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徽宗为何会任用蔡京这样的奸臣?大人需借小人威

四眼聊影视 2023-02-01 15:25:23

蔡京

君子和小人不是对立的,而是相辅相成的,要当君子,必须养小人

读过《论语》的人很熟悉君子与小人是两个相对立的概念,君子是具有世间一切美好德行的人,历代儒客文人将以君子之道自勉,作为行为规范和人生理想。

可实际情况是,但凡一个人要是按照书里所说的君子之行去做,那么这个人大概率就会成长为一个废人、书呆子、腐儒。问题差在哪里呢?

几天前翻看《三命通会》,读到论偏官一节,里面有一句话颇有意味:“七煞,譬小人多凶暴,无忌惮,……以上诸制合生化,须要无太过不及,借小人势力卫护君子,以成威权,乃大权大贵之命。”

要想大富大贵,必须要善用小人。小人无所顾忌,才能办大事。好人的内心已经被仁义道德拘束住了,君子要办一个什么事,违背了这些仁义道德的标准,好人就没有这个做事的动力了。君子的意志力得不到执行,如何能发挥出威力与权势呢?

自古以来,越是强大的人越是善用小人的。这就是为何我们的文化中一直是反小人的立场,小人却能源源不绝,而且每每小人会反超君子,成为中流砥柱,根子都在君子那里。

宋徽宗

宋徽宗重用“六贼”和蔡京重用西门庆的逻辑是一样的

《金瓶梅》第72回中,西门庆因工作成绩突出,得以随金吾卫太尉朱勔觐见宋徽宗。书中所写宋徽宗是这样的:

“这皇帝生得尧眉舜目,禹背汤肩,才俊过人,口工诗韵,善写墨君竹,能挥薛稷书,通三教之书,晓九流之典。……御极二十祀以来,海宇清宁,天下丰稔,上天降鉴,祯祥叠见。三边永息兵戈,万国来朝天阙。”

生得圣君相貌,又有文学,又有口才,还有政绩,这不就是君子的代表吗?

但为何宋徽宗偏要用蔡京、童贯、王黼、梁师成、朱勔、李彦(六贼)之流,贬斥文臣李纲、发配武将宗泽、架空种师道、排挤姚平仲这些忠臣?

现在咱们看所谓的六贼,是小人之流,可在宋徽宗看起来,他们才是大大的忠臣,这些都是没有任何条件地支持宋徽宗的,支持他的想法,支持他的爱好,支持他的位置。而所谓的忠臣并非是忠于宋徽宗的,他们从道德的角度出发,支持的是大宋的江山,希望宋朝的国祚绵长,边疆永靖,对宋徽宗就提出了要求。而这些要求与宋徽宗的想法是相左的,他没有办法推行自己的施政理念,对这些所谓的忠臣感受到的只有掣肘而已,那么这些忠臣也需要被打压下去才行。除非实际情况紧急到了,非用他们不可的时候,才会重新起复他们。

宋朝所表现出来的特征,又弱又想使坏

宋徽宗原不是太子,而是上任皇帝宋哲宗的弟弟。他的上位是有争议的,宰相章惇支持哲宗同母弟简王赵似为帝,但向太后则支持端王赵佶为帝。最后在向太后的极力支持下,赵佶终于登上了皇位,成为了宋徽宗。

宋徽宗当上皇帝之后,他第一个想到的不是如何维护大宋的江山,这个江山的框架打得还行,经得起折腾,即便自己不是特意往好了经营,它一时半会儿也塌不了,再加上中原百姓思想已经被儒家很好的愚弱了,很难再出现秦末那种纷乱,压榨得厉害一点也不会有问题。但是如果有人对宋徽宗登基的正统性表示怀疑,他很有可能会被推倒,重新立简王赵似,或者申王赵佖为帝。因此宋徽宗赵佶登基的事情就分出了两件事:其一为大宋江山的公事;其二则是他皇位的私事。

赵佶那个揍性,肯定先顾自己的私事咯。

但在表面上却又不能拿私事说事儿,应该怎么办呢?

当时朝廷中有两派变法派与反变法派的分法,这个是基于赵佶父亲宋神宗在位时推行一系列变革措施到底是否得当而划分出来的。抛去变法是否可以让大宋雄风再起不论,这两派的人谁支持宋徽宗,宋徽宗就会任用哪一派的人。

向太后

他一亲政,就罢免了当时说自己“轻佻不可以君天下”的宰相章惇,任用了曾布为宰相。

支持他登基的向太后,其实也不是就多喜欢他,是因为她自己现在没有儿子。章惇主张立年纪最大的申王赵佖,向太后自己性格软弱,还有野心,觉得申王的母亲武婕妤还活着,以后不好控制。立哲宗的同母弟简王赵似,更不可以,哲宗弥留之际,向太后封闭了内宫,赶走了前来探望的哲宗母亲——钦成皇后朱氏,让她的二儿子当皇帝,等他长大了,还不得报这个仇?燕王赵俁、越王赵偲的生母林贤妃早已去世十年,但是林贤妃的养母、仁宗皇帝的修容冯氏还活着,有什么事,老太太跑出来话事,自己就会很难堪。

唯有赵佶的母亲陈美人已经死了,上面也没有什么后台。立上赵佶,自己就是他唯一的大长辈,可以借助宗法次序,保证新皇登基之后,自己的权益。

但是赵佶此时已经十八岁了,他是不甘心一直充当别人的傀儡的。

向太后是一介女流,她之所以能把控朝政,所依靠的是反对变法的保守势力。赵佶要想从向太后的影响中走出来,就要站到对立面去,支持变法派,争取他们的支持。

但是在向太后活着的时候,他是不敢太放肆的,但要着手做着准备了。任用新宰相之后,他开始调和变法和保守派的关系。

宋徽宗小心眼很多的

徽宗登基第二年正月十三,向太后就去世了。宋徽宗将年号改为“建中靖国”,以示中立与安定为先的策略。这看似公平处事,实际是在麻痹向太后与保守派的警惕性。

向太后的去世,让与向太后勾结在一起的保守派失去了呼应,宋徽宗加紧了与变法派的联系。先让变法派在朝中宣扬“子承父业”“绍述神宗”的论调,意思是让宋徽宗继承神宗皇帝的变法事业。这样一操作,就变成了宋徽宗是宋神宗的好大儿,直接从父亲那里继承的皇位,而不是兄终弟及,从宋哲宗那里继承的皇位,可以彻底抹杀向太后在他继承皇位过程中的作用,也可以让他的继承毫无瑕疵。

宋徽宗很快就同意了这个建议,罢免了向太后活着时候任命的守旧派左相韩忠彦,并且将第二年的年号改为崇宁元年,明确宣示放弃调和政策,改为崇法熙宁变法。

现在宋徽宗并不考虑变法是有利于大宋江山,还是不变法有利于大宋江山的。在短短两年之中,他先后三变,都是奔着巩固自己地位的目标去的。

蔡京的书法

罢免韩忠彦之后,由谁来替代他的位置呢?

这个人就是蔡京。

那么蔡京是个变法派吗?

不,他不是。

在王安石拜相变法时,他积极拥护变法。元祐初年太皇太后高滔滔掌权时,他又积极支持司马光推翻新法。绍圣初年哲宗恢复新法时,他又积极附和新法。向太后垂帘听政时,他还没来得及倒戈,就被守旧派打倒了,贬到杭州。他在此处趁机结交了赴杭收集书画的宦官童贯,后被邓洵武、温益推荐给了宋徽宗。

对于变法强国这件事,他是没有立场的,他的立场就是谁当权,我就支持谁。没有道德和羞耻感的束缚,目标明确,办事能力强,此时这种人正是宋徽宗巩固自己地位急需的人才。正如邓洵武所言“必欲继志述事,非用蔡京不可。”

随着左相韩忠彦首先被贬任知府,蔡京升任执政。随后坚定的改革派右相曾布也被贬任知州,蔡京升任右相,不久又升为左相。

蔡京在左相的位子上打着绍述新法的旗号,开始了拉帮结派,排斥异己的活动。

清除了自己的反对者,宋徽宗这个皇帝自然当得就安心了。

说是北宋末年奸臣祸乱君王的人是本末倒置了,这些人是什么样的人,宋徽宗清楚得很,都是他自己刻意选择的,他就是一切的混乱的根子。

同样的,蔡京要做自己的事,他首先考虑的也不会是出身、学历、品德,只要两点一个是忠心,另外一个就是没有道德标准的限制,自己要他去做什么事,他就会放手去做。也只有这样的人,才能够增强蔡京的力量。这里面的逻辑是一致的,并没有什么公平和不公平的。

0 阅读:12

四眼聊影视

简介:每日分享原创文章,感谢您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