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院士向世界宣布:解放军侦察卫星全球第一,太空直接锁定航母

南柯归海 2024-07-03 17:14:39

因头条改版,增加了广告解锁功能,广告打开后静等5秒钟,伸出您发财的小手,点击右上角关闭按钮,就可以继续阅读文章了,感谢理解。

本文内容皆有可靠信息来源,相关信源述于文章结尾,请理性阅读。

【前言】

中国在军事领域的发展,一直以来都受到全世界的关注,而在一些先进技术方面,我们的开始是比较晚的。

除了时间问题,我们还面临着某些国家的限制,在这种情况下,想要为后续创造更多的有力技术,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但即便前路艰险,依旧有人前赴后继,努力是不会骗人的,如今,我们的院士能够向全世界宣布,中国的侦查卫星全球第一。

最近举行的中国卫星大会,让全世界看到了中国遥感卫星的实力,在遥远的太空中,我们的卫星能够直接锁定航母和战机的位置,就连隐身战机,在卫星之下也无所遁形。

中国如今的遥感卫星实力究竟如何?我们是怎样做到这种程度的呢?又是谁带领着中国遥感卫星不断前进的呢?

能锁定航母战机的卫星

6月24日,全国科技大会、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两院院士大会在京召开。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国际著名的测绘与遥感学家、武汉大学教授李德仁荣膺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这场颁奖典礼,不仅仅是荣誉的表彰,更是向全世界宣布,中国的侦察卫星已经达到了世界第一的水平。

在卫星领域,中国的发展时间明显比美俄等国晚不少,想要实现全球第一,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

如今的世界,已经进入到了全球定位的时代,能够掌握更多的卫星资源,就意味着能够更好的进行侦查和监视。

诚然,不是所有的侦查都是针对敌方,但为了自己国家的安全,卫星资源一直都受到全世界的关注。

侦察卫星也是遥感卫星的一种,不过一般的遥感卫星都是民用,只有侦察卫星是军用。

顾名思义,侦察卫星就是军队在太空中的眼睛,主要的职责就是侦查和监视敌军。

而这这个眼睛能够“007”工作,每天24小时不眠不休,虽然远在太空中,但却能够非常清晰的看到地球上的动静。

作为我国摄影测量与遥感学家,李德仁带领科研团队经过十多年的努力实现了我国遥感卫星系统的自主可控,卫星光学分辨率从2到3米提高到0.5米,引领中国测绘遥感学科稳居国际前列。

其实早在2020年,我国就已经拥有了超高的卫星分辨率水平,并且与美国“锁眼”侦察卫星分辨率在同一水平。

即便是海上的移动目标,我们的侦察卫星都能够很快发现,精度能够达到10米以内,一经发现,就会用最快的速度转达到地面的接收器。

对于海上移动目标的探寻和侦察,在2017年我们就已经实现了巨大的突破,用高分系列卫星能够清楚追踪到美国的航母。

当时我们对美国的10艘航母和9艘两栖舰进行了精准的跟踪,就连目标更小,甚至还拥有隐身性能的F-22隐身战机都追踪到了。

这件事当年被证实的时候,是网上传出了一段视频,我国的商业遥感卫星追踪到了美国的F-22隐身战机。

吉林一号遥感卫星在发现F-22隐身战机动向之后,就死死锁定住了这个目标,F-22隐身战机的一举一动尽收眼底。

但要知道,我们的不论是遥感卫星还是其他卫星,发展的时间都是比美西方晚很多,那我们又是怎样做到后来者居上的呢?

后来者居上

在现代战争中,信息几乎关乎着生命,历史告诉我们,谁能更快的掌握信息,谁就能掌握战争的主动权。

但相较于一般的侦察,不论是传统的人力侦察,还是现在能够轻松做到的战斗机、无人机侦察,在卫星面前都是小儿科。

相较于地面侦察,卫星侦察拥有得天独厚的优势,所谓站的高看得远,现如今的世界,谁能比卫星更高呢?

在数百公里之外的高空,只要分辨率足够高,地球上的任何动静都能够尽收眼底。

卫星并不是只能针对性的聚焦在某一个地区,卫星的速度是非常快的,在近地轨道上,一颗卫星围绕地球运动一周只需要一个半小时。

只要有需求,不论是崇山峻岭还是江河湖海,卫星都能够清晰的侦察所有的动向。

别看距离远,但我们的分辨率足够高,我们的遥感卫星已经形成了完善的体系,并且高分11号卫星的分辨率达到了0.1米。

别说是战机或者有坦克,就算是一辆自行车,都能清晰被捕捉到,全天候检测时刻不停息,就算是阴雨雾霾,也不会影响卫星的工作。

如今的中国,确实在遥感卫星方面实现了巨大的突破,但摸着石头过河的过程却是非常艰难的。

遥感卫星本质上也是卫星,而在这个领域,中国的发展本身就比美西方一些国家晚了几十年。

我国的遥感卫星,是上世纪70年代左右才刚刚开始起步,但当时对于卫星,我们国家知之甚少。

直到1999年,中巴资源卫星成功发射,中国真正开始了对地观测卫星国产化的探索之路。

但美国对于侦察卫星,发展的比中国早几十年,早在1960年,她嗯的光学成像侦察卫星“锁眼1号”就已经成功发射。

后来的美国能够信息战中有着近乎碾压性的优势,这些侦察卫星功不可没。

当时美国的侦察卫星不仅能够确定地方的防空雷达、反导系统的位置,甚至还能监控敌方电台,在军事上和信息上全方位打击对手。

从无到有的过程总是艰难的,开始了对地观测卫星的探索之路后,我们用了十多年的时间,才终于走上了高速发展的道路。

2010年以前,中国的卫星主要都是技术试验性单星,因为技术并不是十分成熟,因此只能一边验证关键技术,一边探索遥感的应用。

中巴资源卫星的发射,让中国实现了从无到有的突破,之后的几年时间里,我们分别发射了中巴资源02星和中巴资源02B星。

直到2010年以后,中国的遥感卫星才终于迎来了蓬勃发展期,当时的高分专项、陆海卫星规划以及空基规划,都给遥感卫星的发展提供了强大的助力。

我国遥感卫星业务化应用,是从2011年开始的,2011年12月22日11时26分,资源一号02C卫星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

我国拥有了第一颗自主高分辨率民用业务卫星,标志着我国遥感卫星从科研试验型向业务应用型转变。

之后的十年时间里,我们的科研人员一步步攻克难题,实现了卫星从短寿命到长续航,从平面到立体,分辨率也越来越高。

而在这个过程当中,有一个不能忽视的重要人物,就是这次颁奖典礼中,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的获得者李德仁院士。

中国院士勇攀高峰

李德仁是江苏人,18岁的时候考上了武汉测绘学院航空测量系,在本科毕业的时候,因为成绩优异,当时的系主任,也就是院士王之卓就鼓励李德仁报考自己的研究生。

虽然在选拔中,李德仁以两门满分一门99分的成绩脱颖而出,但因为一些原因,他最终被取消了录取资格。

没能读研,李德仁被分配到了国家测绘局,之后的十几年时间里,李德仁从事的都是测绘相关的工作。

直到高考恢复之后,李德仁在王之卓的鼓励之下,再次报考武汉测绘学院,这次他成功考上了研究生。

毕业留校任教一年之后,李德仁还是希望自己能继续深造,于是就前往德国进修,在这里,李德仁以优异成绩创下了博士答辩的最该成绩记录。

但面对国外更好的科研环境,与优渥的生活条件,李德仁没有忘记自己的初心,他到国外进修,就是为了回国报效,于是依然回国,在母校测绘学院任教。

“在德国获得博士学位后,我心中激荡着一个信念:立刻回国,将一辈子献给祖国。”李德仁谢绝导师的挽留,毅然回到祖国,开启了漫长的科研报国之路。

对于李德仁来说,漫长的科研道路并不枯燥,因为他的眼前有一个非常清晰的目标,国之大者,怀揣着育人使命,引领着中国的测绘进行变革。

中国的遥感卫星迎来转折的时候,高分专项启动,而李德仁,就是专家组的副组长。

弹指间,十几年光阴白驹过隙,今年的李德仁已经85岁,但回望过去的成就,他似乎仍不满足。

在采访中,李德仁直言我们的遥感卫星分辨率已经达到了和最强的美国,完全相同的水平,居于世界第一。

当今世界已经进入了空天信息时代,并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奔涌向前,“东方慧眼”项目尚未建成,李德仁依旧在为国家的发展做贡献。

结尾

中美都是航天大国,遥感卫星给就是看地球的眼睛,谁能看的更清晰,谁就能获得更多的有用信息。

未来,李德仁将会继续带着科研团队为国家的遥感卫星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打造一个252颗卫星组成的观测网,让更多人看到中国卫星的实力。

如果你喜欢我的写的文章,麻烦请点个“关注”,欢迎在评论区与我一同探讨,愿世界和平。

END

参考资料

三秦都市报在 2024年6月30日《2023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李德仁:用遥感技术为人类作出中国人的贡献》的报道

中国教育报在2024年6月25日《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武汉大学教授李德仁——在不懈创新中报国育才》的报道

中国政协网在2022年9月15日《非凡十年·委员说变化|价值感和自豪感并存!十年间我国陆地遥感卫星实现了这些突破》的报道

北方网在2011年7月14日《解放军新型卫星超越美军 可随时锁定美航母(图)》的报道

0 阅读:0

南柯归海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