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婚之夜,阎锡山对小妾说:我爱的是发妻

历史烽烟客呀 2025-02-04 10:07:06

阎锡山此人,一生以“山西匪首”自居,是一个典型的“两面派”。

与阎锡山亲近的女人,主要有四个,一个是他的正妻徐竹青,一个是他后来纳的小妾徐兰森,至于余下的两位,一位是他的堂妹,另一位则是后来阎锡山在台北时陪伴他的刘姓女士。

正妻之恩

阎锡山和妻子同为山西五台县人,两个人的家乡相隔仅有10里地。

当初,妻子徐竹青算是“下嫁”阎锡山,因为早期的阎锡山,尚无发迹之相,且两人婚配时都不过只有16岁。

但是两个人成婚以后的感情还算不错,主要原因是阎家落魄的时候,徐竹青为阎家出过不少钱和力。

那是1898年里的一天,娘家在五台县大建安村的徐该龄看到本村做煤炭生意的老六家的大姑娘徐竹青做事温柔稳重,就想为她说和亲事,她当时想起自己夫家的亲戚、也是同村人的阎书堂一家。

阎书堂有个大儿子刚刚15岁,名叫阎锡山,颇读过几年的私塾,也到了说亲的年纪。

阎书堂夫妇一开始其实有些忐忑,因为他们家的财力和名气远不如徐家,徐家有六个兄弟,全部开有店面,生意做得不错,是徐该龄一番巧语,加上老六本人喜欢读书人,于是这亲事就这么成了。

订亲之前,阎锡山和徐竹青都不知道大人给他们安排的这门亲事,是到了订亲的时候,两人才知道自己要嫁的人大概是谁。

次年大年初三,阎家人办了贵重的聘礼,徐竹青也带着丰厚的嫁妆,两家就此结亲。

成亲后,因阎锡山颇有心计,会打算盘,而阎书堂又早就看上了儿媳妇那一手管账和打理家务的本事,就让小夫妻都在他自己的店里帮忙。

阎锡山这个人善于算计,遵奉“无奸不商”那一套,年纪小,鬼主意也多,很会从“偏门”赚钱,诸如设套取利、空手牵羊等事,比他父亲做得还要地道。

看到徐竹青管理账面比较稳妥,阎家也比较放心,慢慢地,就让徐竹青学习操持阎家的大部分家务事。

有了儿子和儿媳的帮忙,阎书堂的店面一年后就做大不少,他为此很是高兴,常常到处夸耀。

可惜好景不长。

1900年,阎书堂和阎锡山父子因算计不成,反被人算计,一下子欠下了一屁股债,算下来大概有两千吊钱,当时要债的人天天堵门,阎家父子吓得不敢回家,先是躲回五台县河边村,后来又跑去了太原。

家里一下子大变样,从前的好光景不再,而徐竹青还要侍奉婆婆陈秀卿,自此开始,徐竹青突然挑起了掌家的大梁,她一方面要应付要债的人,另一方面还去揽了些女红、针线等活计以贴补家用,同时给婆婆作熬药之资,日子陷入了艰苦的境地。

阎锡山因此一直躲在太原,两年以后才终于找了点门路,进了山西武备学堂混日子,这期间,他挣到的一点津贴虽然还了一点债,但主要还是徐竹青的娘家实在看不下去,给了些补贴。

到1904年的时候,阎锡山留学日本,阎书堂看情势好转后,才敢继续回乡经营了。

阎家遭事的几年间,其实基本是徐竹青在撑持家庭,当阎锡山留学以后,徐竹青才敢长出一口气,她知道生活有望了,于是更辛勤操持家务,以便不让丈夫阎锡山有后顾之忧。

也是因为徐竹青多年的付出,阎家上下对她既爱护又敬重,不管是阎书堂与儿子的来往书信还是阎锡山给妻子徐竹青的来信中,他们都对徐竹青怀着爱敬。所谓劳苦而功高,阎家父子虽然心术不正,但对徐竹青付出的辛苦却不能不承认。

阎锡山是在1906年终于得以回家探亲,当时和他一同回乡的还有赵戴文等人,他们几人暗地里都有任务,即“回乡观察民情并适时加以革命活动”。

在徐竹青来说,她的所有付出都是为了这个家,而阎锡山此时也早不是当年的少年,懂得了人事,两人数年未见,再见面有难过更有开心,一时间同出同进,十分亲密。

阎锡山怕吓到徐竹青,一直不透露他私底下在做的事,直到有天早上,徐竹青从他的行李中拎出了一颗炸弹,问:这是什么?

阎锡山吓了一大跳,赶忙让她放下,不得已对她承认了自己的身份。

徐竹青多年担惊受怕,如今日子过的好了许多,阎锡山不想让她再经历从前的惊吓,但事情已经说明,徐竹青也不敢告诉公婆,怕他们嚷出去,因为一旦被举报,“革命党”是要被杀头的。

两人偷偷摸摸,徐竹青偶尔还给阎锡山的出外活动打掩护,就这样阎锡山来回往返于家乡与日本,一直到1909年。

这一年,阎锡山再不用回去日本,他本性擅钻营,通过一段时间的“适当活动”后,很快当上山西的新军第四十三协第八十六标教练官,自此有了月薪,这笔薪水可不低,约为150两白银。

也是从这一年起,多年生活拮据的徐竹青终于跟着丈夫过上了好日子。

为让妻子贴身照顾自己,阎锡山在工作的太原巡托衙门内“租用”了另外一个寓所,正好在内南厅,正对着他自己办公的内北厅,从此后,两个人有很长一段时间同进同出,阎锡山的生活起居就有了很好的着落。

而在徐竹青看来,这就是她一个女人一直想要的生活,因为终于能常常看到丈夫在身边。

徐竹青很喜欢在两厅中间的小花园里坐着,或者出门往南北大街上置办吃食。

嫁鸡随鸡,嫁狗随狗,多年受苦后,徐竹青很是知足常乐。

只不过,徐竹青还有个担忧,那就是成婚十几年,两个人一直没有孩子,虽然阎锡山还没明显说点什么,但她知道,即使丈夫不说,公婆迟早会说,这成了她积在心里的一个心事。

被迫纳妾

最初的时候,是阎锡山和徐竹青每每回家看爷爷阎青云时,爷爷总要拉着两人的手说:要是你们俩在我有生之年生出个一子半女来,爷爷就是撒手走了也没有牵挂了。

可是徐竹青一直怀不上。

直到阎锡山手段愈发通天,在山西的地位巩固后,白花花的银子就像流水一样进入他的私邸,这里面多的是各处搜刮的民脂民膏。

于是没几年的时间,阎锡山不仅在太原通顺巷购置四合院一套,而且又在太原新民北正街置下一座宽敞、豪奢的东花园。此后,他在家乡的都督府也兴建完成。

不过数年,阎家已一跃成为了山西的“第一家”。

传宗接代的事情,在此时怎么说都不能拖延了。

在都督府建好不久后,阎书堂夫妇就私底下对阎锡山说:

你们如果一直要不上孩子,那就买个女子来吧。

徐竹青去医院查过,自己确定不能生,她当时问过阎锡山,阎锡山先是没吭声,后来说:

这么些年了,你对我家有功,放心,我是不会变心的。

又过了半个月,阎书堂催儿子尽快安排纳妾,阎锡山想让徐竹青自己提出,毕竟他想的是,纳妾这事按乡俗得老婆帮着他办。何况,他心里还是有些发怵,因为徐竹青曾为阎家付出很多。

一晃半年,阎锡山也没有跟徐竹青说明。

直到阎书堂再也不信儿子,他让本家弟弟阎书康、阎锡山的表兄表嫂、还有原来的媒人徐该龄等一起出面,去劝说小两口。

徐该龄是不愿意的,她说:当初是我说的媒,如今万喜子(阎锡山小名)当上都督了,享上荣华富贵了,反让我去劝竹青给他娶回个小老婆,这我咋个好意思说出口?

可最后徐竹青答应了,因为阎书堂对她承诺:小老婆进门,只是为了生下孩子,家里家务事一概由徐竹青做主,另外将来孩子只能叫小老婆是姨,徐竹青才是孩子们正经的妈。

1914年12月,阎锡山纳妾,小妾只有14岁,比阎锡山夫妇小16岁,是阎锡山副官长李德懋从家乡大同寻来的。

大同自古出美人,这位许姓美人生得是眉目清远,身段也好,阎家相看的人一下看中了,由徐竹青娘家出面买下,按乡俗改姓为正妻之姓,从此姓徐名兰森。

纳妾当日,阎锡山只是叫了几个朋友一起在家中喝了一顿酒,然后就算礼成了。

阎锡山在当夜就交代了小妾一些阎书堂定下的家门规矩,表明自己心中老婆的位置是最大,以后不管发生什么事,一切都是该以徐竹青为大,这样才像都督府里的作派。

再说徐兰森,她在阎家的地位一开始非常卑微,丈夫把她当生育工具,其他人更是看人下菜碟,只有徐竹青对她心生怜悯,偶尔还得安慰一下她。

因为徐兰森按照规矩不能再认回本家,徐竹青私下还给了副官长李德懋300两白银,让他送给徐兰森的亲生父母,嘱咐他多加照应。

当小妾徐兰森知道这些以后,哭着跪在了徐竹青的面前,她说:

姐姐对我有大恩大德,这一世好好侍奉,来生也定要做牛做马报答你。

徐兰森连生数个子女,可惜也接连夭折了三个,留下的几个孩子,徐竹青都曾经精心喂养,生怕他们长不大,此后的很长一段时间里,阎锡山的一妻一妾可以说是相处和睦,阎家没有发生明显家庭矛盾。

但是,是关系就会有变化,尤其是原本相互信任的夫妻,一旦哪天生出嫌隙来,裂缝总会越来越大。

夫妻见隙

1928年12月12日,徐竹青尚且与丈夫一起参加蒋介石夫妇在南京主持召开的编遣会议,彼时的出席风光无限,但到了1931年7月,蒋阎关系即已完全生变,因蒋介石数次逼迫阎锡山,致使阎锡山逃回河边村,一时避世不出。

这时,徐竹青和阎锡山的感情也生出了间隙。

最初,是阎书堂让阎锡山与徐兰森带着孩子们住在一起,让徐竹青单独居住,此时阎锡山其实已经常常住在徐兰森那边,很少与料理大部分家务的徐竹青单独呆着,徐竹青心生不悦,却只能暗暗生气。

后来,是徐竹青偶然间听到孩子们都叫徐兰森作“妈妈”。

这可把徐竹青气到了,她本就委曲求全,只为一家安宁,不想所有人都逐渐不拿她的感受当一回事,尤其是让孩子叫妈这事,本是很严格的约定,意味着徐竹青在家中不可动摇的地位。

徐竹青当时就拿起一把掸子,直接敲到玻璃上,把阎家上下都了吓一跳。这个时候,阎锡山才注意到徐竹青已积压了一段时间的怨恨。

阎锡山虽心有不快,但他知道徐兰森确实理亏,于是让徐兰森给徐竹青道歉,不想,徐竹青根本不听。

或许是因为徐竹青知道,所谓的往日夫妻恩爱,都不过她自以为是的一厢情愿罢了。

阎家父子因为徐竹青这一次突然一改常态的闹事,都大为讶异,认为她大改性情,作为主母不应当,反而直接改了家中规矩:

让孩子们以后叫徐竹青是“波”(五台话,妈的意思),叫徐兰森是妈。

此后,阎锡山夫妇关系因为这件事彻底冷淡,徐竹青直接搬离河边村,回到太原府,正式表明与阎锡山分居。

这一夫妻离隙,此后一直延续到徐竹青母亲死后,两人共同去奔丧,方渐有好转。

但也不过如此。

直至阎锡山于1960年5月在台北病故时,台方有相关报道,是徐竹青照顾丈夫的离去。

而小妾徐兰森此前已于阎锡山之前死去,她是在1947年因突发心脏病走的,论起得病的缘故,竟是因为怀疑曾在阎锡山身边照顾的“五姑娘”阎慧卿与阎锡山有染(实则堂兄妹间并无此事),在染病日久后,忽于某日猝然离世。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