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而不精的“粗大明”,万历青花

醉蝶看文化 2023-02-09 15:33:09

明代万历(1573—1620年)朝,共48年,是明代历时最长的朝代,这一时期资本主义开始萌芽,社会经济有所发展,由于宫廷和上层社会对于细瓷的追求和废除海禁,致使瓷器产量剧增,青花瓷品种繁多,数量巨大,还出现了专供对外贸易的外销瓷。

(1)胎釉

万历青花胎土淘炼不够精细,所以总体质地不如前朝,较粗松,制作工艺也不如前朝精细。至万历初优质的麻仓土已开采殆尽,吴门托地方新土质量虽更佳,但路途遥远,无法多运,仅能用作小器。制作大龙缸等大件器物,只能用附近地膏土,掺和湖田出产石末使用,质地稍次、胎骨粗松。

官窑小件器物胎体精细致密,且白腻,大器稍差,釉面光润肥厚,足内施亮青釉。

民窑器胎体大多厚重,修胎不规整,琢器类有明显接痕,碗、盘类的圈足足径比较大,底足制作粗率,大多为粗砂底,有明显的跳刀痕,个别的是平底或浅宽圈足,底部中心落款处常有凹陷,露胎处有火石红和铁锈斑点。早期的釉面比较细腻、肥厚,光泽度强烈,玻璃质感极好,晚期的釉质稀薄,还常有缩釉现象。

(2)青料

早期——万历二十四年前用进口回青,呈色青紫极似嘉靖青花。

中期——万历二十四年到三十四年,用回青掺和石子青,按不同比例分别称为上青、中青和下青。由于这个时期对青花钴土矿料有了新的工艺,从传统的水选到火煅,迅速提高了青花的发色质量,使得浙料呈色青翠幽蓝,蓝中泛灰,多有晕散,色调颇具沉静感。

晚期——万历三十四年后,石子青比例增加,呈色灰穆暗淡,大件器物更为明显。

​(3)造型

万历朝创造了一些新的器物,有筒瓶、壁瓶、莲花瓣式盘、四吉祥开光花鸟盆、高达73厘米的大瓶和多棱器。主要造型有分撇口式、洗口式、倭角式、出戟式、海棠式,有四方形、六方形、瓜棱形,还有带环耳、兽耳、贴兽纹等。

(4)纹饰

万历青花构图繁密、主次不清,稍显凌乱,很多器物里外满工,绘满了装饰图案,甚至在一件器物上绘了不同内容的二十几种吉祥图案。琢器类的瓶、觚等立件,构图简单的全器只用一种题材的纹样绘制,大多采用多层装饰的方法,从两层三层一直多到八九层的都有,每层内容都很丰富。但也有疏朗清秀的,还有的在青花瓷上镂空纹饰,别具一格。

​在绘画技法方面,布局繁密凌乱,主题不显,画笔无力。题材除常见纹饰外,由于万历皇帝仍迷信道教,致使八仙人物、老子讲道、树干绕成“福” “禄”“ 寿”“全寿”等装饰题材盛行。也多见花鸟、云龙、寿山福海、云鹤、天马、螭虎龙、鱼藻纹等。人物故事纹饰多见八仙庆寿、老子讲经、东方朔偷桃、东波夜游亦壁、高士图、婴戏图。婴戏图中常见攀枝娃娃。肩部边饰多用锦地开光花卉纹。外销瓷纹饰有异国风味。

​官窑器大多书青花“大明万历年制”双行六字楷书双圈款,很少使用“万历年制”四字款,只有和其他字句合用的,如“古周饕餮,万历年制”“万历年制,纯忠堂用”等。 民窑器年号款有“大明万历年制”“大明万历年造”“万历年制”三种。除年号款外也有古语款、赞颂款、图记款等,有“福”“禄”“寿”“万福攸同”“金玉满堂”“玉堂佳器”“富贵佳器”“天禄佳器”等。

0 阅读:49

醉蝶看文化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