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质大桥变“纸麻花”!美国这座大桥,如何成建桥史上最大教训?

说宇宙寻真理 2024-09-19 14:29:32

1940年11月7日,一个令全球工程界瞠目结舌的日子!美国塔科马大桥,曾被誉为现代工程奇迹的桥梁,在狂风的猛烈攻击下,竟如纸麻花一般摇摆起来,之后轰然倒塌,留下了无尽的震惊与反思。

光看影像,这哪里看得出来是钢铁造成的大桥?

偏偏当时在建造的时候,所有工人都发现了这样的摇晃,然而他们宁愿嚼柠檬来防晕,也坚持将这座“狂舞之桥”建成了,这到底是为什么?

雄心壮志:塔科马大桥的诞生

这座全长超过1800米,主跨达850多米的塔科马大桥,曾是全球第三长的悬索桥,横跨塔科马海峡,连接着塔科马市与吉格港,它不仅是重要的交通枢纽,更是当地人心中的骄傲。诞生之初,塔科马大桥的建设计划便野心勃勃。

1938年,随着项目的正式启动,一场桥梁建筑美学的革命悄然开启。“塔科马大桥不仅是一座桥,更是代表着时代技术与艺术的融合”,桥梁项目经理在开工典礼上说,“它将成为这一地区的标志性建筑。”但设计师在追求轻盈与美观的同时,忽略了自然界中最为强大的力量——风。

塔科马大桥桥面的钢板,设计得异常纤薄,目的在于展现出一种轻盈的视觉效果。然而,正是这份对美的极致追求,不经意间为塔科马大桥埋下了隐患。塔科马大桥在竣工仅四个月后,便遭遇了前所未有的灾难。

彼时的建造工人们其实早就发现了问题所在,遗憾的是,由于设计大桥的人是当时颇具盛名的年轻天才里昂·莫伊塞弗,因此工人们都以为该桥的设计本就是这样,从而错过了提出问题的时机。

风中“舞动”的桥梁

1940年11月7日,这场灾难在塔科马大桥上发生了。那一天,清晨的风带着不祥的预兆,最初只是轻微的晃动,但随着风力的增强,整座桥开始令人不安地起伏。

目击者描述道,塔科马大桥仿佛被唤醒的巨兽,整座桥在风中如,晃动幅度夸张得令人无法置信。桥面左右扭动的振幅达到了近30英尺(约9.1米)。在桥的一端,几位观察者站在远处,目睹了这一切。他们看到,平日里坚固而沉稳的大桥,在风的力量上下翻腾,桥梁的钢缆和悬索,也随着这疯狂的振动发出可怕的摩擦声。

同一时间,在塔科马大桥上还有几辆车和少数行人。当时一辆福特轿车停在桥上,车主是当地新闻记者里昂·法尔曼,他在发现桥面开始剧烈晃动后,紧急逃离,留下了他的车和一只宠物狗在桥上。遗憾的是,宠物狗并未能获救,随着桥的倒塌一起坠入了海峡。

一位目击者,工程师法雷尔,后来回忆说,他们从桥上撤离的过程中,体验了桥面不断加剧摇摆与扭曲的恐怖气氛。

塔科马大桥在强风中,剧烈扭动了大约一个小时左右。接着,桥梁的连接部件在不断的逐渐松脱,承重结构也开始变形。

那是一个令人心惊肉跳的时刻,每一次的振动都仿佛在宣告着大桥的临终倒计时。接着,数以千吨计的钢材逐渐失去控制。桥面在剧烈的扭曲中裂开,钢缆断裂的声音在空气中回响。

在风速达到了每小时40英里的时刻,塔科马大桥在这种大幅度的扭转下完全解体,最终在11点02分左右坍塌。

事故之后,桥梁工程领域的专家展开了详尽的调查,发现了塔科马大桥设计上的一项重大缺陷:桥面结构过于纤细,严重削弱了结构稳定性。设计者为了追求现代与轻盈的美学理念,将桥面钢板设计得异常轻薄,却未预见到这一决策,将如何深刻影响桥梁的实际表现。

神秘杀手:卡门涡街效应

塔科马大桥的倒塌背后,隐藏着深奥的物理原理,即卡门涡街效应这一复杂现象。可以说就是通过它的倒塌,人们才意识到了这一效应,这次事件的过程被完整拍摄成影片,供后来的桥梁设计者广为学习。

卡门涡街效应简单来说,就是当风通过桥梁的结构时,会形成有规律的旋涡,导致桥梁剧烈振动。由于塔科马大桥的设计过于简化,桥面过于轻薄,桥梁无法抵抗这种风力带来的周期性振动。

塔科马大桥问题,出在旋涡的频率与桥梁的固有频率不幸重合,引发了共振现象。而塔科马大桥在设计时,结构刚性相对不足,桥面过于轻薄,未能有效抵御这种共振振动。

当风流过像塔科马大桥这样,长而平的结构时,空气在桥梁的上下表面,形成不同的速度和压力分布。由于这种不均衡的气流,空气在桥梁的背风侧形成了一系列,交替排列的旋涡。

随后,这些有规律的旋涡,如同一连串的涟漪,不断冲击桥梁的结构,产生周期性力量,从而引发桥体的振动。

加上悬索桥因其跨度广、自重轻的特点,本就具备较低的固有振动频率,极易与外界特定频率的风力形成共鸣。当风力与桥梁的固有频率相匹配时,桥梁就会像乐器一样被“拨动”,产生强烈的振动。

在此持续的振动中,钢缆与桥面衔接之处承受了前所未有的多重考验。巨大的剪切力、拉伸力以及不断重复的机械疲劳,随着时间的推移,桥梁连接处的零件逐渐松动、损坏。随着风速稳定在约每小时40英里,共振现象愈发显著,桥梁开始剧烈上下翻滚,振幅不断增大。

最终,当振动达到极致,桥梁的局部结构不堪重负,开始出现断裂,整个结构的稳定性全面崩溃,导致了那场令人痛心的灾难性坍塌。桥面断裂并坠入塔科马海峡。

设计与材料上的失误

塔科马大桥的倒塌事件也揭示了更深层次的问题,即设计与材料选择上的失误。当时,在追求视觉震撼与成本控制的双重驱动下,大桥选用了较为脆弱的轻质钢材,未能充分预估并适应桥梁在极端风况下的受力需求,导致结构刚性缺失,最终难逃风灾厄运。

事后,一位美国资深桥梁工程师沉痛反思,“我们曾自信满满地认为设计已臻完美,但塔科马大桥的悲剧警示我们,在空气动力学的复杂世界里,我们仍需不断探索与学习。”

这一事件激起了工程界的广泛自省,促使工程师们重新审视,并加强在风力影响评估与振动控制方面的技术研究。

时至今日,桥梁设计师们已深刻汲取历史教训,将空气动力学设计提升至前所未有的高度。他们不仅通过增加桥面质量来增强稳定性,还巧妙运用抗风阻尼器吸收振动,优化桥面形状以减少风阻,并在结构中嵌入横向加固构件,全方位提升桥梁的刚性与抗风能力,即便面对狂风暴雨,也能稳如磐石。

从失败中崛起的坚固新桥

1949年,大桥的重建工作正式启动,新的设计团队汲取了前车之鉴,以更加科学和严谨的态度投入到重建工作中。新桥在设计上进行了重大改进。桥面结构得到了优化,通过增加重量和稳定性,减少风力引起的振动和共振现象。

同时,在桥梁两侧安装了先进的风阻尼器。这些风阻尼器装置能够有效吸收和耗散风带来的能量,确保桥梁在强风下,依然能够保持稳定。材料与工艺的革新,更是此次重建的亮点之一,工程团队选用了经过严格标准检验的高强度钢材,和耐候性更好的混凝土材料,以提高桥梁的耐久性和安全性。

而最引人注目的创新亮点,莫过于引入了“动态结构监测系统”。这个系统就像是大桥的贴身守护者,全天候不间断地监测着桥梁的振动、应力和位移情况。通过在桥梁的关键位置,安装精密传感器,它能够捕捉到任何微小的变化,并实时记录数据。

塔科马大桥虽已成为历史,但它的教训却深深影响了后世的桥梁建设。正如美国桥梁管理局的最终报告所言:“只有真正了解并尊重自然的力量,才能造就经得住时间考验的工程。”

参考资料:

桥梁结构分析与设计人民交通出版社 2023



0 阅读:0

说宇宙寻真理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