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拉达克的求援
天边初露曙光,晨曦如同柔和的绸缎,轻轻拂过海面,将夜色中的英军舰队残影逐渐吞噬。波光粼粼的海面上,英军的舰队在波涛间渐行渐远,最终化为一抹淡淡的黑影,消失在南方的地平线上。刘明静静地站在海岸边,目光深邃而坚定,仿佛要将这片曾经的战场深深烙印在记忆中。他的心中既有胜利的喜悦,犹如春日里绽放的花朵,绚烂而热烈;也有对未来的深思,宛如夜空中最亮的星,遥远而神秘。
随后,他率领着余下的雄师,踏着坚定的步伐,回到了饱受战火洗礼的定海城。城内的景象既惨烈又振奋。英军的尸体横七竖八地躺满了街道,鲜血染红了青石板路,空气中弥漫着浓重的血腥味。清军士兵们正忙碌地统计着战果,他们的脸上既有对逝者的哀悼,如同秋风中的落叶,飘然而下,带着淡淡的忧伤;也有对胜利的自豪,犹如夏日里的烈日,炽热而耀眼。
一些士兵正小心翼翼地割取英军首级,这是战争年代特有的残酷与荣耀并存的一幕。他们的眼神中既有对敌人的仇恨,也有对胜利的渴望。这些首级将被用来作为战功的凭证,上报朝廷,以彰显他们的英勇与无畏。
当刘明一行人接近定海衙门时,裕谦、长喜、徐保等三位将领早已等候多时。他们拱手相迎,脸上洋溢着难以掩饰的喜悦。裕谦率先开口:“启禀大帅,我军大获全胜,城中共击毙英军两千余人,俘虏英夷两百名,收缴洋枪一千余支,大炮五十门,以及数量庞大的硝石弹药。”他的声音中带着几分激动,仿佛要将这份胜利的喜悦传递给在场的每一个人。
刘明闻言,微微颔首,眼中闪过一丝欣慰。他深知这场胜利的背后,是无数将士的血汗与牺牲。他沉稳有力地说道:“海边英夷大部已被歼灭,少数残兵败将已登上军舰,逃往南方外洋。我会立即草拟一份奏章,为各位将士请功。”他的声音如同山间的清泉,清澈而坚定,仿佛在为这场胜利画上一个圆满的句号。
众将士闻言,无不欢欣鼓舞,士气大振。他们知道,自己的付出终于得到了回报,这份荣誉将永远铭记在史册上。
当天,刘明便坐在书房的案前,提笔疾书。他神情专注,笔下生风,向远在紫禁城的道光皇帝详细汇报了收复定海的经过。他特别列举了长喜、裕谦、徐保等人的英勇事迹,以及他们在战斗中的卓越贡献。这些将领们临危不惧,英勇善战,为这场胜利立下了汗马功劳。
同时,刘明也提到英军残兵败将向南逃窜的情况。他深知英军并不会善罢甘休,他们一定会卷土重来。因此,他恳请朝廷密切关注南方海域的动态,以防英军趁机偷袭。奏章完成后,刘明命护兵骑上快马,以八百里加急的速度送往京师,力求第一时间将这份捷报呈递给皇帝。
处理完奏章事宜后,刘明并未停歇,而是立即着手安排战后事宜。他深知战争虽然结束了,但善后工作却刚刚开始。他吩咐士兵们做好善后工作,安抚并医治伤员。这些伤员们为了国家的安宁和人民的幸福,不惜舍生忘死,奋勇杀敌。如今他们受伤了,必须得到妥善的救治和照顾。
同时,刘明还组织力量修缮被战火摧毁的公私建筑。这些建筑是城市的象征和人民的家园,必须尽快恢复它们的功能和面貌。在他的精心部署下,一切事务都井井有条地展开。士兵们分工合作,有的搬运砖石木材,有的搭建房屋修缮城墙,有的则负责清理废墟和垃圾。定海城逐渐恢复了往日的宁静与秩序。
转眼间,十天的时间悄然流逝。这天,刘明正与裕谦等人在定海衙门内商讨下一步的军事部署。突然,门外传来一阵急促的脚步声。一名士兵匆匆进来报告:“禀大帅,圣上有旨到了,传旨的公公已经到城门口了。”
刘明闻言,立刻站起身来,神色肃穆。他深知这份圣旨的到来意味着新的使命和挑战。他简短有力地下达命令:“列队出迎。”随后率领众人匆匆赶往城门口。
在城门口,他们见到了前来传旨的吴公公及其随从。吴公公面带笑容,声音中带着几分喜庆:“恭喜大帅,贺喜大帅,再传捷报,皇上这回可是高兴坏了啊。让我来犒赏三军,带来了一百万两银票。”
刘明连忙上前,恭敬地说道:“公公辛苦了。”他接过银票,心中涌起一股暖流。他知道这是皇帝对他们的奖赏和肯定,也是对他们未来努力的期许和鞭策。
吴公公笑着摆手:“刘明接旨。”刘明率领众人跪倒在地,齐声高呼:“臣刘明接旨。”
吴公公从袖中取出黄色的诏书,朗声宣读:“奉天承运,皇帝诏曰:钦差大臣、兵部尚书刘明不负朕恩,率领众将士歼灭英夷,收复定海城。朕心甚慰。特加封刘明为太子太师、兵部尚书、征西大将军之职。加封裕谦为太子太保,赏赐黄马褂。加封副将吴仁为兵部侍郎兼征西副将军。加封长喜为乍浦都统制。徐保、张小伙、张小火、钱大才等侠士,朕特赏给都司衔,留在刘明军中效力。朕特赏赐白银一百万两,望各位将士再建新功,扬国威于异域。”
刘明等人听完诏书,心中涌起一股难以言喻的激动。他们知道这是皇帝对他们的最高奖赏和认可,也是对他们未来责任的明确和期望。他们齐声高呼:“臣等接旨,为圣上尽忠,万死不辞。”
吴公公微笑着点头,将手中的银票递给刘明:“大帅,这是皇上的一片心意,请务必收好。”他深知这份银票不仅代表着皇帝的奖赏和肯定,也代表着国家对他们的期望和信任。
随后,吴公公又取出一封密信,神色变得凝重起来:“大帅,临来时,皇上还交代了一件事情。这是驻藏大臣孟保送往京城的求救信。信中提到英夷勾结藏边拉达克西部的印度锡克王国入侵拉达克,现在拉达克局势危急。圣上命你二位将军火速率领本部兵马赶往藏边,击败英夷及锡克王国,以解拉达克之围。”
刘明接过信,迅速浏览了一遍。信中详细叙述了英夷与锡克王国勾结犯边的经过。他们不仅提供了先进的火器装备给锡克军队,还煽动其国王舍尔·辛格无端犯边。舍尔·辛格野心勃勃,企图通过征服拉达克来扩大自己的领土和势力范围。他派遣其弟古拉格·辛格率领两万锡克士兵进攻拉达克。拉达克四品顶戴贝才思南誓死不愿背叛大清皇帝,他率领麾下士兵奋力抵抗。然而敌众我寡,他们不得不退守列城。在信中,贝才思南以泣血之笔恳请大清皇帝速发援兵,以解救拉达克子民于水火之中。
刘明看完信,怒不可遏:“大胆英夷,竟敢犯我边疆!那锡克小国,也敢助纣为虐!我等出兵,定要踏平英夷,不胜不归!”他深知这场战争不仅关乎拉达克的安危,更关乎大清的国威和尊严。他们必须全力以赴,以彰显大清的威武和强大。
吴公公见状,连忙安抚道:“大帅及众将士神勇无比,定能凯旋而归。军情紧急,望大帅及众将士尽快启程。皇上已经命孟保大人征集粮草,率领藏军前去增援拉达克了,你们可与孟保大人在拉达克列城相会。”
刘明点头应允:“请公公放心,我等谨遵皇命,定当尽快启程。”他深知这场战争的紧迫性和重要性,必须尽快做好出征的准备。
随后,刘明立刻着手准备出征事宜。他命人将银票兑换成白银,如数分发给每位参战将士以作奖赏。这些将士们为了国家的安宁和人民的幸福,不惜舍生忘死、奋勇杀敌。如今他们即将踏上新的征程,必须得到足够的奖赏和激励。
同时,刘明将定海防务交给乍浦都统长喜负责。长喜是位经验丰富的将领,他深知定海的重要性,一定会竭尽全力守护这片土地。刘明对他充满了信任和期待。
出征前夜,刘明在军营中召开了一场誓师大会。他站在高台上,目光如炬地扫视着台下的将士们。这些将士们个个精神抖擞、士气高昂,仿佛已经做好了迎接任何挑战的准备。
刘明深吸一口气,大声说道:“各位兄弟,我们即将踏上征途,前往遥远的藏边拉达克,去解救那里的百姓于水火之中。这是一场艰苦卓绝的战斗,
吴公公告辞回京复命。刘明则立刻着手准备出征事宜。他命人将银票兑换成白银,如数分发给每位参战将士以作奖赏。同时,他将定海防务交给乍浦都统长喜负责,并亲自点齐一万精兵准备出征。
出征前夜,刘明在军营中召开了一场誓师大会。他站在高台上,目光如炬地扫视着台下的将士们:“各位兄弟,我们即将踏上征途,前往遥远的藏边拉达克,去解救那里的百姓于水火之中。这是一场艰苦卓绝的战斗,但只要我们团结一心、英勇无畏,就没有什么能够阻挡我们前进的脚步!”
将士们闻言,纷纷高举手中的武器,齐声高呼:“为大清!为百姓!誓死而战!”
次日清晨,随着刘明一声令下,一万大军拔营起寨,浩浩荡荡地向着拉达克进发。他们沿途克服重重困难,翻山越岭、跨江渡河,终于在一个多月后抵达了拉达克列城。在这里,他们将与孟保大人的藏军会师共同抗击英夷及锡克王国的侵略军。
在接下来的日子里,刘明与孟保大人紧密合作,共同制定了详细的作战计划。他们利用地形优势设下重重陷阱与防线,并多次派遣斥候前往敌营侦查虚实。经过一系列的精心准备与周密部署后,他们终于迎来了与敌决战的那一天。
战斗异常激烈与残酷。英夷与锡克王国的联军虽然装备精良、训练有素,但在刘明与孟保大人的指挥下,清军与藏军凭借着顽强的意志与坚定的信念,一次次地击退了敌人的进攻。最终,在一次决定性的战役中,他们成功地击溃了敌人的主力部队,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
战后,刘明与孟保大人一起巡视了战场,看着那些曾经为保卫家园而英勇牺牲的战士们静静地躺在那里,他们的心中充满了敬意与哀悼。同时,他们也深知这场胜利的来之不易,更加坚定了他们继续守护这片土地与人民的决心。
在返回的路上,刘明的心中充满了感慨与思考。他深知这场战争的胜利只是暂时的,要想真正确保边疆的安宁与稳定,还需要付出更多的努力与牺牲。但他也坚信只要大清上下一心、团结一致就一定能够战胜一切敌人与困难,守护好这片古老而美丽的土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