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小黑
编辑 | 小黑
前言2003年“非典”肆虐,央视《新闻调查》的一位出镜记者,冒死深入到一线,七次与非典病人面对面采访,成为第一个“零距离”报道“非典”的记者。
她叫柴静,在此之后她先后担任了央视新闻频道的《东方时空》、《24小时》的主播以及《面对面》主持人,一度成为人人熟知的央视主持人。
但在2010年,柴静在央视节目《面对面》中就“减排问题”专访中科院副院长丁仲礼,两人展开激烈的对话交流。
柴静竟以西方立场对丁教授提出质疑,令丁教授回怼道“中国人不是人?”
两人的对话在网上引起热议,而后在2013年,柴静在美国产子,孩子出生直接为美国户口。
这种种行为不禁让人怀疑柴静崇洋媚外,在作西方立场的代言人,那时她就已经离开央视。
2015年的《柴静调查·穹顶之下》里通过对雾霾问题的调查,将西方国家与我国进行比较,隐晦地批判我国政府的管制,宣扬西方国家的好。
是什么让她从一位勇敢正直的央视新闻主持人变成了现在赞扬西方国家的“伪公知”?
新闻频道的“全民女神”1976年元旦,柴静在山西省临汾市襄汾县出生,她的母亲是老师,父亲是知名医生,在家庭的熏陶下,柴静自小成绩优异。
高中毕业后,柴静考入长沙铁道学院,也就是现在的中南大学。
四年大学时光过后,柴静想在当地的电视台找份工作,恰逢当时的长沙打算成立一个新的文艺台,柴静前去应聘,考核成功之后就在这个电视台留下了。
当时的柴静在湖南广播电视总台文艺广播任主持人,主一档名叫《夜色温柔》的节目,这一节目被柴静做的有声有色,在当时被称为“大学宿舍的必修课”。
积极进取的柴静在工作之余也不忘继续提升自己,在1998年,柴静前往中国传媒大学进修电视编辑。
20岁出头的她就已经取得当时湖南广播电视总台的欣赏,让他主持了卫星频道的《新青年》。
柴静在总台的表现同样不凡,即使湖南台在当时竞争十分激烈,优秀的主持人层出不穷,但柴静依旧表现出色,在湖南十分受欢迎的。
在湖南电视台几年的经历,让柴静进一步的锻炼了自己,随后一次偶然的机会,她正式进军央视,来到了她声名鹊起的第一站《东方时空》。
在《东方时空》,她遇到了陈虻,陈虻作为刚刚改版的《东方时空》总制片人,他看到了柴静身上的那种精神。
那时候的柴静作为一个小姑娘,一直想去做对抗性新闻,但她没有急功近利,反而是一步步走着,脚步稳健结实。
这对于每个新闻人来说都很不容易的,而她还是个姑娘,她一点都没有姑娘的柔弱,在她身上明显得看到她性格的坚毅和坚强,也正是性格的原因使她在做起对抗性调查时也游刃有余。
这一个性在她后来成为《新闻调查》节目记者时更能体现出来。
2003年,“非典”爆发,她在这种人心惶惶的时刻主动请缨,去赶赴“非典”的第一线,以便获得第一手的消息。
她希望通过自己采访到的真实消息,让大家消除恐慌,她几乎不顾自己的性命之忧,直接将镜头对准病房。
有同行说她的行为是在制造恐慌,但时任《财经》杂志主编的胡舒立站队柴静,并指出“比恐慌更可怕的是轻慢。”
那时的柴静节目中冷静客观的,有一颗炽热的扶持弱者的心灵。
表面气质优雅的同时发言锋芒毕露,始终站在离新闻最近的地方,用犀利和敏锐的目光捕捉热点、长此以往的坚持,使她成为央视的一名优秀新闻工作者。
与丁教授的争辩2010年,由柴静主持的节目《面对面》在这一期请到了中科院的丁仲礼院士,二人接下来对于碳排放问题展开的讨论在节目播出后反响热烈。
也正是这个节目,让我们重新认识了柴静。
节目采访的时间是在丁仲礼院士参加了当时的世界气候大会之后,这个大会也是围绕着排放问题展开的,而且这个排放问题影响的是各国的生存权和发展权。
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发达国家要求碳排放量要按照国家计算,而不是按照人口计算,这种要求看似合理,其实有很大的漏洞。
普遍来说,大部分的发达国家的生育率不高,人口基数小,不同的是发展中国家的人口很多,尤其像是中国这样的人口大国。
如果按照国家计算,那么中国的排放量人均是很低的,这是一种强盗逻辑,丁院士对这种行为也是很不齿,表示强烈反对。
而且据丁教授说,根据发展进程来规定也是很不公平的的分配规则。
首先,发达国家的碳排放量本身就是发展中国家的七八倍有余,这样的标准只能使发展中国家的人均碳排放量更少。
而且根据历史进程来看,发达国家率先进入的工业革命,碳排放量本身就使用了很多,为什么现在还要再限制发展中国家机型碳排放。
柴静此时则认为既然别人制定了标准,我们就应该遵守执行,而丁仲礼坚持这个标准不能作为价值判断,于是柴两人就展开了辩论。
这之后丁院士要求我们国应该与发达国家享有同等人均排放权,这本就合理,但是遭柴静却反驳。
柴静甚至直接提到中国是个人口大国,你这么一乘的话,那个基数太大了。
丁仲礼本就有些生气,直接回答道。
“那么,我就要问你了,中国人是不是人 ? 为什么同样的一个中国人,就应该少排?”
这一次主导采访的柴静,提问的角度十分奇怪,而且每个问题所站的角度基本上都是西方发达国家的角度,这令丁院士在此次采访后面十分不悦。
复盘一下整个访谈过程,柴静在其中看似发言听起来是偏客观中立的,但话里有话,每一句都体现着她对当时西方发达国家态度的认可。
也许在这场采访开始后,柴静至始至终都认为中国人不应该享有跟西方发达国家同等的排放量。
“穹顶之下”的真相事件发生后,很多人对柴静的态度发生了改观,也有很多人产生了疑惑,是什么让柴静变成了现在这样。
直到她远赴美国产下女儿时,我们才逐渐明白,柴静这么做的目的。
因为根据美国的法律,她的女儿因为在美国出生所以可以享有美国国籍。
而之前她所做的一切,也被认为她前往美国,为其设计的投名状。
除了她与丁仲礼院士对话时的那番言辞,还有就是一部叫《穹顶之下》的纪录片。
2015年,让柴静再次出现在大众事业里的就是她拍摄的这部《穹顶之下》,早在2014年,她的同事就透露,那时候的柴静已经打算从央视离职。
柴静为拍摄这部纪录片,自费了百万拍摄成本,亲自带领摄制组前往美国,英国等多个国家寻找当地空气污染的真正源头,再与中国进行比较。
这其中的有大量实地拍摄的视频素材,和充分详实的科学数据,让当时许多人对雾霾污染有了新的认识。
在纪录片里,她所选取的污染问题角度都十分刁钻,结合当时国内严重的雾霾情况,在那一段时间内收获了不少的赞誉。
但时间久了,人们发现有些不太对劲,这部纪录片暗藏玄机,在一些科学常识性问题上有很大的曲解。
其中引用的数据被一些学者提出质疑,这些数据缺乏权威性,并将一些概率时间认为成有必然的逻辑关系。
并且一些画面是柴静有意的夸大中国空气污染的程度,这一行为完全无视了我国政府环保的成果,这一行为很明显是在美化西方。
同时,纪录片中她还特意讲述自己在中国怀孕期间,就是因为吸入雾霾才导致女儿先天肿瘤,这一点不仅博取了大众的同情心,也是在暗指政府对雾霾不作为。
实际上,柴静在怀孕期间的工作生活和作息时间就很不规律,而且她自己平时也有一些不良行为,这些才是导致胎儿出现问题的直接原因。
她则是毫无根据的把胎儿的先天肿瘤与吸入雾霾放在一起引起恐慌,并不是善举。
这部纪录片背后也有美国政府的支持,他们是想通过这个影片来讽刺中国的环保政策,借以推行他们之前制定的碳排放分配标准。
但是,近些年来,由于极端天气和国际局势紧张等因素,西方各个国家都发生了严重的能源危机。
在2022年8月,哥本哈根市长率先宣布,放弃之前制定的实现碳中和目标的政策。
美国则早在2019年就退出了当时国际上应对全球气候变化所签订的《巴黎协定》组织。
德国紧随其后,并宣布将持续增加对煤电的使用,以摆脱对东欧天然气的依赖。
最后以西方发达国家为主的欧盟也宣布:重启火力发电,同时一些国家也将重启高度污染的煤电。
这使得当时以“保护宇宙、拯救人类”为口号的柴静彻底成为了“假公知”。
现在的她长居美国,只得在家相夫教子,“好好享受她在发达国家的生活。
结语本应成为新闻媒体界英勇先驱的柴静,因为自己的错误认知,和西方国家的诱导性发言,逐渐让她沦为宣传西方发达国家的有效输出。
也许不久的将来,当她闲暇之余翻看过去自己写的书籍时,能想起曾经意气风发,清秀干练的自己。
她清醒精明着呢,知道是谁给的钱多!
忠言逆耳利于行,良药苦口,利于病!兼容并蓄,兼听则明!
太幼稚,当枪使,弃如草
真理需要时间来验证。
好就是好坏就是坏,不要以立场为标准
养不熟的一条蛇……👊
聪明一世,糊涂一时,一步错,步步错[笑着哭]
🐶汉奸
工作与生活,两不误[笑着哭]
时间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有人说真话,有人说假话,有人说屁话,有人不说话,有人不说人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