乍一看,以为欧盟跟着掀桌子,终于牛气了一把。
然而想多了,面对特朗普的关税大棒,欧盟也顶多就是噘噘嘴,还是义无反顾挨着的份。
先看看欧盟的反制措施。
之前美国对欧盟的钢、铝、汽车收25%的关税,当时欧盟还想着“花钱买平安”,多买美国天然气缓和关系。结果今年4月2日特朗普又加了个砝码——几乎对所有欧盟商品加20%的“对等关税”。
这样欧盟出血就更大了,卖到美国的衣服、红酒、汽车配件,全都要多交钱。去年欧盟卖给美国的东西总价值4.2万亿人民币,眼看着被都被“割韭菜”,欧盟有点急眼了。
然后忍无可忍“硬刚”了。
只是欧盟27个国家意见不太统一:
法国和德国最硬气,法国总统马克龙甚至呼吁欧洲公司暂停在美国投资。
爱尔兰、意大利这些国家则很怂,怕报复,主张“悠着点”。 不过最后大家还是勉强达成一致,先搞个首轮反击试试水。
于是就搞出280亿美元(约2000亿人民币)美国商品清单报复措施、这么个玩意,其中包括牛肉、红酒、木材,甚至牙线、卫生纸这些日用品,准备加税反制。
另外反制分两阶段,4月15日先加一部分,一个月后再加剩下的。但美国那边如果继续加码,欧盟可能扩大打击范围到药品、半导体等。
看起来有模有样。

那么,接下来会有啥影响?
欧盟加税后,美国出口的牛肉、威士忌、牛仔裤可能要涨价。
比如波本威士忌被欧盟加50%税,但特朗普威胁要反过来对欧洲酒类加200%税,最后美国人买酒可能更贵。
然后,盟友关系裂痕加深 。
毕竟以前欧美是铁杆盟友,现在互相捅刀。欧洲发现美国靠不住,或将积极拉拢中国、加拿大等其他伙伴,减少对美国市场的依赖.......
停,电视剧看多了!
事实是----
欧盟嘴上说“要反击”,并不是真反击,最终目的还是希望跟美国重回谈判桌。

(欧盟委员会)
从反制内容上就能看出来。
美国对等加税,而欧洲只是出了一份产品清单,美其名曰为报复措施。
要知道欧盟一年向美国出口5300亿美元商品,5300亿美元兑280亿美元,一看就知道谁装样子,谁真下狠手。
这好比是----
欧盟被特朗普连捅好几刀后,象征性地挣扎了下,然后该干啥就干啥,假装什么都没发生。
最讽刺的一点就是,推动报复美国关税的就是“欧洲亲美第一人”冯德莱恩。
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最近一直喊话美国“别打了,好好谈”。问题是,这次美国不很宰欧盟一下决不罢休。

(冯德莱恩)
何况欧盟内部不是铁板一块,各自的利益更是不尽相同。
既有传统的法德等经济大国,也有膝盖发软的东欧国家;穷国、富国、大国、小国、嘴硬国家、胆小国家、摆烂国家......能一个鼻孔出气才怪!
所以说----
这次欧盟对美国280亿美元商品的所谓反制,从头到尾就像在说,“我知道你不讲理了,但我不想撕破脸”;
连反击都小心翼翼的,纯粹是装装样子走过场,该跪还要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