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35系列战斗机自服役以来就被美国寄予厚望,按照五角大楼的设想,未来F-35战机将取代全部的F-16、F-18战机。待F-22战机退役后,F-35还要配合NGAD第六代战机作战。为了尽早实现这一目标,洛克希德·马丁公司长年来都以每年近200架的速度向美国空军、海军交付F-35战斗机。不过去年,美国国防部却突然宣布要削减F-35战斗机的产量。近日美国媒体报道称,从洛克希德·马丁公司的生产排班表和原材料采购表推测,今年该公司可能只会向美国空军、海军交付50架左右的F-35战机,约为往年的三分之一。
近年来F-35事故频发
为何美国国防部要大幅削减F-35战机的产量呢?直接原因是去年10月,一架隶属于美国空军第421战斗机中队的F-35A战斗机在训练中突然坠毁。在经过长达九个月的事故调查后,美国空军终于在本月初向五角大楼递交了调查报告。据报告称,失事的F-35A战机在起飞时受到了前面飞机尾流的干扰,导致飞行计算机搜集到的数据出现了偏差。飞行员本想手动调整数据,结果F-35的飞控系统却突然出现故障,导致飞机的方向舵、尾翼和后缘襟翼全部失控,最终坠毁。经美国空军调查发现,F-35战机的飞控软件中存在超过800个漏洞,有的漏洞只会在特定条件下被触发,而有的漏洞何时被触发完全是随机的。漏洞的破坏性也不尽相同,有的只会让仪表盘出现短暂的显示错误,有的则可能直接让飞机失控。
F-35被美军寄予厚望
这样看来,美国国防部削减F-35战机产量的原因就一目了然了。在修复飞控软件的漏洞之前,F-35战机就是个随时可能出现各种意外的空中棺材。在找到修复软件漏洞的方法之前,只能减少飞机的产量,免得未来要给更多的飞机修补软件漏洞。可是F-35战机的飞控软件为何会漏洞百出呢?这和美国军方对F-35战机过高的期望有关,美军不但希望F-35可以扮演好战斗机的角色,还能承担起对地对海目标打击任务,还要成为战场信息中枢节点,甚至还要具备指挥指挥其他无人机和有人机的能力。F-35战机是1996年开始立项研发的,以当时的电脑技术,给F-35战机的飞控软件赋予这么多功能,不出问题才奇怪。
F-35生产线
F-35的问题是美国在冷战后研发武器装备错误思想的一个缩影,当时苏联已经解体,唯一能在科技领域和美国竞争的对手不复存在,美国对自身科研能力的自信心空前提高,所以很多尚未成熟的高科技都敢用在新式武器身上。比如F-35战机配套使用的“魔术头盔”,价值超过四十万美元,具备语音识别能力。按照五角大楼的设想,飞行员只要下达简单的命令,甚至不用去触摸操纵按钮,“魔术头盔”就能给飞机下达指令。一旦能实现这个效果,那么美国空军培训飞行员的时间和成本就能大幅度压缩。
从F-35可以得出一个经验,步子迈的太大并不一定是好事
但据美国航空网络杂志Hush Kit报道,多位F-35驾驶员表示,“魔术头盔”的语言识别系统根本就无法使用,因为使用者必须保证没有任何口音,且语速很慢,头盔才能正确识别所说的内容。而且头盔识别语音后,还要将命令传输到飞控软件上,从飞行员下达命令,到头盔正确识别,再到飞机作出反应,往往需要将近一分钟的时间,这在战场上是致命的。而且飞机在飞行时还伴有巨大的噪音,比如风噪、发动机噪音,这就进一步降低了识别精度。如果一旦头盔识别错误,将飞行员的一项指令理解成了另一项指令,就可能造成巨大的事故,这时候还需要飞行员紧急进行手动操作来避免事故。
F-35问题频出,能否撑起美军门面,需要打一个问号
一言以蔽之,美国在上世纪90年代和本世纪最初10年的大量武器装备,都盲目追求高技术标准,追求天花乱坠的高新技术。但我们都清楚,一项技术需要不断试错,才能最终成熟,可当时自信心爆棚的美国却忽视了这一点,给新式武器盲目地使用了很多并不成熟的新技术,结果就酿成了层出不穷的事故。F-35战机在训练时都会因为飞控软件的漏洞而出现重大事故,若在高强度空战中,恐怕会闹出更多笑话。虽然中国的不少武器装备立项和服役时间都晚于美国,不过我们却一步一个脚印,没有盲目追求这些空中楼阁般的新技术,反而打造出了既强大又稳定的武器装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