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春天,一位自称“沂蒙霞客”的旅行者驱车前往沂水县探访古猿人遗址,却被导航“戏弄”——原本设定前往东里镇桃花坪村的路线,竟被引至张家坡镇北桃花坪村一处高速涵洞口。气恼之际,一块斑驳石碑闯入视线:“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北桃花坪遗址”。正是这场阴差阳错让现代人再次与沉睡万年的扁扁洞相遇。
神奇扁扁洞
这可不是扁扁洞头一回“折腾”咱们人类。2004年,下过雨后村民徐新范进洞挖点土,想垫垫猪圈。一铲子下去,挖出几块石化的人骨。徐新范当过兵警惕性高。马上把这遗骸交给县电视台记者。结果这事闹大了,连中科院专家都惊动了。谁能想到山东新石器时代的开端,就藏在这毫不起眼的扁扁洞里!是不是远古先民在冥冥中的召唤呢 ?
扁扁洞启示
扁扁洞里没挖到金银财宝。我们为啥要关心万年前的破陶烂石呢?扁扁洞口寒风吹过嶙峋山岩。恍惚间好像能看到万年前的炊烟缓缓升起。这里面藏着人类最根本的生存密码。先说适应力。从穴居到半定居,先民们在冰期和暖期之间,一次次调整生存策略。还有创新欲。哪怕陶片又厚又笨,他们也没放弃尝试,这不,给后世淄博成为瓷都埋下了伏笔。可就因为它,山东文明史一下子延长了2000年。
山东考古界曾以“后李文化”(距今8500年)为最早的新石器文明标杆。然而扁扁洞出土的陶片与石磨盘,经碳14测定竟距今9600-11000年!这意味着山东文明史被硬生生向前推进了2000年,直接挑战传统认知。更震撼的是,洞内堆积层如同“千层蛋糕”:表层混有春秋陶片,中层埋着龙山文化遗存,最底层才是万年前先民的生活面。这种“三明治地层”证明,扁扁洞竟被不同时代人类反复使用,堪称“史前版共享公寓” 。
时空胶囊
2005年首次发掘。当时村民上交了疑似古人类头骨碎片。可后续发掘再也没发现完整遗骸。这些碎片的主人是谁?是“沂源猿人”的直系后代,还是神秘的另一族群?2023年新发现了跋山遗址群。这表明山东旧石器技术从10万年前一直演化到扁扁洞时代。仿佛有种文明基因,顽强延续着。
未解之谜
技术断代之谜。赵家徐姚遗址,离扁扁洞有300公里远,距今1.32万年。这儿出土了特别精美的细石器。可同一时期扁扁洞的工具却很粗糙。细石器为啥突然消失了?考古学家猜测,一万年前的山东,可能存在好几个文明“部落”。有的部落,打猎很拿手,比如赵家徐姚;有的部落,擅长采集,就像扁扁洞。这是不是在搞史前版的“技术路线之争”呢 ?
扁扁洞一被发现,直接让考古界对东亚文明起源有了新念头。旧石器时代沂源猿人和北京人隔着黄河,好像在互相打招呼呢。一转眼就到了新石器时代,扁扁洞人跟后李文化先民,就像在搞文明接力比赛一样。再说这扁扁洞,出土的细石器组合,和日本绳文文化相似得让人惊叹。中科院专家大胆推测,末次冰期的时候,海平面下降了120米。陆桥就出现了。说不定就是古人类从山东半岛跑到日韩列岛的“秘密通道”呢。
这价值,比啥宝藏都珍贵。下次导航要是把你带到荒山野岭,别急着走,不妨停下车看看。说不定,你脚下正踩着另一个文明起点的密码呢。
各位朋友
讨论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