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志勤:特朗普的“新资本主义”会走向何方?

邱泽宇来了 2025-03-30 13:26:16

特朗普总统入驻白宫逾一个月之际,他已成功达成首个既定目标:在全球范围内引发了所谓的“特朗普效应”。在此期间,他的一系列政策和言论,使得国际局势呈现出新的动荡态势。这一连串的行动,无疑标志着“特朗普时代”的到来,也让世界各国开始重新评估国际关系的走向。尽管外界对这一变化持有不同看法,但不可否认的是,特朗普总统已经以其独特的方式,让全球局势步入了一个新的阶段。这一阶段,或许充满挑战,但也孕育着新的机遇,促使各国在应对复杂多变的国际环境时,展现出更多的智慧与应变能力。

在特朗普上台之前,各国领导人似乎都已完成了周密的准备和深入的研究。然而,当特朗普真正开始行动时,全球依然为之震撼。他的政策多变,行为难以预测,情绪起伏不定,这使得那些自认为对他或美国有着深入了解的专家学者陷入了困境。不论是那些一贯给予好评的,还是持批评态度的,都仿佛突然间失去了评价的能力,就像是患上了“评价障碍”,不知道该如何恰当表述自己的看法。

我们可以尝试从另一个视角出发,探究特朗普的真正意图及其希望达成的最终目标是什么。

我们认为,特朗普意图重塑美国,旨在颠覆并重构当前的“既有资本主义”架构或模式。

特朗普敏锐地意识到当前资本主义体系存在的弊端,包括其滞后性、效率低下及腐败问题。他认为这一体系已失去推动美国前进的活力和能量。基于现有的资本主义框架,难以实现他提出的“让美国重振雄风”的愿景,因此他决心对这一老化的体系进行革新。特朗普清楚,这样的改革必将遭遇既得利益者的强烈反对,故而他的改革举措显得果断而激进,颇具变革的气息。特朗普这种“破旧立新”的作风,激起了社会对那些依附于旧体制的政治、经济、金融精英们的反感,这在情理之中,也符合逻辑。就目前而言,特朗普采取的是“渐进式变革”的路径,而非通过激烈的“阶级对抗”手段来推进社会改革和经济转型。他依靠强有力的行政管理措施,如同行政“清障车”,清除一切阻碍改革的障碍与人员。

特朗普推行的“新型资本主义”架构,其显著标志在于实施“集中化”管理,并采纳“高层主导”的治理方式。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关税政策的制定完全由特朗普个人掌控,可视为“总统直接策划”的治理模式,总统决策具有绝对权威性,展现出一种由上至下的领导风格。这种风格在白宫与乌克兰总统的争端中得到了明显体现。特朗普的这种态度,让人联想到美国象征——雄鹰“雕鸮”那睥睨天下的姿态。

当前,美国正在实施的变革源自上层,其对社会与经济架构将产生何种程度的深远影响,尚需时间验证。

促使美国实施如此大规模的“变革计划”的一个关键因素,源于当前美国感知到的挑战。尽管他们将这一挑战称为“中国威胁”,但实质上,问题的核心并不在于所谓的“中国威胁”,而是中国所展现的“系统”与“机制”优势,给美国政府带来了深刻的触动。

中国的成就源自其采用了一种全新的社会主义理念,取代了旧有的社会主义理论。这种新理念被命名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它所引发的广泛变革与社会发展,对西方长达数百年的资本主义体系产生了深刻冲击,使得该体系中的诸多问题凸显出来,那些依附于旧体制的诸多“组成部分”也因此松动脱落。中国改革的显著成效,引起了美国精英阶层的广泛关注。

他们逐渐恢复了理智,认识到如果不革新现有的旧资本主义制度,美国和西方国家将难以维持其全球霸主地位,其宣扬的“价值体系”也将面临崩溃的边缘。面对中国的迅速崛起与发展,美西方的价值链遭遇了前所未有的动荡与断裂。特别值得注意的是,美欧在一些政策立场上开始展现出分歧,这正是它们价值观差异的直接体现。

当前西方资本主义制度的根源可追溯至欧洲的传统殖民主义,特别是以英国为代表的旧式资本主义体系,这一模式长久以来被美西方视为发展典范。然而,历史已显示这一体系的日渐式微。尽管过去一个世纪中,有如美国这样的新兴资本主义力量崛起,为旧欧洲资本主义注入新的活力,使其得以延续至今,但其本质问题并未解决。在往昔,欧洲资本主义在全球舞台上独霸一方,长达数百年之久,以至于人们几乎未曾质疑是否存在更为优越的发展路径。社会科学领域的探索,曾如同寻找地球以外的宜居星球一般,艰难而未知。而今,人们终于在传统欧洲资本主义体系之外,发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它似乎比旧欧洲的资本主义更能满足人类生存与发展的需求。这一发现对现任白宫决策者产生了深刻影响,使他们认识到美国已处于必须改革与重塑的关键时刻。

当前,美国在政治、经济、行政及社会各领域正经历一场前所未有的“转变”:特朗普意图通过一种名为“特记新资本主义”的新体系来重塑美国,以此平衡、削弱并应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在全球范围内日益增长的影响力。

特朗普既不愿受限于传统资本主义的框架,也不甘心追随自由主义市场经济的步伐,他立志创新,意图通过树立自己的旗帜,在历史上镌刻下“特朗普时代”。胜负乃兵家常事,特朗普能否在这场与旧体系的较量中保持独立,一切才刚刚开始。对于最终的结果,他心中或许已经有了预判。

美国曾采用“自由经济”或“市场自由化”的理念,替代了旧有资本主义体系中以“强制”手段要求他国供应资源的模式,这种转变推动了西方社会的经济表象繁荣,短期内市场蓬勃发展。然而,这种繁荣并未持续太久。随着全球化的浪潮不断推进,众多新兴市场迅速崛起,特别是中国的发展,从根本上挑战了美国长期秉持的“美国至上”观念。在这个过程中,多元化、包容性和互利共赢的新理念逐渐取代了单边主义、排外性和自私自利的旧有模式。

当前,特朗普推行的“重塑美国”计划尚处于初步阶段,后续步骤或将更为繁复且充满不确定性,存在沦为未竟之业的风险,有可能在美国改革历程中留下“未完工项目”的印记。不论该计划最终成效如何,我们都应保持理性态度,冷静观察事态发展,并预先准备应对特朗普行动可能给中国带来的潜在影响乃至实质冲击。特朗普不论采取何种手段力求使美国“重振雄风”,其核心目标始终在于以他的“新资本主义模式”超越中国的发展路径。对此,我们必须保持高度警惕,不容有任何轻视或盲目乐观的心态。

特朗普的行为背后,必定隐藏着其特有的思维逻辑与目的。他并非泛泛之辈,不可能轻易拿自己及美国的未来去冒险或作为赌博的筹码。

然而,美国历史的发展轨迹,最终仍是由其历史本身(含括美国民众)的内在逻辑与法则所主导。

变化在美国的发生,至少让我们认识到一个事实:任何制度或体系,不论它过去曾取得过何种成就,都必然存在改进与变革的需求。中国的对外开放和革新历程对此提供了佐证,而当前美西方国家的治理困境,也在另一角度验证了这个道理。

作者刘志勤,担任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的高级研究员职务。以下内容源自3月17日的一则观点分享,欢迎各位关注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的相关动态。您可以通过新浪微博搜索“@人大重阳”,或关注我们的微信公众号“人大重阳2013”,获取更多信息。在当前的经济形势下,我们需要深入剖析全球金融市场的动态与趋势。作为专业的研究人员,我们致力于提供准确、及时的数据分析,为政策制定者和市场参与者提供有价值的参考。通过对全球经济格局的细致观察,我们发现了一些值得关注的热点问题。例如,国际贸易形势的复杂多变对金融市场产生了深远影响。各国之间的贸易政策调整,不仅关乎经济利益的分配,更涉及到地缘政治的博弈。因此,我们需要密切关注国际贸易的最新动态,以及其对金融市场可能带来的冲击。此外,金融科技的发展也是当前不可忽视的重要趋势。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金融行业的创新步伐日益加快。新兴技术如区块链、人工智能等,正在深刻改变金融业务的运作模式和风险防控体系。这些变化不仅为金融机构提供了新的发展机遇,也对监管者提出了更高的挑战。综上所述,作为金融领域的研究者,我们将继续关注全球金融市场的最新动态,深入分析其背后的原因和影响。通过提供专业的研究报告和观点分享,我们希望能够为金融市场的健康发展贡献一份力量。同时,我们也期待与各界同仁共同探讨金融领域的热点问题,共同推动金融行业的持续进步。

1 阅读: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