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生物学来讲,现代人被归到了人科、人属、智人种。说起来挺神奇,现在地球上,人属里就只剩咱们现代人这独一份啦 !
在现代科技兴起之后,考古学家和人类学家在广袤的欧亚大陆上四处探寻,发现了一种已经灭绝的古人类物种或亚种,即尼安德特人。他们堪称拥有最为丰富化石资料的古人类。
那么,具体情况是什么样呢?
自从1856 年,在德国杜塞尔多夫市附近的尼安德特山谷的一个洞穴里,首次发现了尼安德特人的化石。这具化石属于一名男性,体格强健。他的脑容量达到了 1230 毫升,比现代人的脑容量略小或与之相当。对他们头骨化石的研究显示,尼安德特人与现代人存在显著差异。他们的面相更为原始,额头低平,眉骨粗壮,下巴前突,脸颊后缩等等。然而,一个关键事实是,他们的大脑大小已与现代人无异。此后,考古学家在欧洲、西亚和中亚不断有更多尼安德特人遗迹的发现。其中,西欧地区尼安德特人遗迹的分布最为密集。
为什么它在近代这么受关注呢?这和现代研究发现它跟咱现代人关系越来越密切,甚至有亲缘关系,分不开。
在2006 年,科学家们对一具尼安德特人标本做了完整基因测序。这标本是从西伯利亚一个洞穴挖出来的,都有 13 万年历史了。DNA 分析发现,尼安德特人可能和现代人的祖先杂交过。
举个例子
新冠肺炎发展成重症,主要的遗传风险因素在 3 号染色体上的基因簇。发表在《自然》杂志上的最新研究证实,这种风险是由从尼安德特人遗传来、大约 50kb 长度的基因组片段引发的。这个遗传风险在南亚和欧洲人群里最高,在东亚和非洲人群中几乎没有。这就意味着,感染新冠以后,和欧洲人、南亚人比起来,中国人发展成重症的可能性更低。
2017 年,科学家对不同地区的人做了基因测序。结果发现,现代欧洲人的基因里,有1.8% 到 2.4% 来自尼安德特人。有意思的是,包括咱中国人在内的现代东亚人,这个比例是 2.3% 到 2.6%。
可撒哈拉以南非洲的各个族群,就是咱常说的非洲黑人,他们携带的尼安德特人基因要少得多,大概只有 0.3% 左右。最让人惊讶的是,东亚人身上的尼安德特人基因,居然比尼安德特人化石发现地的人还多。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在这些基因数据背后,藏着人类怎样的迁徙、杂交和基因漂移故事?
2016 到 2017 年,在中国新疆阿勒泰地区吉木乃县的通天洞遗址,有迹象表明,尼安德特人的足迹很可能抵达过东亚。这说不定就是我们一直在找的答案。这会不会是解开尼安德特人迁徙之谜的关键线索呢?是不是意味着这些远古人类的活动范围,比我们之前认为的要大得多?亚洲腹地的这些惊人发现,不仅拓宽了我们对史前人类迁徙的认知,还为研究不同地区的共同历史渊源,开辟了新的研究方向。
这是怎么回事呢?
通天洞遗址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阿勒泰地区吉木乃县托斯特乡阔依塔斯村东北的一个花岗岩洞穴里。遗址所在的新疆阿勒泰地区,可是中国西北部通往中亚、欧洲的重要通道。它作为新疆发现的第一个旧石器时代洞穴遗址,完好地保存着从旧石器时代到 3500 年前古人类生活、居住的遗迹。从 4.5 万年前开始的旧石器时代中晚期,正是智人一步步向外拓展的阶段。这个遗址,有着大量的历史文物和文化遗迹,很可能帮我们解开众多关于古代祖先早期迁徙、生存策略和文化发展的秘密。
出土的石器,种类多得很。都是勒瓦娄哇-莫斯特文化的典型石器。从整体上看,这些石器带着很明显的旧大陆西侧,旧石器时代中期的文化特征。在国内同一时期的遗址里,特别独特。在没找到尼安德特人的骸骨,他们的石器,就是证明他们存在过、活动过的铁证。现在,专家们基本都认定,典型的莫斯特文化石器,就是尼安德特人用的工具。
在中国,目前出土典型莫斯特文化遗存的遗址没几个,主要分布在西北和北方偏北的地区。但有意思的是,在咱们周边的俄罗斯西伯利亚和蒙古这些地方,对这类遗存的研究和发现可多得多。通天洞遗址特殊的地理位置,再加上出土的典型莫斯特文化遗存,为我们进一步探究更新世时期亚欧大陆史前人类的迁徙交流和扩散等问题,提供了特别重要的线索。这个遗址就像一个装满历史秘密的时光宝盒,有可能帮我们解开远古的谜团,让我们看到不同地区和人群之间曾经错综复杂的联系。这不禁让我们思考,当时人类迁徙的原因是什么,他们带着哪些技术和文化四处闯荡,这些迁徙活动又是如何最终塑造出如今丰富多彩的人类文明的。
各位朋友
讨论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