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地里闹虫灾,这事儿可真不小!
听说今年的虫子特别厉害,专门啃玉米心,要是防不住,一年的辛苦可就白费了!
恐怖虫子,专吃玉米心!
要说这草地贪夜蛾,还真是个“吃货”。
别看它名字挺唬人,其实就是一种蛾子的幼虫。
但它可不是一般的蛾子,是从国外“偷渡”来的,专门祸害庄稼。
这小东西,特别喜欢吃玉米的叶子和嫩茎,尤其是玉米心,那是它的最爱。
你想啊,玉米心都没了,还能长出好玉米吗?
我有个朋友老李,今年种了十几亩玉米,前几天发现地里不对劲,叶子上都是洞,玉米苗也蔫蔫的。
仔细一看,好家伙,全是这种虫子!
密密麻麻的,看着就让人头皮发麻。
老李赶紧找农技站的人来帮忙,才知道是草地贪夜蛾来了。
听农技站的人说,这虫子繁殖特别快,一只母蛾子能产几百个卵,而且幼虫期特别能吃,几天就能把一片玉米地啃光。
更可怕的是,它还会迁徙,飞到其他地方继续祸害。
这不,农业农村部都发布预案了,说全国受害面积已经达到1600万亩,可见这虫子有多厉害!
这虫子长得也挺有特点。
成虫是黄绿色的,像个小蝴蝶,幼虫刚开始是白色的,慢慢变成绿色,最后变成黑色。
身上还有八个小点点,像长了眼睛一样。
你可别小看这些小虫子,它们可是能让玉米减产甚至绝收的罪魁祸首!
虫虫大军,为啥防不住?
说起来,这草地贪夜蛾也不是第一次来了。
之前在北美洲,这虫子就爆发过,闹得当地农民苦不堪言。
为啥到了中国,这虫子也这么厉害呢?
一方面,是因为我们这里缺乏它的天敌。
在北美洲,有些鸟类和昆虫会吃这种虫子,所以能控制住它的数量。
但是到了中国,这些天敌不多,草地贪夜蛾就没了约束,可以肆无忌惮地繁殖。
另一方面,是我们对虫情监测不够重视。
有时候,地里已经有虫子了,农民还不知道,等发现的时候,虫子已经泛滥成灾了。
还有就是,杀虫的时间节点没掌握好,错过了最佳防治时机,虫子就越长越大,越来越难杀。
另外,农田里的杂草也是个问题。
有些农民为了省事,不清理田里的杂草,结果杂草成了虫子的温床,虫卵就藏在里面,等到玉米长出来,虫子就跑出来啃食。
当然,气候也是个重要因素。
草地贪夜蛾喜欢在温暖潮湿的环境中繁殖,最适合的温度是20~30℃,湿度是60%~80%。
这几年,气候变化比较大,有些地方的气温和湿度正好适合虫子繁殖,所以虫害就比较严重。
还有就是人为因素。
有些人出门旅游或者出差,不小心把虫卵或者幼虫带到了新的地方,造成了虫子的扩散。
玉米保卫战,用药是关键!
既然知道虫子这么厉害,那我们该怎么办呢?
总不能眼睁睁看着玉米被吃光吧?
当然不能!
对付草地贪夜蛾,最有效的办法就是用药。
但是,用药也是有讲究的,不是随便撒点药就能解决问题的。
要根据玉米的不同生长阶段,选择不同的药剂。
玉米苗刚出来的时候,最容易受害,这时候要用一些对玉米危害比较小的药剂,比如呋虫胺、氟铃虫胺、噻虫嗪等。
这些药剂可以控制虫源,保护玉米苗不受侵害。
记住,最好在晚上喷洒,因为草地贪夜蛾喜欢在夜间活动。
等到玉米合拢期,也就是播种后35天到65天,这时候要重点控制幼虫。
可以用高效氯氟氰菊酯、阿维菌素、甲维盐等药剂进行防治。
要注意梯次防治,也就是分几次用药,这样才能更有效地降低虫害。
玉米抽穗的时候,虫子可能会危害花穗,导致绝产。
这时候要及时排查,尽早施药。
可以喷洒哒唑油酯、氟铃虫胺、氟硼噻吩等药剂,及时消灭潜在虫源。
玉米灌浆期,虫害相对较轻,但也不能掉以轻心。
要加强监测,及时消灭少量幼虫,防止它们大量繁殖。
如果发现已经有大量成虫,就要加强监测,选择合适的药剂进行喷洒,比如波美5°石硫合剂、代森铵、伍尔膦锌、噻啶酰胺等。
玉米成熟期,一般没有什么大问题了,但也要注意观察是否出现第二代老熟幼虫。
如果出现,可以选择氟硼噻吩、喷烯噻、三氟氯等喷洒消灭。
总而言之,防治草地贪夜蛾,要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药剂和施药时间,才能达到最好的效果。
老李听了农技站的人的建议,买了合适的药剂,认真地喷洒了一遍,总算把虫害控制住了。
看着绿油油的玉米苗,老李心里总算踏实了。
其实,除了用药,我们还可以采取一些其他的措施来防治草地贪夜蛾。
比如,清理田里的杂草,减少虫子的栖息地;加强虫情监测,及时发现并处理虫害;推广生物防治技术,利用天敌来控制虫子的数量等等。
玉米是我们重要的粮食作物,关系到我们的吃饭问题。
防治草地贪夜蛾,不仅仅是农民的事情,也是我们每个人的责任。
只有我们共同努力,才能打赢这场“玉米保卫战”,确保我们的粮食安全!
虫灾爆发!
玉米还能保住吗?
话说回来,虽然我们采取了各种措施来防治草地贪夜蛾,但是,未来的情况还很难说。
毕竟,这种虫子的繁殖能力太强了,而且还会不断地迁徙。
那么,玉米还能保住吗?
我觉得,关键在于我们能否持续地重视虫情监测,及时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虫灾面前立于不败之地。
当然,我们也不能只关注玉米,还要关注其他的农作物。
毕竟,草地贪夜蛾是一种杂食性害虫,除了玉米,它还会危害水稻、小麦、棉花等多种作物。
只有我们全面防治,才能确保我们的农业生产安全。
我想说,面对虫灾,我们不能恐慌,也不能掉以轻心。
我们要相信科学,相信我们的智慧和能力,一定能够战胜困难,保住我们的粮食安全!
就像老李一样,只要我们认真对待,积极应对,就一定能够战胜虫害,迎来丰收的喜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