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蛋荒”:曾嘲讽大陆吃不起茶叶蛋,如今自己却“一蛋难求”

若南看国际 2023-03-23 21:41:10

文 |追风怪谈

编辑 |追风怪谈

前言

台湾近期出现了一场前所未有的“蛋荒”,导致鸡蛋价格飙升,民众购买困难,许多超市和餐厅限购或停售鸡蛋,甚至有人为了一盒鸡蛋而大打出手。这一现象引发了社会各界的关注和讨论,有人批评政府应对不力,有人指责蛋商操纵市场,也有人呼吁消费者理性购买。

曾几何时,台湾某知名主持人公然在节目上讥讽大陆人消费不起茶叶蛋,那时的台湾人是否想过,自己会遭遇如今这样一场“鸡蛋危机”呢?

这场“蛋荒”究竟是怎么引起的?

台湾当局又是怎样处理这场危机的?

一、台湾史上最严重“蛋荒”仍在发酵,整个宝岛或将“一蛋难求”

鸡蛋是优质蛋白质的来源,也是我国各种菜肴中非常常见的原料。我国台湾地区对鸡蛋的需求量也是很大的。台湾特的各种色美食如蚵仔煎、卤肉饭等,都少不了鸡蛋作为主要食材。可以说,鸡蛋组成了台湾美食的灵魂。

可如今,台湾超市鸡蛋购买处排起了长长的队伍,有时甚至排队也买不到,一些超市商场还出了“鸡蛋限购”的规定;台湾知名蚵仔煎夜市品牌宣布“蚵仔煎无蛋可加”,蛋花汤、卤蛋“无限期停售”。这便是台湾目前正面临的“蛋荒危机”。

根据官方统计,在正常情况下,台湾省平均每年每人至少要消费将近400颗鸡蛋,全省每日的鸡蛋需求量大约有12万箱(每箱含量为200颗)。而且,台湾的鸡蛋一直处于自给自足的状态,进口鸡蛋相对较少。

但从去年年底开始,台湾省的产蛋母鸡数量一直在减少,因此全省的鸡蛋生产量也在随之减少。目前,台湾的产蛋母鸡只有1.4亿左右,每日产蛋量只有11.2万箱,这就意味着每日鸡蛋的缺口约有50万到80万颗。

台湾地区鸡蛋供不应求,导致鸡蛋价格持续上涨。从本月9日起,每台斤鸡蛋的价格已经从42元新台币上调到了45元新台币。这是三周内第二次调高蛋价,也是历史最高水平。

其实,这并不是台湾第一次闹“蛋荒”,但这确实是台湾史上持续时间最久、程度最严重的一次“蛋荒”。

台湾鸡蛋价格自2021年起就持续上涨,2022年达到每公斤70多元新台币的高峰。2023年更是因为鸡蛋产量急剧减少,加剧了台湾的蛋荒危机——今年才刚开始,蛋价就快要超过去年的最高水平。

自这场危机爆发以来,超市和菜市场的鸡蛋货架经常空空如也,大部分时候都要排队抢购。不少民众对此感到不满和无奈,纷纷在社交媒体上吐槽或晒出自己买到鸡蛋的照片。

台湾民众因为蛋荒而抢购囤积鸡蛋,一些超市为了应对这种状况,采取了限购政策。“全联”超市每天分批放货,每人每次只能买2盒鸡蛋;“家乐福”超市之前常温蛋已经卖光,目前常温蛋有两成、冷藏蛋有五至六成的存货,销量还在不断攀升。

很多餐馆和小吃店也因为缺蛋而停售或改变菜单,连平时随处可见的茶叶蛋、蚵仔煎、卤蛋等都成了稀罕物。

但即使没有鸡蛋,餐饮业也要想办法做下去。无奈之下,他们只能选择采用其他替代食材。例如,大部分餐厅选用鸭蛋来代替鸡蛋,卤味食品加工店中,则选择采用狮子头代替鸡蛋,其他的许多速食店多用进口蛋液或加工蛋代替新鲜鸡蛋。但这毕竟不是长久之计,根据经济学中供求关系的影响来看,要不了多久,这些替代品的价格与供应量也会岌岌可危。

台湾的这次“蛋荒”问题已经持续了好几个月,目前还没有明显的好转迹象,台湾民众纷纷开始怀疑政府和相关部门的应对能力。

二、这场“蛋荒”从何而来?

台湾为什么会出现此次有史以来最严重的“蛋荒”问题呢?此次“蛋荒”背后又反映了哪些深层次的结构性问题?

台湾的“蛋黄”问题显然并非一朝一夕形成的,而是由多种因素日积月累演变来的。

首先我们需要考虑禽流感疫情、气候变化以及原材料价格等全球性因素。

疫情爆发后,台湾便实施了三级警戒,这导致了全台湾范围内的餐饮业低迷、鸡蛋供过于求以及批发价的大幅下跌。收入减少使很多养鸡户不敢增加养殖量,或者有些人会为了节约成本将大批年老的禽类提前淘汰。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去年,台湾又爆发了大规模的禽流感疫情。这迫使养鸡户扑杀了数十万只感染或疑似感染的母鸡,并禁止在半年内重新养殖。这直接使得鸡蛋产量大幅减少。

而且,由于开放式的传统养殖方式容易受到气候变化和候鸟传播病毒的影响。即使有些养殖场没有大范围遭受禽流感的侵袭,其生产效率也会多少受到影响。

除了自家鸡蛋的产量降低以外,台湾的鸡蛋进口数量也受到了禽流感的影响。台湾当局为了防止禽流感的进一步扩散,实施了严格的检疫和防疫措施,限制了进口鸡蛋的来源和数量。这样的措施虽然有利于保护公共卫生,但无疑更加剧了“蛋荒”的程度。

气候变化则是另一个重要因素。由于全球气候变暖,以及极端天气发生频率的增加,导致家禽养殖环境受到干扰和损害。比如说温度过高或过低、干旱或洪水等都会影响家禽的健康和产量。

2022年冬季,台湾遭遇了罕见的低温天气,影响了禽类的生理机能和产蛋效率。据统计,禽类产蛋的最佳温度为14至25摄氏度,一旦温差过大或温度过低,都会导致产蛋率下降。

同时,气候变化还会影响候鸟的迁徙路线和栖息地,增加了禽流感病毒在不同地区之间传播的风险。

除此之外,原材料成本上涨也是造成蛋荒的全球性因素之一。近年来,全球粮食价格上涨,尤其是玉米和大豆等主要用于禽类饲料的作物。由于国际运输费大幅上涨、俄乌冲突影响了两个粮食主产区的收成等原因,台湾进口玉米和大豆的成本都大幅增加。而在这其中,玉米和大豆占了鸡饲料的八成以上,所以鸡饲料的价格也随之上涨了四到五成。这就让养鸡成了不赚钱甚至赔钱的买卖。

除了全球性因素外,台湾本地还存在这一些结构性和制度性问题。

其中,最主要的就是产业老化和落后。目前,台湾绝大部分的禽类养殖场仍然采用传统落后的开放式“格子笼”。在这样的饲养条件下,一张A4纸大小的笼子里关了2到4只成年母鸡。牠们的吃喝拉撒都需要在笼子里解决,多数鸡甚至穷尽一生双脚都不曾踏上地面,更无法张开翅膀。

这种密集且不科学的饲养方式严重影响了禽类的健康,不利于养殖业的可持续发展,大大影响了鸡蛋的生产量。且这样的养殖规模更容易传播病毒,进而造成疫情的爆发,以及导致环境污染等各种问题。

制度性问题指的则是台湾市场机制的失灵。

在台湾地区,约八成的鸡蛋需要按照规定走包销制度。在这种制度下,会由专门的委员会对鸡蛋负责定价,并由固定合作的大型蛋商收购所有等级和品质的鸡蛋。这样一来,在供需失衡时,“委员会”的定价机制无法反映市场行情,并且缺乏透明度;而大型蛋商则可以利用其垄断地位压榨小型农户和消费者。

说白了,就是“相关部门”不顾市场的实际状况给鸡蛋乱定价,并和大型的鸡蛋经销商一起坑害底层的农户和消费者。这就导致了供需之间的脱节,即农户的鸡蛋卖不出高价赚不到钱,但消费者花高价也买不到鸡蛋。

除了上述提到的几种因素以外,蛋荒的产生和不断扩展还受到许多因素的影响。如鸡农老龄化、消费者缺乏替代品等。

三、鼓吹“多吃蛋伤身”“没抢到蛋是福”:台湾竟如此解决“蛋荒”问题?

自今年一月份开始,台湾此次史上最严重的“蛋荒”已经持续了将近三个月,目前仍没有任何缓和的迹象。面对愈演愈烈的鸡蛋危机,台湾当局又是如何应对的?

据媒体报道,台湾当局应对蛋荒的措施包括:陆续从澳洲、日本、美国等地区高价进口鸡蛋,将鸡蛋产地的价格“冻涨”,即不再允许蛋农上涨鸡蛋价格,并向其提供一定的补贴等。

然而,民众却对这些措施不甚满意。许多台湾蛋农抱怨,“冻涨”机制严重影响了他们的收入,而且这样的举措更给中间商哄抬蛋价提供了便利。许多餐饮业者也反映,这些措施采取后,需要以更高的价格从大型蛋商那里购买鸡蛋。

在民众的不满声音日益高涨的情况下,当局又提出了“南蛋北送”等方案。但实际情况是,台湾的主要鸡蛋产地就集中在中南部地区,“南蛋北送”本就是正常情况。当局拿出如此看似有道理的废话来糊弄民众,简直令人发笑。因此,不少网友表示:“这样的政策简直是欺瞒民众”。

可即便如此,台湾当局宁可出高价从澳洲等地进口天价鸡蛋,也不愿从邻近的大陆寻求解决办法。

台湾解决“蛋荒”的“荒诞”举动还不止于此,在当局拿不出有效的办法后,台湾媒体便扎堆似的争先发表报道,科普各种吃鸡蛋的坏处,试图洗脑民众“吃多了鸡蛋容易有死亡风险”。

还有的媒体则大肆宣扬抢不到鸡蛋的好处:

“不仅守住了自己的钱包,还守护了自己的健康。”

“鸡蛋所含胆固醇太高了,每天都吃鸡蛋对身体健康非常不利。”

对此,笔者也无话可说,可能这就是“精神胜利法”吧。

笔者认为

“蛋荒”问题不是一时一地的偶然事件,而是一个长期积累的系统性危机。要解决这个问题,需要从根本上改善台湾鸡蛋产业的生产模式、市场机制和消费观念,同时也要加强与国际间的合作和交流,以应对全球性的挑战。

归根结底,这些问题还是没有及时回归祖国造成的。如果台湾回归祖国,便可以从多个方面缓解甚至彻底避免此类问题。

例如,可以从大陆进口更多的鸡蛋和饲料,以降低成本和价格;可以借鉴大陆的防疫措施和技术,提高蛋鸡的健康水平和产蛋效率;可以享受大陆的政策扶持和市场优惠,增加蛋鸡养殖的收益和竞争力;可以促进两岸农业合作和交流,共同提升鸡蛋产业的发展水平。

当然,这些可能性也需要两岸之间建立互信与合作的基础才能实现。

0 阅读:29

若南看国际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