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及《水浒传》大家第一时间会想到及时雨宋公明、智多星吴用等人,而这其中常常被人提起的还有一僧一道一行者,这一道便是清道人。
书中对他的出身虽只有寥寥几笔,但从他人的口中和群像描写时,已经可以勾勒出一个十分清晰明了的画像。
清道人原名为公孙胜。公孙胜出身平凡,家中仅有一年迈的母亲,与梁山上大部分人一样,他从小也有着想要成为一名大侠,劫富济贫行侠仗义。幸得母亲理解,也希望他能实现自己的理想,不干涉他的行为任其发展。
于是公孙胜小的时候便拿起枪棍,认真习武每日从不落下。听闻二仙山上有一个紫薇观,观中有一罗真人,在世人口中是个仙风道骨的活神仙,法术超凡。公孙胜慕名上山,想拜他为师。
罗真人看到公孙胜此人算出二人有段缘分,因此将他收到门下,并赐道号为一清,人们常叫他清道人。
自此公孙胜开始在罗真人门下学习法术,与此同时习武也未曾落下,渐渐已经有了在江湖上独自闯荡的能力,罗真人便允许他下山。于是山外江湖中常常有这样一个景象——一个身高八尺的男子身上穿着道士服,背着的却是一把松纹古铜七星剑。
而公孙胜做的事情也证实了他是个有勇有谋的人,在紫薇观学有所成。
公孙胜在江湖中行走时,看到北京大名府梁中书鱼肉百姓,甚至将十万金珠送至其岳父当朝太师处,仅仅是因为太师生辰快到了。公孙胜想将生辰纲劫走救济贫苦百姓,于是他认真谋划一番。
在原计划中,仅公孙胜一人前往,但仔细评估后认为:自己虽然可胜过众差役,但此次押送的领头是武侯杨业的后人杨志,此人曾是武举出身,自己以一敌众怕是不能全身而退,生辰纲也无法劫走,还是应该找些人一起合作才是。
公孙胜思索一番,想起晁盖等人。晁盖等人的义举在他游历时便时常听闻,而生辰纲是不义之财,“财帛动人心”还是需要稳妥些找些正义之人为好。
话说此时的晁盖正在庄内宴请吴用、阮小七等人,商议劫生辰纲的事宜,原来梁中书和太师的恶行他们已经知道并且已经有了初步规划。言谈正欢时,一个庄客进来报外面有一个道士前来寻些斋饭,晁盖嘱咐送些吃食便让他走,然而庄客多次都没有将人请走。
几人正在商讨,忽然听到外面传来吵闹喧哗声,晁盖起身前去查看,原来是道士还没有走,将十几名庄客打到却毫发无伤,心生惊奇:庄客的武艺在江湖众人里也算中等,此人竟然能将他们都打倒,想必武艺十分高强,不知道他过来到底是为了什么事,还是要谨慎对待为好。
这个道人便是公孙胜。他向晁盖表明了来意并劝说众人能与他一起劫了生辰纲,在双方的几番试探后,定下了计划。又因为晁盖恰巧梦见北斗七星坠落在他的屋顶上,所以这次行动取名为“七星聚义”。
虽智取生辰纲是智多星吴用的计谋,但公孙胜的智慧仍不可小觑。遇到事情不轻举妄动而是仔细谋划、寻晁盖等人一同劫取生辰纲却不对庄客说出、与晁盖等人彼此试探、吴用计谋合适便严格履行在遇到突发情况时也能及时解决,这都是他的智慧体现。
在智取生辰纲事件后,公孙胜留在晁盖庄上,后又与众人一起行侠仗义、上了梁山。他的智慧也在之后的细枝末节上体现的淋漓尽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