趁着孩子放暑假,老林带着老伴从老家坐火车去了城市儿子的家。
本来儿子小林说是要带着孩子回老家住几天,父亲老林不同意。老家没有空调,蚊虫也多,还有老鼠什么的,怕孩子受委屈。
去看儿子自然不能空手去,老林带了花生、面粉、小米、粉条、香油,还有老伴蒸好的一大筐包子。大包子是小林最喜欢吃的韭菜猪肉的,一筐装了二十来个,外边套了两层塑料袋。
1一路上,老林开心不已,顾不上看风景,不停地跟老伴说着自己头些年送儿子去上大学的事情。他激动地手舞足蹈,唾沫星子横飞,好像再不说,这些美好的记忆就会从他的脑海中逃跑一样。
列车走走停停,终于来到了儿子所在的城市。等走到出站口的时候,儿子媳妇小孙子,都已经等在那里了。
老林手里拖着袋子,走路比较慢,不过他还是迈着大步往前走;老伴儿手里的东西不算多,几乎是小跑着过去。她一看见小孙子就高兴。
接过父母手里的东西,几个人直奔停车场,先回家。
坐车好几个小时,老林已经有点累了。不过,他只是身体上的疲惫,精神却并不疲惫,回去的路上又是说个不停,异常兴奋。
老林是那种人来疯,自来熟,不管是在农村还是进了城,见了谁都能说一车话。老伴儿正好相反,话不多,也不沉闷,该说的就说,不该说的就不说。
很自然地,老林聊起了对门邻居家的二小子,说他不念书之后跟着他爹四处打工,晃晃荡荡到现在也开了一家公司,谁见了他都喊一声老板。
又说到了隔壁村从小就调皮捣蛋的二蛋,现在也混出了模样,每次回家开的车都不一样。
听着父亲的话,脑子里想着儿时熟悉的小伙伴,小林抿起嘴笑了。自从上高中之后他就很少回家了,参加工作之后回去的次数更是屈指可数,有时候一年也回不去一次。
父亲这么说,是羡慕人家孩子离家近,能经常回去看看。
小林这套房子父母还没来过,他们上次过来的时候,小林一家人还是在租房子住。不过,因为买的二手房,没有车位,每天停车就成了大问题。
公共车位得靠抢,谁先抢到就归谁。
刚才出去的时候还有好几个车位,这会儿已经停得满满当当了。转了两圈都没找到车位,小林只好把车停到了小区外边的马路上。
这是生活给老林浇的第一盆水。
听说这套房子下来要两百多万,这么贵的房子,竟然连停车位都没有,他愤愤不平地跟儿子说,要是在老家能花两百多万盖房子,院子足够大,想停几辆车就停几辆车。
小林笑了笑,什么也没说。这根本就没有可比性。在老家盖房子花不了两百多万,就是盖三层也花不完。城里的房子比老家的房子贵多了。
就是没有车位,没办法。不光是这个小区停车难,城里每个小区都停车难。
进了屋子之后,老林又笑了,刚才停车的不愉快马上一扫而光,这房子三室两厅两卫,户型方方正正,每一个房间都让人舒服。
大卧室已经打扫好了,被单是新换的,枕头枕套都是新的,还特意给二老准备了新的拖鞋、毛巾、牙刷、睡衣等生活用品。
好好好,老林赞不绝口,老伴也跟着点头。
闲聊了一会儿,小林准备带他们到外边去吃饭。
“在家吃不行?”母亲笑着问一句。
还没等小林回答,七岁的亚亚就抢着回答,他要吃红烧肉,都说好了,凭什么不去。
这话,一听怎么有点别扭?不是孩子别扭,而是老林两口子觉得,不是为他们俩接风洗尘要到外边去吃饭,而是儿子的小家庭约好了要出去吃饭,顺带捎着他俩吃一顿。
“家里边干净,外边的饭……”老太太还没说完,小孙子又闹了起来,带着哭腔说,就要出去,非得吃红烧肉。
小林跟妻子对视了一眼,又看了看父亲。他没说话,眼神里却又内容。
“出去吃就出去吃吧,孩子想吃什么就吃什么,红烧肉是吧,爷爷也喜欢吃红烧肉。”老林笑呵呵地拍了拍小孙子的肩膀,同意出去吃饭。
一共五个人,四个人都同意,老太太也就不好说什么了。
几个人又开车去了饭店。亚亚轻车熟路,在服务员的带领下径直走到了大堂最里边的一个包厢。
“呀嘿!这地方真是不错,包厢还有名字,花好月圆,寓意真好。”老太太笑得不自然,地方是不错,一分价钱一分货,价格肯定低不了。
2本来老太太想说些什么,可又觉得刚才已经惹小孙子生气了,就别说什么了。
她这一辈子都在忙,忙完父母忙公婆,忙完公婆忙孩子,忙完孩子忙孙子。手里攒两个钱,就希望孩子们过得好就行。
挣钱不容易,她是真不舍得花钱。要说这地方又不是天天来,偶尔吃一顿也还行。可他们也就是普通人家,来吃一次也要不少钱。
菜很快就点好了,四个大人一个孩子,一共点了八个菜。老太太几次想开口,话到嘴边又咽下去了。算了,就不要扫兴了。
这趟出门也带了几千块钱,吃顿饭还能给吃穷?她一直告诫自己,不要说话,少说话,不要惹得一家人都不高兴。
尤其这个小孙子,因为是独生子,娇生惯养,真是想吃什么就买什么,想要什么就买什么。她记得孩子小的时候带过他半年,花钱那叫一个多,光是玩具得花了上万。
一个丁点儿大的小汽车,一百多,什么材质老太太也不懂,反正就是贵,孩子喜欢,没办法;坐小火车,一趟三十,一天能坐好几趟;小布偶,不大点一个要九十九,眼睛都不眨一下。
让老太太记忆最深的就是那个铁皮青蛙。小林小时候也玩过,现在农村大集上也有卖的,一两块钱一个,你猜城里多少钱?大商场里的商店,老太太知道,十五块钱一个,小孙子买过。
对于小林夫妻在孩子身上无节制花钱这件事,老太太也说过几次,但都无济于事。两口子不知道能挣多少钱,但只要是给孩子花钱,眼睛都不带眨的。
服务员上菜之后,把小票打印出来压在了桌角,这回老太太看见价格了。她拿着小票,看看菜,看看小票,看看小票,看看菜。
红烧肉68一盘,目测也就十来块肉,还有差不多一半鹌鹑蛋。这哪里是红烧肉,简直就是红烧鹌鹑蛋;秋葵炒扇贝柱36一盘,这道菜没吃过,不过看着量也不大,几筷子就吃完了;酸辣土豆丝要18一盘,卖相还不错,不过一看就是买的那种便宜的小土豆;辣椒炒肉59一盘,辣椒不少,肉有肥有瘦,还没几块;蓝莓山药,就是在山药泥上边浇上一点蓝莓酱,26一盘;蒸菜18一份,就是普通的野菜,旁边小碟子里放了辣椒油和蒜汁;梅菜扣肉,看上去还不错,49一份;特色烧茄子,算是家常菜,25一份。
除了这些,还有五碗米饭,三块五一碗;一份西红柿疙瘩汤,18一份。
看着最底下的数字,老太太简直就是倒吸一口凉气,好家伙,这也太贵了。她使劲咬着嘴唇,告诉自己不要说话,不要说话,不要扫了大家的兴。
不管花多少钱,只要吃得高兴就值;尤其是小孙子高兴就好。
心里别别扭扭,吃饭的时候老太太也没怎么说话。老林可不管这些,反正是儿子请客,他自己也喜欢吃肉,点了就点了,再说,他跟老伴能在城里住几天,孩子孝敬他是应该的。
结果,吃着吃着还是憋不住了。因为梅菜扣肉看着挺大一盘,其实只有上面一层肉,下面全部都是梅菜,算下来这个价格一点不值。
越吃越觉得窝囊,不光这一个菜不值,其他几个菜都不值。表面上看着都不错,其实也就是表面,底下都是配菜,不值几个钱。
“哎!这几百块钱,够我跟你爹吃一个月的菜,土豆才几个钱,他们用的一定是小土豆;青椒也不值钱,放了不少洋葱,都是配菜。还有那红烧肉,一共几块肉?鹌鹑蛋也拿来充数,太会做生意了。”
老太太皱着眉,恨不得用筷子把盘子敲一遍,看见路过的服务员也翻了个白眼,好像价格贵都是他们造成的一样。
小林跟妻子对视了一眼,虽然没有说话,但是眼神里还是传递了一些信息。
“行了,吃吧吃吧,这么多事儿呢。”老林剜了老伴一眼,马上又转过头笑呵呵地看着小孙子,还给他夹了一块肉。
“爷爷,你得用公筷,”小孙子皱着眉把肉夹了出去,放在了旁边的小碟子里。
“嗨!吃吧吃吧,”小林尴尬地朝儿子挤了挤眼,他真没想到一个孩子会在饭桌上说这样的话。原先在农村生活的时候,大家吃饭都没那么多讲究,什么公筷不公筷的。他记得小时候奶奶还把嚼碎的东西嘴对嘴喂给他吃;
现在孩子们学得东西多了,生活上也注意了,穷讲究。不过,用公筷也是对的,不是有什么幽门螺旋杆菌吗?注意一些也好。只是不应该把这话放在桌面上说,父母的脸色都变了。
3被老林呛了一句的老太太也不做声了,闷头吃菜。疙瘩汤倒是挺好喝,就是量太少了,五个人一人分一碗就没有了,而且是很小很小的碗。
小林结的账,菜没有吃完,其实剩的也不多了。知道父母的脾气秉性,小林主动提出要打包。
以往,他们三个一起出来吃饭,剩的多自然是要打包,像这样剩下不多就算了。偏偏父母都在身边,他们节俭惯了,尤其母亲,一直觉得这桌菜太贵了,必须打包。
“打包袋免费,打包盒两块钱一个,您看是用打包袋还是打包盒?”服务员笑盈盈地看着年龄最大的老林。
“塑料袋就行,一个打包盒还要钱。”到这儿,老太太终于忍不住了,恶狠狠的眼神像是要跟人打架一样。
这是生活给老林浇的第二盆冷水。
老伴就是这样,总是心疼钱。这顿饭莫说是儿子掏钱,就是让老林他自己掏钱,也不至于最后打包的时候还在纠结打包袋还是打包盒,不就是个盛东西的物件,至于吗?
服务员不好说什么,说了声好的就走了。
结果,等老太太往那边看去的时候,正好看见刚才的服务员跟其他同事窃窃私语,好像是在议论什么。
老林不敢惹,儿子媳妇不敢惹,小孙子不敢惹,一个服务员还不敢惹吗?这么想着,老太太噌就站了起来,朝着服务员就过去了。
“你说谁呢你?是不是看不起人,不想干了?”老太太的举动把老林一家都吓了一跳,赶忙追了过去。
小林尴尬地跟服务员道了歉,也没打包,拉着母亲就准备走。
“为什么不打包,就要打包。”
嚯!这会儿小林才明白,母亲不是没脾气,只是不对家人发脾气,在外边她受委屈的时候也是会发脾气的。
服务员红着眼用塑料袋给打了包,店长还特意给小朋友送了一个玩具,这才算完。
回去的路上,谁也没有说话,连亚亚都在生闷气。
不过,老太太并不觉得自己有错,回到家之后又开始唠叨。唠叨也不跟在老家一样大声唠叨,而是躲在厨房里小声唠叨。
那几个剩菜被她一一放进了冰箱,等着下一顿热一热再吃。她节俭惯了,在老家吃饭都是热了一顿又一顿。
结果,等下次她把剩菜端上桌的时候,小孙子字正腔圆地告诉她,剩菜就不要吃了,容易产生亚硝酸盐,对身体不好。
这小子,什么都懂,可找着用武之地了。
老太太尴尬地笑了,说剩菜自己吃,大家都吃新菜就好。她的话里藏着些许委屈,让在座的人都有点尴尬。
实在是没意思,一顿饭让本来是一家人的父子,母子之间好像都有了隔阂。原本是在一个锅里吃饭,儿子进了城之后,日子过好了,档次也提高了,跟父母好像已经不是一路人了。
尤其是小孙子,才几岁的孩子,知道的真不少,更显得爷爷奶奶成了老古董,跟不上时代的潮流了。
住了几天,老林带着老伴匆匆忙忙就回了老家。这一趟,他们多少有些狼狈。
老辈人都节俭惯了,所以在外边吃饭总是感觉贵,舍不得与年轻的想法做法不同无可厚非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