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印吃瓜大比拼:印度去年西瓜产量280万吨,中国呢?

包包说过去 2024-06-27 11:49:29

夏天到了,很多人喜欢到菜市场或超市买一个香甜多汁大西瓜,拿回来劈成两半儿,用勺子挖着吃。

没有什么比吃一口新鲜多汁的西瓜,更能代表夏天了。

笔者在吃西瓜的时候忽然想到了一件事儿,西瓜作为解暑的水果,除了咱们中国人爱吃,印度作为一个常年炎热,甚至气温能飙到四五十度的地方,他们是不是每逢夏天的时候也愿意吃西瓜呢?

说起来,西瓜这种水果是一种适应性非常强的植物,它可以生长在从热带到温带的气候中,在温度超过25℃的环境下就能够茁壮成长。

根据考古发现,世界上最早的关于西瓜种子的遗址位于利比亚,该遗址可以追溯到公元前3500年左右。

随后,西瓜被东传到古埃及,大概在公元前2000年在古埃及地区开始大面积种植。

到了古罗马时代,西瓜已经传遍了地中海世界。

不过,早期的西瓜不是甜的而是苦的,果肉不是红的,而是呈黄白色。果皮也非常厚,让它很难打开。

唯一的优势是,西瓜耐存储,而且含水量超过90%,采摘下来之后可以存储在旱季,作为食物和水的来源。

所以才早期的西瓜种植仅局限于地中海沿岸,随着西瓜逐渐改良,变得香甜多汁才逐渐向远处扩张。

到中世纪时期,匈牙利人就已经吃上西瓜了。到1597年左右,英国人开始接触西瓜。

到17世纪,西瓜成为欧洲小型园林作物,得到广泛种植。

美洲的西瓜是西班牙殖民者带过来的。

早在1576年,便在佛罗里达开始种植,1650年开始在秘鲁、巴西、巴拿马等地种植。

同时,西瓜也传到了美国密西西比河河谷等地,当地的原住民也开始种植这种植物。

1785年到1789年,托马斯.杰弗逊作为外交大使驻扎在法国,他惊喜的发现,法国巴黎最好的西瓜也比不上他弗吉尼亚老家种的西瓜。

马克.吐温也很喜欢西瓜,他说“西瓜是地上所有水果之王。”

发展到今天,西瓜的品种高达1200多个,小的西瓜品种重量不到一公斤,大的品种重量能超过90公斤。目前世界上最重的西瓜吉尼斯世界纪录,是2013年来自田纳西州的一个西瓜,采摘之后称得的总重量是159公斤,相当于两个成年男子的体重。

有意思的是,这些西瓜无论大小,通常从播种到收获都只需要大约90天的时间。

印度种植西瓜的历史要超过我国,主要是在地理上相比我国更接近西瓜的原产地,让印度早在七世纪的时候便开始种植西瓜了。

那么经过了1000多年的发展印度,现在的西瓜种植量有多大呢?

笔者顺手查了一下印度的西瓜产量。

原来,印度作为一个农业生产大国,每年的西瓜产量也不低,2023年以280万吨的产量位居全球第三。

但是,考虑到印度世界第一的人口规模,每个印度人每年连一个西瓜都分不上。

物以稀为贵,再加上印度的交通条件不是很好,除了西瓜产区价格比较便宜之外,其他地方的西瓜价格普遍非常昂贵。

2024年6月中旬的一项统计显示,泰米尔纳德邦第二大城市马杜赖,一公斤的西瓜售价高达130卢比,相当于每公斤11.3块人民币。

艾哈迈德阿巴德每公斤西瓜的售价是80卢比;维杰亚瓦达每公斤西瓜的售价是70卢比。

加尔各答就便宜多了,每公斤只有25卢比,相当于每公斤2.2人民币。

印度人除了吃西瓜的果肉之外,也喜欢吃西瓜的果皮?

在拉贾斯坦邦咖喱西瓜是一道著名的菜肴,做法是,把西瓜皮白色的部分切成小块,加上茴香、孜然、大蒜、红辣椒等香料爆炒。等果皮变黄变软后,把西瓜果肉搅碎放到锅里一起煮,然后趁热上桌吃。人们会搭配着印度薄饼或者米饭享用。

我国种植西瓜的历史比印度晚了一些,考古发现至少在唐朝的时候西瓜已经传入我国了。

到了南宋年间,西瓜已经在我国的大江南北逐渐得到推广,并且根据地域发展出了不同的西瓜品种。

范大成写诗赞到:碧蔓凌霜卧软沙,年来处处食西瓜。

到了元朝的时候,我国的西瓜品种至少已经达到了50多种。

到了明朝的时候,京城南部的大兴、宛平地区西瓜尤为著名,从而成为皇家指定的西瓜供应商。

可见,我国吃瓜的历史堪称久远,而且是一个全民上下都非常流行。

所以,西瓜种植也是我国瓜果种植最广泛的水果。

2023年,我国西瓜的产量是6324万吨,这个产量不仅远超过第3名的印度,而且远超第2名的土耳其(350万吨),大约占到了全球产量的2/3。

考虑到我国人口不到全球的1/5,我国人均吃瓜数量已经达到外国的8倍以上!

我国可以说是世界上当之无愧的吃瓜大国。

我们都知道,隔壁的日本、韩国这两个小兄弟那里西瓜是奢侈品,动辄几百块钱。

咱们这吃瓜论个,他们那吃瓜论片,吃西瓜不是为了消暑,而是为了解馋。

没办法,当地的西瓜产量太低了,所以物以稀为贵,价格自然水涨船高。

值得一提的是,今天我国的西瓜种植面积如此之广泛,产量如此之大,离不开农业专家的多年努力,吴明珠院士就是其中的代表人物。

吴院士1930年生于湖北武汉,她的祖父吴德亮是晚清进士出身,后被官费送往日本留学,回国后在湖北省教育系统任职,后来参与了《植物学大辞典》的编辑工作。

受祖父的影响,吴明珠从小就对植物和农学产生了非常浓厚的兴趣,励志在农业方面为国家做贡献。

1950年9月,吴明珠考入了西南农学院,她的同届还有一位如雷贯耳的同学,就是水稻专业的袁隆平先生。

大学毕业之后,吴明珠来到了新疆工作,又主动到条件艰苦的鄯善县。

鄯善县距吐鲁番市约70公里,县城与一个叫库木塔格的沙漠毗邻,这里年降水量不足30毫米,自然环境极其恶劣,夏天气温超过40摄氏度,冬天大雪纷飞都是常态,被形容成“目无飞鸟,下无走兽,复无水草”。

但这个环境恶劣的地方,却因为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非常适合瓜果生长,尤其是西瓜,不仅长势喜人,而且甘甜鲜美。

这样的土地也非常适合选育优质的西瓜品种,于是吴明珠在这里扎根下来,几十年如一日,在戈壁滩中的实验田工作。

1984年,吴明珠在第24组种子里培育出了又甜又脆的早熟西瓜品种,她就把这种西瓜定名为“早佳8424”,84指的是1984年,24指的是实验组第24组。

“早佳8424西瓜”,每亩的产量高达3~4吨,中心糖度12-14°,单瓜大约重4-7千克!

这个西瓜品种一经推出,便风靡全国。

还有著名的麒麟瓜,也是吴明珠院士培育出来的。

所以,今天咱们中国能成为世界最大的西瓜生产国,人均吃瓜量远超世界平均水平。除了咱们国家地大物之外,也离不开这些农业专家的多年的努力。

0 阅读:0

包包说过去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