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总是被他们之中最勇敢的人保护得很好。”
基辛格这句话被引用了无数次,每到大灾大难的时候,就愈加感触深刻。
8月4日,在八宝山殡仪馆举行了冯振烈士遗体告别仪式,遗体火化后回山东老家安葬。
8月5日,冯振灵车抵达济宁汶上县时,家乡父老夹道迎接,悼念这位年轻的英雄。
冯振牺牲当天,他的母亲正准备做手术,手术前得知儿子不幸罹难的消息。
30岁的小伙子,正是英姿勃发的而立之年,为了救战友,为了救群众,关键时刻他选择了以命换命。
哪有什么从天而降的英雄,只不过是一个个平凡的人义无反顾扛起从天而降的灾难罢了。
抗战老兵刘玉玺说,功劳不功劳的不重要,活着就是幸运,真正的英雄都死了,我们不算英雄。
战争年代如此,和平年代亦是如此。
对于经历过生死的人来说,他们心里最清楚,活着便是最高的奖赏。
小说《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中,乌克兰英雄保尔·柯察金说,“人最宝贵的是生命,生命每个人只有一次。”
如何让这仅有的一次生命有意义、有价值,是重要的人生命题。
除了冯振,这次北京洪灾中还有三个付出生命代价的“逆行者”。
王宏春41岁,上有老下有小,出门那天她安顿好6岁的女儿和家人便投身到救灾一线,既冲锋陷阵救人又出钱出力保障全队饮食,是不让须眉的女汉子。
47岁的刘建民,作为退役消防员,去河南、山西多地救过灾,性格十分温和,是值得信赖的老大哥,他的遗体被发现时已经冲了70多公里。
“23,把救生圈套上!”这是刘建民留下的最后一句话,而“23”就是王宏春的代号。
王宏春和刘建民牺牲后,有市民想给他们捐款,可是房山蓝天救援队发出告示,“房山蓝天有纪律,干净纯粹做公益,不接受个人的捐赠。执行任务时不动老百姓的任何东西、小到一支烟一瓶水,两位队员生前是遵守纪律的模范。”
与此同时,两位队员的家属也拒绝接受捐赠。
自从选择参加救援队,从事志愿服务,他们和家人就厘清了钱与利、公与私的界限,就已经锚定了自己的价值坐标。
钱并不是万能的,关键时刻空谈误国,说的再好不如一身泥一身水舍命相搏,滔滔洪水不仅检验堤坝河工,也映照出官德人性。
8月4日,舒兰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骆旭东等4名公职人员,在赴开原镇、金马镇抗洪抢险过程中遇险失联,至今音讯全无。
相比之下,还有一种失联,就是当老百姓最难的时候不出现,水势雨势最大的时候不出现,一片烂泥无处下脚的时候不出现,雨过天晴、地净泥洁收获果实的时候却出现了,这样的干部让群众如何信赖。
可以肯定地说,但凡领导干部能够脚上沾着泥水、身上淋着雨水与群众站在一起,哪怕受再多的苦老百姓都不会有一句怨言。
1888年,永定河决口,淹没房山、涿州许多地区,时任直隶总督李鸿章冒雨来到抗洪前线,严令各级负责官员全部下水与军民一起抗洪,否则就地免职。其实,官员下水干活多少倒在次要,关键是能够安抚人心。
遗憾的是,不仅有的领导缺位,一些新闻媒体滋生官僚习气,不去现场就算了,竟然拿2020年的新闻素材糊弄,连真实性这个最基本的职业素养都不要了。
当然,我们也看到一大批村干部、社区干部、乡镇干部,他们奔波在最危险最艰难的一线,顾不上吃饭睡觉,轻伤不下火线,始终与人民群众站在一起同甘苦共命运,发挥了主心骨和顶梁柱作用。
门头沟王平镇是重灾区,镇干部熊丽包村色树坟村,7月31日,在勘察灾情途中不幸遇难牺牲。
她又是谁的母亲,谁的女儿,谁的妻子?
这次洪灾也让人们重新认识了北京,首都并非全是皇城高厦CBD,也有山区,有农村,有留守老人,那里的环境和工作难度与其他地方没有太多区别。
熊丽是江西人,大学毕业后就在王平镇工作,到现在整整13年时间,她可能并不是能力上最优秀的干部,却是离老百姓距离最近的干部。这种情感上的距离,是用心经营,用命换来的。
无论身处何方,此时此刻我们都是这场劫难的幸存者。
不坐而论道,已是躬身入局。
有人说,这场洪灾是大自然在示威,我倒更觉得像是惩戒。
不管人类掌握了何等先进技术,都不能舍弃对大自然的敬畏,都不能无视祖辈留下的经验遗存。
沟、泊、泽、淀、洼、泛、涞、涿、津……
这次京津翼地域洪水所过之处,几乎每个地名都与水有关。
勿谓言之不预,面对不可易改的山川地理、天侯气象,我们还需要更多的疏导与顺从。
一切都会过去,当大地重新恢复生机,希望我们别再健忘。
不要忘了天道自然,不要忘了那奋不顾身的生命和灵魂。
他们的名字是:
冯振、王宏春、刘健民、熊丽……
不希望骆旭东和他的同事们成为永恒,只盼着他们能够转危为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