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7年,有人提议等2年再对日开战,蒋介石一反常态:不能再等了

野史日记 2025-02-09 15:11:31

1937年7月初,蒋介石在南京召开了一次重要会议,各地国民党高级将领云集一处,在中央军校的大礼堂展开了一场激烈讨论。

一石激起千层浪

彼时,正值关键的历史节点,西安事变刚刚过去半年多时间,蒋介石早被迫放下私心开始组织抗战。另一方面,日军则逐步站稳脚跟,不断向前线增兵,狼子野心昭然若揭。此时蒋介石虽然软禁了张学良,又以外派为由夺了杨虎城的兵权,但出了气以后总不好出尔反尔,也只能硬着头皮着手抗战,这次会议便算是抗战的前奏。

蒋介石的态度一百八十度大转弯,日军侵华这么多年以来,他先是让张学良不抵抗,又提出“攘外必先安内”,总之就是不抗日。如今突然以国家大局为由,邀请各地军阀要员前往南京开会,旨在商讨抗日大事,实在是令人难以置信。

尤其是李宗仁、白崇禧、龙云等人,他们可都是曾经倒蒋的一派,此时竟然也在受邀之列。若蒋介石表面上谈抗日,暗地里包藏祸心,在南京设下龙门宴,李宗仁、白崇禧、龙云等人这一去,恐怕就再难活着回家了。

因此,当龙云接到消息时,内心是一百个不信任蒋介石,不打算应邀去南京参会。四川军阀刘湘的态度也和龙云差不多,担心有去无回。两人拿不定主意时,暗中与李宗仁和白崇禧取得联系,想看看桂系这两位与蒋介石不对付的人持何态度?

令龙云和刘湘没想到的是,白崇禧竟然决定前往,而且要带头前往,甚至比某些拥护蒋介石的地方军阀还要积极。其实,白崇禧的态度又何止出乎龙云和刘湘的意料之外?就连李宗仁在第一时间也不甚理解,还是白崇禧专门致电李宗仁解释,这才解开了李宗仁的疑惑。

白崇禧率先行事

白崇禧为何要去?又为何敢去?他当时给李宗仁的电报中是这样解释的,“今日不同往日,日寇压境之际必须前去”。显然,白崇禧此去不是为了自己,也不为了蒋介石,而是为了抗日甘冒奇险。正因为如此,白崇禧的举动几乎出乎了所有人的意料,就连当时负责接机的张群,见白崇禧从飞机上走下来,那也是震惊得不行,等缓过神来才连呼“幸哉”。

在张群看来,以蒋介石以往的所作所为,此时想召集各地实力派军阀亲赴南京参会,恐怕会冷场。但如今白崇禧这位倒蒋先锋都亲自带头参会,其他军阀又何惧之有?只要白崇禧来了,其他军阀就都会来,张群深知这个道理,兴奋之意自然溢于言表。

在白崇禧的带动下,各地持观望态度的军阀信心不断攀升。在此期间,前线日军不断施压的战报也如雪片一般传回来,令诸位军阀心头蒙上一层阴影,也终于意识到全面抗战的紧迫性。覆巢之下无完卵?这一点蒋介石明白,诸多军阀也都懂,若日军席卷华北,届时再想明哲保身也终究是妄想罢了。

于是,时间来到7月初时,各地军阀基本都集结南京完毕,会议正式开始。7月的南京已经是酷热难当,但为了保密,整个会议现场的窗户却全都紧闭。参会众人此时根本顾不上高温难耐,注意力全都被会议讨论的内容所吸引,一份军力对比表拉开了这场会议的序幕。

蒋介石的态度

这份表格显示,中国军队对比日军,重炮数量对比、战机数量对比、坦克数量对比,分别达到了1:20、1:30、1:50,差距之大令人咋舌。当时全面抗战虽然呼声很高,但如此军力对比之下,到底该不该立刻打响抗战,马上成为热议的内容之一。

韩复榘看完这份军力对比表以后,第一个站出来反对立刻抗战。在韩复榘看来,抗战事关重大,还是要准备充分再打,等两年再说也不迟。韩复榘这番言论说完,在现场得到了好几个人的支持,眼看着这种论调呼声越来越高时,还是白崇禧站出来制止了这种声音。

在白崇禧看来,日军不仅军力占优,扩张速度更是飞快,若等两年再全面抗战,不仅中国军队不会准备充分,甚至这两年都不会有时间准备,大部分地区就沦陷了。刘湘闻言立刻起身附和,声称再等下去日军就打过长江了。

周恩来之前一直沉默不语,此时也开口发言表态。周恩来认为,抗战必须立刻打响,因为此时虽然中国军队的兵力不占优势,但全国的抗日情绪高涨。打仗能不能取得胜利,除了看军力情况对比以外,还应该重视民心,再等两年人心就散了,看不到抗战胜利的希望了。

这样的说法,得到了蒋介石的支持,他此时也开口说话了,并取出一张前线战报。这张战报表明,日军在绥远地区开始建造永久性军事设施,野心之大可见一斑。抗战已经到了火烧眉毛的地步,断然不能继续等下去,日军不会给我们时间准备。

蒋介石的态度令很多人感到意外,因为在日军侵华之初,蒋介石的态度就一直是“不抵抗”、“攘外必先安内”。而且,蒋介石一直以来都依附美国人,即便在日军侵华日益严重时,仍然寄希望于西方国家站出来调停。

但事实上,西方国家自身难保,哪有余力帮蒋介石?他们没有心思帮也没能力帮。美国人则始终是作壁上观的态度,准备坐收渔人之利。直到日军准备打上海了,蒋介石的钱袋子要遭损,这时才勉强下了抗战决心,既为了抗日大局,也为了私心,总归是态度转变了。

对此,白崇禧等人不可能不知道,正所谓最了解你的人一定是对手。但白崇禧当时确实以大局为重,承诺全面抗战打响以后,广西主力部队会尽出,广西工厂也会在后方服务前线。刘湘也表态,川军会出动30万大军,粮食更是会提供千万石。

龙云也不甘落后,当场就拍桌子承诺出动20万滇军。就连此前不支持立刻全面抗战的韩复榘,也表示愿意将山东的精锐部队调往南京当预备队。各地部队精锐尽出,达到了空前的团结,不久后全面抗战打响,中国军队在最危险的抗日前线打出了中国人的血性!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