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维映:邓小平第二任妻子,李铁映的母亲,曾为贺子珍接生

雾里看花人 2025-03-11 21:05:33

某一日傍晚,她从乡下办完事回到县城,在小河畔看到一群正在清洗衣服的妇女。她急忙招呼马夫停下来,跑到河边同妇女们打招呼。某个与她相熟的妇女见到她脸上一直不曾落下的笑容,好奇问她:“阿金,你今天有什么高兴事?怎么总是笑眯眯的?”阿金晃了晃脑袋,看起来甚是自得地回道:“咱们公债超额完成,我高兴呀!上级表扬我了,我还把你们卖掉首饰购买公债的事情告诉上级,上级说你们觉悟高!”

妇女们也笑了:“那不都是阿金你头带的好?要不是你勒紧皮带购买公债,劝说我们跟着你买,我们也不会这样呀!你看你,都瘦的腰细了!”阿金和她们谈天说地片刻,忽然注意到妇女们都没有肥皂,便叫来马夫,请他去自己家中把自己的肥皂取来给妇女们使用。在当时,肥皂可是个稀缺物品,就连阿金,也不常舍得使用。现在,她却做主把肥皂切成小块,分给在场每位妇女。妇女们高兴极了。阿金见状,不动声色又开始向妇女们宣扬“解放”一事,呼吁她们剪掉头发,放开脚掌,更新生活方式和习俗,学习男女平等与婚姻自由。

在阿金不懈努力下,大部分妇女都听从她的带领,冲破封建传统的束缚,加入劳动生产工作中,成为苏区建设的主力军之一。有剪了头发的妇女再见到阿金,竟不停向阿金感慨道:“还是剪了头发好啊!不只梳头减少了不少时间,而且洗起来也方便!”阿金点点头,道:“对呀,这样就能节省出更多时间劳作!不仅剪头发好,你看这对襟衣服,是不是也比以前的斜襟穿起来舒服便捷?”妇女们摸摸身前扣子,连连点头:“是,是这样!”

阿金之所以努力去做妇女工作,其实原因很简单,她明白,家庭主妇对红军事业的重要性,她想提高妇女们的政治觉悟和思想水平,促使她们与党贴得更近。她鼓励妇女们操持好家务,种好农田,送丈夫和儿子们去参军,多多支援红军,共同保卫华夏。而这项工作,阿金确实做得很不错。在阿金担任该县城县委期间,那里的红色政权达到空前巩固,党政军民全部团结在一起,展现出强盛的革命热情与献身精神,将党中央下达的各项任务皆完成得非常圆满,成为苏区模范。那么问题来了,阿金究竟是谁?她的革命故事又是怎样?

01,海岛女战士:即便身在狱中,她仍旧保持革命乐观精神,坚贞不屈阿金姓金,本名叫“爱卿”,后改名“维映”,是中国有名的女革命家,也是邓小平的第二任妻子,李铁映的亲生母亲。她生于1904年岱山岛一个普通家庭。早年曾在定海女子小学与宁波竺洲女子师范学校读书,学习成绩优异,当选过学生会主席。1926年,中共成员顾无衣等人到舟山展开相关工作,金维映因为革命斗争表现过于突出,成功加入中共组织。4个月后,她又由于国共第一次合作等事,成为国民党一员,并利用宣传部长的身份,同中共成员在定海城区积极开展工人运动。

定海和沈家门的革命斗争取得阶段性胜利后,金维映回到故土岱山,继续发动工人运动。但高亭镇人对革命不了解,不敢冒然加入公会。金维映知道后,一边在自家门口悬挂两面国旗,直接亮出公会牌子;一边动员亲属朋友入会,为他人做榜样。她的弟弟金水定就是受到金维映的影响,加入公会,慢慢变成公会骨干的。同时,早在回到岱山前,金维映便已把目光放到常年遭受悲惨对待的盐民身上。她提前想好计划,刚到岱山,即把弟弟水定叫来,询问相关事宜。水定在杂货店当伙计,见过许多世面。他告诉金维映:有个叫王仁林的商人是盐民出身,性格正直,或许能帮到姐姐。

金维映果然立马找来王仁林,同顾无衣一起和他交谈了几句。交谈中,金维映愈加觉得王仁林是一个好苗子,适合成为发展对象。她和顾无衣联合,从现实到理论,向王仁林阐述盐民反抗官府和霸权,维护自身利益的必要性。金维映认真道:“别看只是一颗小小盐粒,可统治阶级却把它和铁相提并论,当作国库收入的重要组成部分;那些盐务官员以盐来为自己谋私,盐民在他们的压迫下,吃不饱肚子,因而大家必须要和盐霸、盐官作斗争,这样才能争取到更多生存权利!”王仁林叹息一声,道:“您真是我们盐民的知心人啊!”随后,王仁林向金维映等人具体介绍盐民的苦痛,帮助金维映召唤来当地大部分盐民,方便金维映做盐民的工作,令盐民对金维映等人放下戒心。

而盐民见到金维映的第一面,即下意识觉得,金维映的年纪实在太小,又是一个女人,根本不值得相信。所幸,金维映早有准备,利用一番巧妙话语,慢慢打动盐民。在盐民的支持下,金维映悄悄深入各地,努力唤起盐民的斗志,成立各地盐民协会,发动盐民运动。金维映的辛苦没有白费,不只取得盐民运动大胜利,并且培养一大批来自岱山的进步青年,成为中共发展革命的主力。1927年,蒋介石发动“反革命政变”,定海的国民党反派势力开始不断攻击当地中共组织。金维映被开除“国民党党籍”,仓促离开定海,躲避祸患。

可惜好景不长,金维映到底还是落入反动派之手,陷入危机中。金维映的父母得知女儿的消息,十分焦急,不顾刚刚脱离危险的自身,又偷偷返回故土,卖掉家产,火速赶往宁波,企图搭救金维映。至于面对敌人严刑逼问的金维映,则一直保持谨慎机敏的状态,坚决不向敌人透露半点儿秘密。敌人拿金维映没有办法,只能把遭受酷刑的她丢入监牢,留后再审。在监牢里,金维映与一个名叫胡焦琴的中共女党员相见。她很清楚,自己不能显露出半点儿认识胡焦琴的迹象,否则她亦会暴露身份。

她只能一边装作若无其事的样子躺回监狱,一边用眼角余光去瞥胡焦琴。胡焦琴也明白二人处境,直到敌人全部走光,才冲过来,紧紧拉住金维映的双手。她们二人在监狱互相鼓励,互相加油,都保持着一股革命乐观精神,坚贞不屈。同年6月,胡焦琴昂首走出监狱,壮烈牺牲。目睹革命伙伴悲惨结局的金维映更加坚定坚持革命的决心。2个月后,在父母努力下,金维映得以重见天日,离开监狱。

02,漫漫长征路:从踏上长征路开始,她就再也不会退缩,哪怕吃尽苦头不过,她的革命步伐并未就此停止。金维映郑重告诉父亲:“女儿的命是捡回来的,女儿想让它变得更加有用,那么多同志都为革命牺牲了,我不能在家坐以待毙!”她辞别年迈的父母,冒着漫天大雨,又一次踏上革命路途。1934年10月,红军开始长征。金维映牵着上级分给她的枣红色马匹,回首望了望苍茫暮色,在一片秋风肃杀中,头也不回跟着红军队伍离开于都河畔。她告诉依依不舍的老乡们:“请相信,红军会回来,我也会回来,一定!”

在相关领导的指示下,金维映调入红军队伍中一个较为特殊的连队——干部休养连,当党支部书记与秘书。那支队伍里,有年老体弱的中央领导,也有和金维映一样,身为女儿身的女战士们,其中即包括身患严重肺病的邓颖超与正身怀有孕的贺子珍。某一天,红军队伍来到盘县。金维映和干部休养连的战士们刚吃完午饭,便听到一阵阵尖锐的嗡嗡声由远及近,金维映当即指挥大家分散至路边沟中躲藏。不一会儿,几架敌人战机呼啸而来,绕着树林盘旋几圈,俯冲向林中部队。枪声、炸弹声不断响起,四周热浪滚滚,烟雾弥漫,叫人愈加紧张。

战斗结束后,金维映飞速抖掉身上土块,爬出去查看伤员情况。就在此时,附近传来一阵阵哭喊声,吸引她的注意。金维映紧忙赶过去,发现是才生产不久的贺子珍身受重伤。贺子珍早先怀孕,跟着红军徒步长征,受尽一番苦头。哪怕金维映有意照顾,也没能让她减少太多灾难。部队行至贵州境内,贺子珍在金维映等女战士的帮助接生下,顺利产下一名婴儿。可为了防止婴儿哭声暴露红军队伍,贺子珍只能忍痛把孩子交给当地某位老太太,请她代为抚养。

现在,身体本就虚弱的贺子珍又身受17处伤害,浑身血污,眼看就要不行了,金维映特别难过,一边大声呼唤医生来为贺子珍治疗,一边拉住贺子珍的双手,鼓励她燃起生机:“子珍,你相信我,我一定会让你的伤早日好起来!”红军过雪山前,金维映提前收集了解各项注意事项,仔细认真传达给休养连每位战士。她把自己的马匹让给某位病号,再亲手搀扶另一名病患徒步往雪山上攀爬。走到一半,金维映的警卫员似乎支持不住,身形摇了又摇。金维映迅速跑到马前牵住马匹,大声呼唤警卫员:“快,抓住马尾巴,别松手!千万别松手!”

又走了一段距离,一直搀扶蔡畅的警卫员猛地跪倒在雪地上,蔡畅的哭喊声惊动金维映。金维映快速上前,发现那名高烧数日的警卫员已然牺牲。她留着泪,帮蔡畅安葬警卫员,继续率领大家往雪山顶奋力冲去。等到了雪山顶,金维映和大家一同坐到雪地上,找准方位,往山下滑去。然而,这样的方式虽为他们减轻不少负担,却也有部分战士摔断腿脚,甚至跌入深渊牺牲。幸运的是,过了雪山,金维映他们得到一个好消息:红四方面军正在山下接应他们,两军会合,兵力达10万,极大鼓舞红军士气,并让红军有了和敌人抗争的底气!

03,故人何处寻:亲人们长久地寻找,阿金啊,你到底在何方?随红军抵达延安后,长期进行革命斗争、伤病缠身的金维映逐渐变得虚弱。1938年,经党中央多方协商,金维映等人得到赴苏联养病学习的机会。许多年后,金维映的孙子从和金维映一起在莫斯科学习的林利回忆录中,找到苏联时期的祖母的消息:到了苏联,金维映即进入八部工作,担任总干事一职。她的身体特别不好,可学习十分认真。她曾和林利说过,她想念正在延安生活的孩子。但过了一段时间,金维映的状况愈加不好,她开始长久失眠,经常抱着和她同住的蔡畅放声大哭。

在这样抑郁的情绪影响下,金维映的病情愈加严重。1940年,蔡畅回国前,特意叮嘱林利一定多去看看金维映。林利也知道金维映的情况,便定期去探望医院里的金维映。然而,苏德战争爆发初期某天,林利又去医院看金维映,却诧异发现,医院已不知撤去何处。此后,金维映的消息彻底中断。党中央关心金维映的下落,多次致电共产国际询问金维映的事情。新中国成立后,金维映的亲属和同乡们也在不断打听金维映的消息。他们说,自从金维映离家,就和家里人断绝了来往。她多次改名,寻找起来无比困难。金维映的弟弟金水定尝试通过不同渠道去寻找姐姐,均未果。

直到上个世纪80年代初某天,舟山某位同志在某本杂志上看到女红军的介绍,发现里面有位叫“金维映”的舟山籍女红军,急忙同北京联系,方让金维映的亲属和故乡人寻到金维映的人生轨迹,了解她的革命故事。1994年,经中国民政部与浙江省政府批准,金维映正式成为革命女烈士。2001年,金维映故居被浙江省政府及省委命名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在那里,收藏有一个陈旧木箱,是金维映唯一留在世间的遗物。木箱和她的儿子李铁映有关,乃当年金维映不得不送别襁褓里的儿子时,放在儿子身边,收纳儿子部分用品的箱子,寄托着她对儿子的疼爱与希冀。而李铁映也确实未曾辜负母亲的期望,成长为一名和母亲同样优秀的中共党员,为祖国的建设事业付出他的一份努力。

参考资料:《金维映:一个迟来的故事》《缅怀奶奶金维映烈士》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