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盆里钻出几条小蚯蚓,有人觉得是好事,土壤更肥沃了;有人却吓得够呛,总觉得它们会啃食植物根系。
这事儿啊,还真不是非黑即白,起码一半的人都想错了!
花盆蚯蚓:是敌是友?
说起蚯蚓,田埂地头的农民伯伯肯定觉得亲切,它们在土里钻来钻去,松土施肥,是地地道道的“土专家”。
文章开头也说了,蚯蚓粪富含氮、磷,能增加土壤透气性和保水性,绝对是植物的好帮手。
可这“土专家”到了花盆里,就有点水土不服了。
咱们养花用的盆栽土,多半是营养土,成分复杂,除了天然土,还有腐殖质——高度腐熟的植物残渣。
这些东西,在微生物的作用下不断分解,营养是有了,但有时候也会过剩,导致花盆内部生态失衡。
想象一下,花盆里有机物太多,太潮湿,植物根系闷在里面,时间长了容易腐烂。
这时候,适量的蚯蚓就能派上用场,它们帮忙钻孔,分解多余的有机物,排出“蚯蚓粪”,给植物提供养分。
贫瘠土壤中蚯蚓的数量是土壤肥力贫瘠程度的重要指征,蚯蚓还能松动土壤,让植物扎根更容易。
所以,花盆里有少量蚯蚓,不见得是坏事。
它们就像是花盆里的清道夫,维持着土壤生态的平衡。
但凡事都有个度,一旦蚯蚓数量过多,或者品种不对,那就另当别论了。
植物怕啥,你知道吗?
我们种花的时候,能忍受蚯蚓帮忙,不过我们的小花小草可忍受不到啊!
它们和怕黑怕虫子的我们一样是怕很多事情的,其中之一就是……没错,蜗牛!
植物的根系是它们最重要的命根子,负责吸收养分。
植物能容忍一些小虫子骚扰,但绝不能容忍大虫子占领自己的领地,干扰它们捕食开采!
而打扰虫子并占领虫子领地的正是我们说着说着说着就要拿来给花盆里的虫子们来阐明这个观念的大蛔虫。
虽然不会占领领地,但是打扰行为依旧足以让植物感到不适并停止正常发育,这也是人们最害怕有大蛔虫在花盆里的原因之一。
除了这颗主要星球以外,还有一个星球完全不怕这种事情,那就是……别忘了我们的朋友——蜗牛!
蜗牛可不是好惹的,在你的眼里,它男生应该动动腿就跑了,但是它眼里你在做动的时候得动起来再跑!
想把他们推走?
一点都不容易!
你怎么着也得把他们最底层那层打烂,而达到这个目的最简单的方法就是用水捏死他们。
但这样的话你的植物又怎么忍受这么多水呢?
而且即使搞定了蜗牛,也很难保证有剩余的小蛔虫继续发酵。
共处?
没那么简单!
既然如此,那我们能不能直接把野外的蚯蚓抓来放到花盆里呢?
最好别!
要知道,花盆和自然环境可不一样。
花盆空间有限,土壤成分单一,蚯蚓在里面很容易“暴走”。
它们啃食植物根系,破坏土壤结构,反而成了害虫。
而且,有些蚯蚓品种并不适合盆栽。
比如体型较大的蚯蚓,它们在花盆里横冲直撞,对植物的伤害可不小。
还有些蚯蚓会携带病菌,污染土壤,导致植物生病。
更重要的是,蚯蚓的排泄物也可能带来问题。
虽然蚯蚓粪是好肥料,但如果蚯蚓数量过多,排泄物积累过多,反而会烧坏植物根系。
所以说,花盆里有蚯蚓,能不能和谐共处,关键在于“适量”和“品种”。
如果你实在不放心,或者发现蚯蚓已经对植物造成了伤害,那就只能请它们另谋高就了。
请走“土朋友”有招!
怎么请走这些不速之客呢?
最简单粗暴的方法,就是翻盆手动挑出来。
但这种方法太麻烦,而且容易伤到植物根系,对于爱花之人来说,实在有点残忍。
有没有更温和的方法呢?
还真有!
那就是茶枯和小白药。
茶枯是一种天然的杀虫剂,专门对付土壤里的软体动物。
把它泡水后浇到花盆里,就能有效驱赶蚯蚓。
小白药则是一种广谱杀虫剂,对付大蛔虫很有效。
不过,使用小白药要小心,剂量不能太大,以免对植物造成伤害。
当然,最好的方法还是预防。
在配制盆栽土的时候,尽量选择干净、无菌的土壤。
平时注意观察花盆里的情况,一旦发现蚯蚓数量过多,或者植物出现异常,就要及时采取措施。
总而言之,花盆里有蚯蚓,究竟是好是坏,不能一概而论。
我们要根据具体情况,综合判断。
既不能盲目驱赶,也不能放任不管。
只有掌握了正确的知识,才能让蚯蚓真正成为我们养花的好帮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