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行好事 莫问前程
——一个驻村第一书记的心路历程
秀屿区东庄镇东庄村驻村第一书记 蔡金炎
2024年4月23日上午,位于秀屿区东庄镇东庄村的一座名叫“坐忘”书馆的全省首家民间自建公益的乡村家庭图书馆正式揭牌开馆。这一天正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宣布设立的“世界读书日”,同时,一起揭牌的还有“莆田市图书馆坐忘分馆”和“秀屿区流动党员服务驿站”两个牌子,市、区、镇、村四级相关部门领导嘉宾共约60多人见证了整个揭牌仪式。
作为驻村第一书记的我激动地说:“三年的驻村工作马上就要到期了,想起与“坐忘”书馆结缘真是感慨万千,从别墅改造、书馆起名、书单征集、书籍上架、布馆揭牌,我有幸全程参与、亲身见证,通过自己多年来积攒起来的人脉资源,先后邀请市文旅局、市委组织部、秀屿区政协、区委组织部、区文化局等领导以及莆田市图书馆、莆田学院图书馆两位馆长、市文史研究有关专家学者、部分市派驻村第一书记到场指导研讨,从一张白纸绘成蓝图到今天落地开馆变成现实,这是我驻村以来践行“党建引领,夯基惠民”,推动“乡村振兴、文化复兴”做的最有意义的一件事,它将成为我人生阅历中最难忘的一段工作经历。”
2021年7月底,我怀着一颗赤子之心,积极响应中央号召,主动向组织申请选派驻村挂职工作,忘我投身到乡村振兴的大潮中去,这是我第三段服务基层工作经历了。翻开我的履历,在基层项目一线工作长达十三年之久。1996年11月, 我大学一毕业就在乡镇干起,历经镇办公室文书、驻村工作队长、共青团负责人等,一干就是八年。2005年12月,通过公开选拔我以综合成绩第一名任城厢区纪委纠风工作室主任,2007年5月参加全市公开选拔湄洲湾北岸综合办主任又以综合成绩第一名直到考核环节公示都是排在第一最后却没有入选(当时申论考的是“龟兔赛跑”,我考了68分,仅用了半个小时第一个交卷最后成绩全市第一名领先第二名十几分,一百多人参加申论考试50分以上的才6个人,60分以上的就两个人。可是后来公选领导小组临时研究申论没达到50分以上的都自动淘汰,所幸的是我那个职位前三名都在50分以上。当时和我一起参加公选的李某某已经升任市委某部副部长,他报的是党政办副主任考了第一名也没录用。体检考核都过了公示排在第一名,却在最后研究环节被刷掉,严重违反了程序正义。既然拿出来公选,还最后领导小组研究说前三名都可用,而且用的是第三名,那公选有何意义?后来,我写了匿名信向市委主要领导反映,据说市委书记袁锦贵,批评了当时的公选领导小组组长,还在市人大会议上表扬了我“现在连举报人写的信都这么有理有据有文采有水平”,正是因为我的举报才有后来两次公选副处级年轻领导干部只取前十名的公平公正,才有现在的吴某某、陈某某、李某等的脱颖而出,只可惜我当时因报名条件年龄审核受限而无法报考,否则凭我前两次公选的经历,无论是笔试申论还是面试演讲,是站着发言还是坐着回答我都是腹有诗书的,这是我长期看书阅读知识储备沉淀的结果。期间,由我率先提出创新推行的“五卡一书”纠风工作机制受到中央纪委和国务院纠风办的充分肯定,并在中央纪委监察报头版头条和国务院《纠风动态》上作经验交流,这是当年福建唯一县区的一份荣誉。2010年我兼任区纪委办公室主任,晋升正科级纪检监察员,受命牵头参与城厢区作为全省派驻纪检监察机构统一管理改革试点,率先推出整合设立区级纪检监察分局模式,受到时任省纪委主要领导的高度肯定。2012年,我受组织委派以城厢区第二纪工委书记(正科长级)的身份挂职霞林街道党工委副书记并兼任坂头片区项目拆迁改造建设指挥部办公室主任,在街道和项目一线服务了将近两年,如今看到城港大道木兰溪两岸老旧郊区两边立起高楼大厦我内心由衷地感到高兴。2014年至2020年,我借调莆田市行政服务中心管委会任办公室负责人,后任办公室主任兼任机关支部书记、机关党委副书记、机关工会副主席,全程参与新旧大楼搬迁服务大厅功能布局优化、单位党组设置申请、单位“三定”方案报批核定以及全国文明单位创建、国家级综合服务标准化创建、全省党建示范点创建等工作,为单位争取了诸多荣誉尽心尽责。2015年-2017年,我连续三年年度考核优秀,2017年还被评为全市优秀党务工作者。2020年转任政务数据科科长,牵头推进全市“党建+”邻里中心试点“事有所办”工作,创新推行“网上办、掌上办、自助办、就近办、马上办”社区便民服务模式,受到了群众的广泛好评。2021年7月受组织选派挂职任秀屿区东庄镇东庄村驻村第一书记(2018年、2020年,我参加了两次市委党校为期两个月的科级班培训,均任班长)。
许多人不理解,一个有着将近十五年正科长级多岗位锻炼的履历、2010年省委党校党史专业在职研究生双优毕业的学历、两次全市公开选拔均是综合成绩第一名的经历,一个家庭个人藏书达3万多册的体制内公务员文化读书人,一个从乡镇起一步步靠自己不懈努力奋斗到区纪委再到市行政服务中心管委会的中层干部,一个当过纪委、街道、项目一线、办公室主任曾在自己岗位创造出多个辉煌业绩的科级领导干部,还要主动请缨驻村工作,与我一起共事的同事都纷纷高就了,别人是往上走,我却偏要往下走。图的是什么?我总是淡然一笑,说:是金子,在哪里都会闪光。不图什么,唯一图的是一颗为人民服务的赤子之心。我想起了原西藏巴东县委书记陈行甲写的《在峡江的转弯处》里的一段话:“希望大家在我的经历中,看到的不是一个最后转身离开的人,而是一个为理想而特立独行也在体制内得到了不断提拔重用的人,更是一个作为公务员不贪、不玩弄权柄、不媚上欺下也非常有成就感的人,还是一个坚守底线、绝不苟且也活出了自己精彩的人”。正是怀着对组织的坚定信念和无限忠诚,我毅然决然地选择了投身乡村振兴的伟大实践中去。此时此刻,我想的是,要做好驻村工作,必须先弄清“为什么驻?驻什么?怎么驻好?”的问题。首要的是,摸村情,听民心。一下到村里,我便找村干部逐一谈话,挨家挨户走遍了全村18个村民小组1604户,与群众拉家常、交朋友、问困难、聊发展。我充分借助2022年村级换届选举有利契机,选优配强一名年轻大学生当村支部书记,彻底改变原有村两委班子软弱涣散各自为阵拆台内斗连个会议都开不成的状况,换届后整个班子干事创业的精气神有了,破解难题的腰板挺了,攻坚奋进的底气足了,群众的口碑自然就好了。三年来,我带领换届后的村两委班子,紧紧依托村老协会、半岛基金会、宫庙菫事会三支力量,团结带领全村党员群众共谋发展,走田间地头,访困难群众,谒乡贤长者,解遗留问题,为东庄村的发展办了一件又一件好事实事。
党建引领方面,我利用自身省委党校党史专业在职研究生的优势,带头上党课,为村两委和党员群众讲解党史故事,提高党章认知,增强党员意识,共组织开展主题教育集中理论学习12场次,搜集建议意见18条,查摆问题10个,帮助解决党建困难工作2件,组织党员签订移风易俗承诺书60份,2023年东庄村获村舞优秀组织奖和村BA亚军。项目发展方面,我积极协调争取相关部门和村半岛基金会支持,筹资30万元,做好东庄村村庄规划;筹资10万元,疏通硬化了2条断头路;筹资10万元,在新厝西至长房路段增设太阳能路灯;筹资40万元,对村主干道进行拓宽改造;筹资30万元,对五组至盐场段排洪沟进行清淤;筹资30万元,完善融福百果园基础设施建设。 民生服务方面,我充分发挥派出单位莆田市行政服务中心的优势,在村中设立便民服务点,延伸便民服务触角,为群众提供即办、帮办、代办、协办、联办、督办等多项便民服务。在2023年“百日攻坚”行动期间,我充分发挥村老协会、宫庙董事会的作用,共摸排历史遗留问题27件,成功化解24件,化解率达88%,其中10年以上的5件。在防汛抗台风期间,共帮助转移低洼地、危房户等28人次,16座房屋受灾并及时给予上报保险。每年教师节来临之际,拿出30万元对表现优秀的教师学生进行奖励;每逢重阳佳节为全村70周岁以上老人发放20万元老人慰问金;每年春节,为全村40位困难户发放20万元慰问金。通过倡导省下酒席钱用于奖学助教等资金13万元,用于资助镇公共卫生事业100万余元,为低保等弱势群体32户发放灭火器防毒面具并安装烟感器。协调机关党委,组织开展“我在乡间有亩田”志愿认领活动,还国予田还民予粮。与市红十字会对接,邀请莆田医院医生和志愿者服务队下乡为全村60以上老人进行义诊和免费理发。采取“请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的方式,与城厢区灵川镇云庄村进行结对共建。疫情期间,严格落实各项防控措施,共劝止民间3次大型活动举办,个人带头捐款1000元,并捐赠东庄镇2万个、东庄村1.5万个医用口罩。我还把单位每年年终慰问我的1000元全部捐给村里日常支出。三年驻村很短,却很充实有意义,我始终坚守自己曾经是一名纪检监察战线干部的底线和原则,从监督到服务这是我自己的选择,我实现了自己的人生朴素转型,但无论干什么,都要爱一行,干一行,成一行。
乡村振兴是一个有机整体,涵盖了“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五个方面。其中,文化振兴是乡村振兴的灵魂。在整合农家书屋的基础上,打造独具特色的乡村图书馆,是点燃文化振兴的一个重要引擎,这正是我作为驻村第一书记孜孜以求引以为傲的创举。天时地利人和,我觉得自己只是在合适的时间合适的地方做了一件合适的事。但行好事,莫问前程。三年来,我没有做出惊天动地之举,只是以一种农家子弟的家国情怀,始终坚守为民服务的初心,把自己的双脚紧紧扎根在乡村振兴这片热土上,默默耕耘,久久为功,因地制宜,趁势而上,闯出了一条具有东庄村情的乡村振兴之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