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所周知于新中国成立后,我军在1955年一共授予了57位开国上将。然而在这众多文韬武略的骁勇将才中,为何只有洪学智老将军被两次授衔、成六星上将?得知其中隐情、缘由后,不得不让人激动地感叹他乃是安徽人的骄傲!

据历史文献讲述,洪学智乃是安徽金寨人,自小家境贫寒、窘迫,借读小学数年后就出去做学徒补贴家用。
于1928年的初冬之时,年仅十五岁的洪学智与同乡们参加了农民武装、赤城游击队、商南起义。因其表现卓越、骁勇,随即很快被批准入党。
直到1930年时期,智勇双全的洪学智深得组织器重、信任,先后担任过排长、连长等等要职。
历史上的苏区反“围剿”战役中,英勇无畏的洪学智担任着师政治部主任,以及红四军政治部主任等等重要职位,乃是一位久经考验且得到公认的优秀政工干部。
在后来的长征时期,洪学智不畏生死、拼命率部杀敌,参加了许多险峻、难攻的要战。与此同时,洪学智还要负责大部队的筹集粮草、收容任务等等。身兼数职的他军政两抓,将组织交给他的工作做得稳妥又迅速。
解放战争时期,洪学智被组织调任为东北民主联军第六纵队司令员,在当年的东北战场上骁勇奋战、屡立奇功。
之后的他不但参加了历史上世人皆知的“解放海南岛”战役,就连后来九死一生的“抗美援朝”之战,亦是少不了他前去指挥作战的身影。
熟读近代史的墨客们都知道,洪学智老将军一路走来皆是凭借自己的努力与战功,一步步地走到后来的确不容易。

于1955年的我军首次大授衔上,功劳赫赫的洪学智被授予了开国上将衔。然而在1959年之时,彭德怀在庐山会议上遭到了错误批判、诬陷。当时洪学智老将军站出来为他仗义执言,结果受到牵连被调离部队,随即被下放道吉林一带工作。
于1970年之时,洪学智再次被下放到农场干活,整个人的生活、工作一落千丈。但是不管他遭受到什么样的诬陷、打击,政治清廉的他始终坚持自己的底线与原则。
1977年的8月后,被平反后的他终于再次回到军队,主要负责常规武器生产任务,以及管控尖端武器研发等等重要工作。
于1988年时期,中央组织恢复了军衔制,彼年已经75岁的洪学智老将军因功高劳苦、久经考验,再次被中央授予上将军衔,成为新中国57位开国上将中,唯一一个被两次授衔的老将军。
关于老将军一生的清廉与声誉,其中有个小故事值得后人一听、铭记。据悉有一次洪学智老将军在部队视察,原本当时他对整个视察工作皆都满意。
但是没想到在离开的时候,部队的领导在他的车上放了一袋花生,说这是部队里战士们自己种的花生,想送给远道而来的老将军尝一尝。
得知此事的洪学智将军非常生气,要求马上将花生还回去。后来洪学智将军经常将此事讲给子女和家人听,让他们以此为戒,绝不能做一个贪便宜之人。

洪学智老将军一生骁勇忠诚护国,深爱百姓如子,无论何事都坚持原则。这样清正廉明、两袖清风的老将军,既是国家和天下百姓们的福气,亦是我们安徽人的心安与骄傲!于2006年的11月20日之时,93岁的洪学智老将军在北京离世,至此人间虽然再无他,却永远有着他一生的青史与传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