有特殊韵味的一道风景。”让人印象深刻的还有各式各样的广场,二七广场、三八广场、中山广场、友好广场、星海广场、海之韵广场……据说很多大连本地人都无法厘清城市里到底有多少座广场。

据央视《走遍中国》节目考证,“曾经大连的城市格局是棋盘状设计,但因设计者并没有真正来过大连,只是凭着地图的想象设计。直至后来发现大连所处丘陵地带,并不适合棋盘式格局,才换成人们今天所看到的广场辐射式格局。‘广场中的城市’也算有此因缘。”

连青比对,抑扬有道

中国多的是互怀“瑜亮情结”的双子城市,大连的标比对象并非东三省诸城,而是同为渤海湾副省级城市的青岛,准确的是,是与渤海湾彼岸的青岛展开了全方位的比拼。

这是五大计划单列市之间的一场不对称比较,同为计单市的深圳、宁波和厦门在一旁看得津津有味。严格说来,五大计单市里,深圳一骑绝尘,宁波和青岛、大连和厦门的缠斗才是看点。

这也是一组让人初时津津乐道而后扼腕叹息的比对,大连、青岛都位居环渤海位置之上,一个是辽东半岛的俊彦,一个是山东半岛的翘楚。早期,花园城市大连在经济、城建等诸多领域领跑,青岛是向其学习的对象。两者有不少相同之处,又有太多迥异之举。两者都是计划单列市,都对石油化工、电子信息和装备制造业兴致勃勃,且都有不俗底蕴。大连着力打造开发区,青岛大力发展黄岛新区、精细化发展青岛主城,两城都形成一湾两岸的城市格局,细微之处仅在于大连用轻轨、青岛是跨海隧道而已。

大连城如其名,讲究气魄,有“大大连”之说,青岛率直却相对谦逊,自称“小青岛”之时不少。大连惯于经营城市,青岛注重经营企业。说起青岛名企,海尔、海信、青岛啤酒等俱都在各自领域举足轻重,而大连除了万达赫赫有名,实德和大连机床均算不得顶级之列。大连虽然长时间在GDP上领先青岛,但在青岛于世纪之交完成了对老大哥的GDP超越之后,就再也未给老大哥反超的机会,反倒是领先数值越来越大。

2023年,青岛GDP高出大连7000亿元,几乎是套圈式领先,但大连,真的已经是东北地区的门面了。

失重之城的挑战几何

而今,在东北大片地区经济举步维艰之际,不退反进的大连确实显得独树一帜,不过大连并非没有问题缠身。

首先便是旅游胜地之名正逐渐黯淡,以往的大连是国人的北方旅游首选,然而现在的游人普遍觉得对大连并无多大感念,背靠青山,面朝大海是卖点不假,但“祖国海岸线那么长,临海城市那么多,为什么非要到你大连来?”特色不鲜明的大连旅游产业亟待重振。“天然资本”优厚,提出“绿尽其美,林尽其用,城尽其能,民享其成”理念,践行创森之路的大连试图依托良好的生态环境在各城市的激烈竞争中夯实优势任重道远。

在城建过程中获益颇多的大连也付出了相应代价,填海面积可观并不全是好事。早前大连拥有总面积达42平方公里,涵盖除热带雨林湿地类型之外所有湿地类型的14块大规模湿地,但同样可用大规模来形容的填海之举,不可避免地将不少湿地面积蚕食、毁去,其中得失,可不是立场不一就能掩盖得了。

在很多人看来,大连经济表现不佳不可怕,未来前景不够明朗才恼火,经济基础不好也不算什么,好几年迷失了发展方向才可惜。一个城市的没落往往需要15年左右的沉淀期,因为这基本是一小代人的成长时间。数据显示,大连本地优质人才净流出状况已经持续了很久。尽管大连拥有整个东北最优质的基础教育资源,但所培养出来的最优质人才却纷纷奔赴他城,本地经济社会发展几无受益,高质人才大量外流,留下来的竞争力并不是很强,“我爱大连,从未离开”的宣传语固然唤起了本地居民对家乡的热爱,但也让不少大连年轻人给自己安于现状找了一个堂而皇之的理由。

如何跨越中等收入城市陷阱是大连需要认真思量的事情,跨越成功可追杭州深圳,跨越失败没有人口与成本优势的大连基本是拼不过西南与中部诸城的。

生产与创新的征途是胜途

大连建市以来就以工业化城市为目标,1949年的大连工业博览会是新中国举办的第一个展览会,期间设有铁路交通、机械、造船、纺织、化学、通信器材、建设器材、公用事业、食品工业、手工业、文化教育、卫生保健、农林、中苏友谊等17个展馆,一百余家大型企事业单位参展,参观者达31万人次。而到了今天,这个被联合国环境署评为“最适合人居、全球环境500佳城市”的美丽滨海之城之胜途,依然得着落在生产与创新之上。

上世纪90年代,大连热衷于通过城市建设吸引外资,进入新世纪后,大连又热衷于布局新的产业支点。有专家指出,“大连城市定位的不断摇摆,兼之大连融入辽宁中部城市群的缓慢及产业发展和辐射能力不如意,都导致大连不断坐失良机。”大连在渤海湾城市中的竞争力已经逐渐丢失,与青岛、天津、唐山等港口城市的高光表现反差颇大。当年央企航运巨头中国海运重组后将业务总部从撤出大连转向广州就是一个不那么美好的信号。

大连着重发展化工产业一度引人诟病,东北财经大学经济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杜两省认为,“不是大连发展化工有问题,相反可能是很正确的,因为大连有这方面的基础。大连的所有传统优势产业,其实只有化工在这些年得到了发展和继承。但是这些年大连在化工产业方面的发展过于盲目,缺少规划和必要的论证,盲目做大势必会付出代价。”

作为引领东北老工业区全面复兴的龙头城市,大连任重道远,但专家提醒,“围绕着大连特色的工业、远洋运输、定价、服务等产业链,很可能因为城市产业链细分不够,以及周边强烈的非市场化环境,无法得到长足的发展。”好在自十年前大连服务业增加值占全市经济比重首次超过50%之后,逐年呈提高之势,其中最重要的正是港航物流、商贸金融、信息服务和旅游产业。

2 阅读:161

数据读城

简介:城市、产业发展数据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