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印西山口白刃战:印度弯刀对上我军三棱刺,126名印军无一生还

野史日记 2025-02-11 13:51:06

1962年10月,印军已经大量侵入我国领土,毛主席认为中国960万平方公里的事实,即便是小学的娃娃都知道,不可能在他手中无故失去30万平方公里。随着毛主席一句“扫了它”,中国对印度入侵者展开了自卫反击,侵入我国藏南地区的印军开始了一场大溃败。

态度嚣张

我军以风卷残云之势,迅速攻克藏南重镇达旺。达旺是军事重地,印军丢掉达旺以后,尼赫鲁此前阴谋实施的“前进政策”随之失去支点,阴谋很快就要宣布破产。对于这一点,中印双方其实都看得很清楚,由于我国并不想扩大战争,只是想驱赶入侵的印军,攻占达旺后便提出和平解决边境问题的想法。

结果,尼赫鲁不仅没有接受我国的和谈建议,反而态度愈发强硬起来。与战局的软弱退缩截然相反,尼赫鲁的态度仿佛是胜利者一般傲慢,不仅不积极接受和谈,反而扬言要拿回藏南,哪怕战至最后的一兵一卒。

尼赫鲁如此态度可谓是莫名其妙,印军以侵略者的身份侵占我国领土,反而摆出一副“大义凛然”的姿态。随着尼赫鲁不断的向“麦克马洪线”以南地区增兵,导致前线的局势愈发紧张,我军不得已之下只好继续准备发起第二阶段的进攻。

以当时的局面来看,尼赫鲁虽然态度十分嚣张,但实际上不过是“纸老虎”罢了。尼赫鲁之所以敢悍然搞入侵,一来是中印边境问题是长期的历史遗留问题,二来是中国崛起令印度忌惮,企图以挑衅来逞威风,借此确保印度在地区影响力。

再加上当时美国对中国的态度,助长了印度的野心,这才不断对我国挑衅,并且造成了我国边民不少的伤亡。但尼赫鲁错误估计了毛主席的魄力,这场大规模的自卫反击战打得尼赫鲁措手不及,导致中印双方交战之初就吃了败仗。

所以,尼赫鲁即便在战败以后,仍然给外界传递一种强硬的信号,试图保住印军在国际上的颜面。但尼赫鲁此举不过是虚张声势罢了,因为印军当时有大量部队布置在巴基斯坦附近,这些部队重任在身,短期内根本不敢大量调动。

但尼赫鲁对外已经表了态,自然在军事行动上不能雷声大雨点小,最终硬着头皮调了印度陆军第4军第4师到西山口和邦迪拉一带设防,打算阻止我军南下。西山口和邦迪拉是一道重要屏障,而我军下一个进攻目标也确实是邦迪拉,一时间色拉、德让宗和邦迪拉全都气氛紧张,大战一触即发。

外强中干

这个时候虽然剑拔弩张,但中印两军的表现却截然不同。我军在取得第一阶段胜利以后,并未轻易冒进,但也没有大张旗鼓的准备,颇有点成竹在胸的意思。与我军的波澜不惊刚好相反,印军如临大敌,军队的调令频发,尼赫鲁更是在兵力捉襟见肘的情况下忙得不亦乐乎。

印军当时在最前沿布防的主力部队来自两部分,一部分是第62,另一部分来自65旅,主要驻防的位置便是色拉、德让宗和邦迪拉。从兵力部署来看,印军对这一线可谓是重防之地,大有拼死一战的架势。

但随着时间推移,这种军事部署开始发生改变,一道道调令下来以后,原本的防线被搞得七零八落。最有意思的是,就连前线作战的印军指挥官,都在不断的调令下开始不断改变。临阵换将是兵家大忌,更何况频繁换将?

由于每一位将领都有一套自己的作战思路,频繁换将直接导致印军部队不断忙碌,最终却没有取得任何成果。到了最后,65旅的守军更是直接撤离了色拉山口,改去德让宗布防。至此,第4军第4师的防线被搞得乱七八糟,最终开战以后,印军第48旅反倒成了第一个与我军交战的部队。

值得一提的是,第48旅第4拉吉普特营在调动过程中,由于改道德让宗北侧驻防的命令十分突然,导致第4拉吉普特营的600人乱成一团。原因是第4拉吉普特营的辎重武器特别多,但运力却不足,仓促之间向友军借运输车,根本借不到。

为了能按时抵达目标位置,第4拉吉普特营不得已决定不行前往。第4拉吉普特营的官兵们越走越心惊,因为这一路上看到了很多友军的残兵,三三两两的往回走,模样别提多狼狈了。经过一番急行军,好不容易才赶到了驻防位置,结果第一天就传来了坏消息,一支外出巡逻的小队失踪了。

营长阿瓦斯蒂察觉到了问题的严重性,派了一支部队去寻找,结果途中遭遇我军,被我军打得落荒而逃。第4拉吉普特营随后又组织了一支巡逻队,但没过多久又被我军击退了,此时他们也明白了第一支巡逻队的结局。

白刃战

在这样的情况下,第4拉吉普特营对我军非常恐惧,又碍于尼赫鲁的强硬军命,在前线的日子简直就是煎熬。很快,我军先取色拉,朝着德让宗攻了过去。第4拉吉普特营恐惧之际,意外接到德让宗指挥官的撤退命令,简直是如蒙大赦,全营残部立刻开始撤退。

由于撤退时太过慌乱,印军的建制彻底乱了,第4拉吉普特营的部分逃兵和其他部队的伤员和逃兵混在一处。一开始印军因为迷路而找当地的人当向导,结果被当地的人带入我军埋伏圈,好不容易才逃出来。

从此以后再也不敢找当地人做向导,只能自己摸索前进。印军这支残部已经刻意隐藏了行踪,但因为人数多目标大,还是被沿途的人看到行踪。我军接到消息以后,立刻派兵追上去,双方发生激战。

印军不出意外的再次溃败,其中一股126名印军组成的残部被我军包围。这支印军当时已经弹尽粮绝,被我军包围以后纷纷掏出腰间的弯刀,显然是要与我军展开白刃战。我军战士虽然枪弹充足,但此时并未趁人之危,而是同样拿出了三棱刺刀,与对方展开了一场激烈的白刃战。

因为当时是冬天,我军战士们都穿着厚厚的棉衣,而印军的弯刀主要攻击方式是挥砍。在这样的情况下,厚厚的棉衣具有一定的防御力,可以有效防止弯刀砍伤。反观我军的三棱刺刀,长度占据优势,而且攻击方式是直刺,印军虽然同样穿着棉衣,但根本无法抵挡我军的三棱刺。

几个小时之后,这场白刃战正式结束,印军参战的126名士兵没有一个人活下来。我军取得这场胜利之后,西山口被我军攻克,尼赫鲁所构建的防线彻底告破,他此前扬言要达到的军事目标,自然也宣告破产!

6 阅读:2279
评论列表
  • 2025-02-11 21:11

    三哥说他们不可能输他们是无敌的!你们可能没看过三哥电影比我们战狼夸张百倍,比我们抗日神剧夸张一点,一人干掉一个连、营,要是有10个主角地球都是三哥的!

  • 2025-02-12 11:07

    廓尔喀弯刀

  • 2025-02-12 10:46

    抗战已经证明过了,刺比刀砍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