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副政委
高副政委经陈迪里给我寄来一本回忆——《青春流水》,我一一看去,感触颇多,特别是有关炮212团的内容,因我们那时在一起,更是难以自制,不由引起我的回忆。
高副政委,叫高慧生,山东沂南人,1968年3月入伍,到炮五师50团5连4班当战士,入伍一年,1969年3月就当了副班长,加入了党组织。
因他是老初中生,入伍后,经常帮战友写信、写发言稿,渐渐就写起材料。一次整党后,团报道组来找他,说要搞一组党员畅谈整党后的体会稿件,让他也写一篇。他就去找饲养员老朱谈体会,然后以老朱的名义写了一篇“要从思想上吐故纳新”的稿件,没想到过了几天,解放军报就给刊登了。
到师农场种水稻时,因离大海较近,吃水很困难,在附近乡亲们的出谋划策帮助下,在院内挖出了水,修起一口水井。他又以《军民连心井》为题写了篇稿件,地区报纸给刊登了。这样,高慧生就小有名气,1969年7月,就被调到团报道组任报道员,到天津某区支左联络站搞报道。
起初,他们采写了一组军宣队学哲学用哲学的文章,7月26日下午,去给《天津日报》送稿。总编一见稿件,连声叫好,“明天是七.二七工人阶级登上上层建筑一周年,我正愁没有合适的稿子发呢,你们可真是及时雨啊!现在就改,明天就见报。”第二天《天津日报》第一版就给刊登出来。
不久,毛主席发表了最新指示:“要过细地做工作,要过细,粗枝大叶不行,粗枝大叶往往搞错。”高慧生他们又采写了三篇过细地做工作的小故事,给报社送去,却没有给发。有枣无枣三杆子,他们又给新华社邮去了一份,没想到,新华社竟然给发了通稿,人民日报、光明日报和十几家省报都给刊登了。这样,高慧生他们就扬名在外,为他的进步打下了基础。
11月初,高慧生回团里有事,一个老乡就悄悄向他透露,“军区要组建一个新的炮兵师,要咱们报道组出两个团的新闻干事,其中就有你”。高慧生还不敢相信,我当兵才一年多,到报道组才几个月,怎么能这么快提干呢?谁知,到了12月初,团里就通知高慧生回营房,到新组建的炮兵师团里宣传股任新闻干事。一下子由原来的每月7元津贴变成了52元的薪金,还不到两年兵,提的够快的。
孙排长
在我的记忆中,与他一起提的这么快的,还有我们一营一连一排长孙晓东。孙晓东是山东蒙阴人,沂蒙山吗!沂南、蒙阴紧相连。他与高慧生是一年征得兵,分配到炮五师206团,这次组建炮十六师又一起来到了炮212团。
高副政委回忆:1969年12月7日,我们调往新组建炮兵师的干部在丰台火车站集结,受到了军区炮兵首长的接见,然后乘上军列,第二天师部和五个团的就分别来到了各自的驻地。这也许就是第一批到达山西炮十六师的人。
老介休火车站
这与我们入伍也联系上了。我们河北丰南入伍的兵,是1969年12月16日晚上,从胥各庄火车站乘坐闷罐出发,整整走了一天一夜,17日晚上9点多钟,到达山西介休火车站。可怜的是,站台上只有几个人,敲着小鼓打着小锣欢迎我们。后来才知道,我们河北丰南兵是第一批到达炮212团的新兵,当晚住在了介休顺城关东门外农机校。
第二天上午,就在农机校操场上分了兵,讲话的是刘兴元副团长,胖胖的,戴着个大眼镜,嗓门很大。“我们是经毛主席亲自批示组建起来的火箭炮团部队----”接着就带到了铁路南电杆厂小礼堂开会,每人颁发了一本精装的毛选四卷,一枚总政治部印制的像章,然后由各单位带走。一营住在了西面的电碳厂,二营就住在了电杆厂。
刘副团长
最有意思的是,我们河北丰南兵仿佛成了主人,12月22日、23日,分别到介休火车站接山东临朐入伍的新兵,以及从炮五师206团来的老兵。这在建军史上,可能也是奇迹,新兵接老兵。这样,炮五师206团组建一营,炮十四师208团组建二营,炮212团就基本组建起来。
高副政委回忆,来自山东和河北的新兵表现都不错,但来自四川长宁入伍的一百个新兵却让人不省心。其实,这一百个四川长宁入伍的新兵,是用我们河北丰南毕武庄等两个公社的新兵从别的团调换过来的,主要是他们语言交流有困难,丰南兵说话比较普通,便于通讯联络。这些四川长宁入伍的兵到了北方,生活不习惯,饮食不习惯,特别是不爱吃小米饭、二米饭、面食、发糕,总吵吵要吃大米饭,不高兴就闹情绪。开始给他们包饺子、煮面条都不愿意吃,慢慢就适应了,再包饺子,比谁吃得都不少。
高副政委回忆,他们下连当工作组,帮助连队搞新兵教育。没多久,团里就通知下去的工作组回去,参加连以上干部会议。怎么也没想到,一开会,程团长传达上级指示,说“10.27”批示,组建炮十六师,没有这么多团,炮212团取消番号,保留代号,去天津南郊区种水稻。这下子好多干部都蒙了,部队没了番号,岂不成了黑兵,大多干部都是新提升过来的,都想满腔热忱地到新的部队大干一场,这下子泼了凉水,议论纷纷。
那时,我已到一营营部当通信员,营连干部的议论我都能听见,等营里一传达,老兵们更是沸沸扬扬。那些日子,干部、老兵的思想波动很大,倒是我们新兵啥也不懂、啥也不明白,比较平稳。等一听说到天津南郊区种水稻,我们丰南兵更是高兴,这里离家近了。
部队出发那天是1970年2月22日,介休下着大雪,23日早上到了塘沽依旧下着大雪。干部战士就是一路冒雪、踏雪,向官江湖畔出发。下午到了官江湖畔,大雪茫茫,小草房孤立,好多人难以接受,当时的汇报有:“远看白茫茫,近看小草房。进了小房里,夜间当‘团长’”。环境、条件相当艰苦,一望无际的田野,四周没有人烟。
也就在我们部队走后的第三天,2月25日,炮十六师召开了授军旗大会。我们1853部队没有享受到这个待遇。因我后来参加过丰润预备役炮兵团授军旗大会,“迎军旗——”“授军旗——”那是相当的隆重,各级领导、首长都参加了。
后来才知道,我们炮212团,其实是缓建,到了7月份,才授予军旗,只是没有召开授军旗大会,而是悄悄地将军旗放进了保密室。7月15日至22日,部队开始接装,并抽调炮排骨干到保定38军火箭炮团进行培训。
在官江湖畔稻田边照的相,前排两边都是长宁战友
不过,在种水稻过程中,四川长宁兵却发挥了很大作用,因为他们在家都种过水稻,就成了技术骨干,特别是三连还选树了长宁兵郭新民为先进典型。所以说,各地的兵有各地的特长。
战友们在炮场合影
到了1970年11月27日,列车满载我们炮212团丰收的稻谷驶进了介休电杆厂货台,我们自己的汽车来接。一进农机校,老战士见到操场上停放的130火箭炮激动地落下了泪,“这是我们的炮,这是我们国家产的130火箭炮”。这是多么大的希冀,多么大的企盼。从此,炮212团更以崭新的面貌展现在人民面前。
九口 2024、1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