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PPT的自定义颜色取色面板,默认是RGB模式,这三个字母分别取自红色、绿色、蓝色对应的英文单词Red、Green、Blue的首字母。
RGB模式
光的三原色在色彩中,我们将不能再分解的三种基本颜色,称为三原色。
而人的眼睛是根据所看见的光的频率来识别颜色的,光谱中的大部分颜色可以由红、绿、蓝三种基本色光按不同的比例混合而成,因此将这三种颜色称为色光三原色(“三原色光”或“光的三原色”)。
RGB是从颜色发光的原理来设定的,通俗点说它的颜色混合方式就好像有红、绿、蓝三盏灯,当它们的光相互叠合的时候,色彩相混,而亮度却等于三者亮度之总和,越混合亮度越高,这种通过叠加混合形成新色彩的模式叫加色法。
当这三种光以相同的亮度混合、且达到一定的亮度,就呈现白色(白光)。若三种光的亮度均为零,就是黑色(黑暗),如下。
RGB值均为0,得到的是黑色
动态操作如下:
RGB值均为0,得到的是黑色
在电脑中,RGB的所谓“多少”就是指亮度,并使用整数来表示。通常情况下,RGB各有256级亮度,用数字表示为从0、1、2...直到255。注意虽然数字最高是255,但0也是数值之一,因此共256级。在RGB模式下,任意一种颜色都可以用RGB值来表示,例如(147,210,108)表示用红色(亮度)为147、绿色(亮度)为210、蓝色(亮度)为108叠加混合而成的颜色,结果显示是如下这种浅绿。
RGB值是指亮度,最终得到的颜色是三者叠加
色立方既然红、绿、蓝是色光三原色、其他颜色是它们进行叠加混合形成的,我就自然而然想到了物理中力的合成,想到了几何学中的三维坐标体系,想到了几何中的立方体。
物理中力的合成,这么说吧,张三用绳子栓住一个重木箱往东拉,同时瘦小的李四也用绳子拴住这木箱,但是往北拉,那么综合下来,木箱的运动方向应该是东偏北方向(如下图)。这是二维方向的合成,如果同时还有一个王五往上提该箱子,则是三维立体方向的合成了。
力的合成
有了这样的认识后,我猜想,RGB模式也能用立方体来表示。没想到去网上搜了下,发现还真的是这么回事,瞬间感叹这真是“英雄所见略同”啊!
色立方
如上图,从三个坐标轴的起点0的位置,也就是当其值均为0时,可看到是黑色;
而当其中一个坐标轴的亮度达到最大(值为255)、其他两坐标轴的亮度均为最低(值为0)时,呈现的就是色光三原色:红、绿、蓝(如下图A、B、C三个点位置),它们分别对应的RGB值是(255,0,0)、(0,255,0)和(0,0,255),这种颜色标示方法与几何立体中的位置标示方法如出一辙。
红、绿、蓝在色立方中相当于三个坐标轴
而当RGB值均达到最大,也就是(255,255,255)时,得到的就是白色,也就是下图中最上方那个点D。可以看到D(白色)在立方体的一个顶点,原点(黑色)与D刚好是立方体的两个对角点。
RGB达到最大,即(255,255,255)时得到的是白色
RGB模式的一些规律RGB模式还有哪些规律呢?
1.RGB等值时的效果
当我们将RGB三个值都设为等值时,如下,将对应的RGB值显示在对应的矩形上,将矩形填充为RGB值对应的颜色,出现的结果是黑白灰三者之一,其中首尾两端是黑色(0,0,0)和白色(255,255,255),其他是灰色。
RGB等值时,呈现的是黑白灰三者之一
放在之前的立方体上来理解也很容易,就是原点(黑色)到D点(白色)构成的连接线(即对角线),这条线上的点要么黑,要么白,要么灰,整条线是从黑到灰再到白过渡的过程。
2. RGB中有一个是0,另外两个是最大值255的效果
如果RGB中只有一个值是0,其它两个值都是最值255,会是怎样的结果呢?
用之前同样的方法,将对应的RGB值显示在对应的矩形上,将矩形填充为RGB值对应的颜色,可以看到结果是黄色、青色和亮紫色(如下)。这里要说明的是,亮紫色并不是品红色,尽管它们看起来非常相像,业内一些人也将亮紫色误读为品红色,但它们实际并不是一回事。
RGB中有两个数值达到最大255,另一个为0时
放在立方体上来看,黄色、青色和亮紫色就是E、F、G三个点。其中E在立方体的背面(如下图),故而图中用虚线引导标示。
黄色、青色和亮紫色在立方体中的位置
在立方体中来看(如下图),E(黄色)、F(青色) 、G(亮紫色)三个点分别是在C(蓝色)、A(红色)、B(绿色)三个点的对角点,我们将A——F,B——G,C——E这种对角颜色互称为补色。
互补色
需要说明的是,光的互补色定义是两种色光以适当比例混合产生白光。因此(立方体中的)黑与白并不属于互补色(虽然它们处于对角点位置,如下图)。
黑色与白色不属于互补色
它们为什么这么耀眼
关于黄色、青色和亮紫色,它们还有一个特点,不知道你发现了没。答案就是它们看起来既鲜艳又亮丽。
黄色、青色和亮紫色显得格外鲜艳又亮丽
这是为什么呢?上图中,它们的R(红色)G(绿色)B(蓝色)值是有两个数值达到最大255,另一个数值是0。当我们将RGB模式下的立方体旋转一个角度来看,就会发现是这样的:
黄色、青色和亮紫色与白色的位置关系
我们能看到上述立方体中,没有标注文字的三个角分别是红色,绿色和蓝色,正好对应RGB,还有一个角在背面,是黑色。而黄色、青色和亮紫色,它们与白色的距离,从PPT软件颜色取值范围来看,刚好是255(=立方体的边长),同时它们都是R(红色)G(绿色)B(蓝色)中的两种在数值达到最大(255)时叠加得到的颜色。
也就是说,当R(红色)G(绿色)B(蓝色)值有两个数值达到最大(255)、剩下一个值是0时,黄色、青色和亮紫色距离白色最远,这种颜色看起来既鲜艳又亮丽。我们可以设想下,R(红色)G(绿色)B(蓝色)值是有两个数值达到最大(255),意味着得到的颜色一定落在下图中这三条红线上(暂且不论第三个值是多少),
当RGB中两个值达到最大时(暂且不论第三个值是多少),一定落在这三条红线上
而这三条线中色彩最鲜艳的就是距离白色最远的黄色、青色和亮紫色。距离白色最远也就意味着距离黑色最近,而黑色就是RGB模式的数值起点(0,0,0),因此青色、亮紫色和黄色的RGB值有一个是0也就不足为奇了。
RGB模式下的配色启发
1. 我们可以从RGB数值中发现,由于最终的颜色结果是R(红色)、G(绿色)、B(蓝色)三种颜色的色值共同起作用(类似力的合成),哪个色值偏大,最终的颜色结果就会偏向哪个,也就是三种原色的混合比例决定色别。比如我想将颜色变得更偏蓝一些,就将RGB中B的值调大一些(在混合比例中占比更高),反之亦然;
2. 由于RGB数值越大,越偏向白色(反之越偏向黑色)。因此如果你发现当前颜色过亮,可以打开自定义颜色面板,找到RGB中数值最大的那个,将其数值调低些;如果三个数值都比较大,那可以都调低些,也能降低亮度。
3. 想要获得灰色,只需要将RGB数值设为相等的值即可。至于具体是深灰还是浅灰,想象一下立方体中从原点黑色到对角点白色这条线,深灰就是离黑色越近,对应RGB值越小;浅灰就是(离黑色越远)离白色越近,对应RGB值越大。
在PPT自定义颜色取色面板上,直接拉动右侧的三角形上下移动,即可得到黑白灰,从底端最黑过渡到中间灰,再到顶端白,这是一种快速操作,无需在RGB数值框中手动输入相同的数值。在拉动的同时,可以看到RGB数值框中的三个数值始终等量变化。
RGB模式下快速取黑白灰色
总结人眼对红、绿、蓝最为敏感,人的眼睛像一个三色接收器的体系,大多数的颜色可以通过红、绿、蓝三色按照不同的比例合成产生。同样,绝大多数单色光也可以分解成红、绿、蓝三种色光,这是色度学的最基本的原理,也称三原色原理。这种色彩模式应用最典型的就是显示器。
RGB模式虽然理解起来容易,对于视觉设计初学者来说可能也是最先接触到的色彩模式(毕竟RGB直接对应三个颜色的英文首字母,想要获取黑、白、红、绿、蓝以及青、亮紫和黄色,用RGB模式输入数值来得更快)。但由于PPT软件中自定义颜色界面里,使用RGB模式进行调整带来的颜色变化不能直接在PPT颜色面板中(下图红色框)有规律性地体现出来,因此RGB模式并不是PPT设计师最常用的色彩模式,他们更愿意从另一种模式来进行选择,这就是HSL模式。关于HSL模式,我将在另一篇文章中进行详细讲解,那才是重中之重。
PPT的颜色面板并非是为RGB设计的,RGB值的变化无法有规律性地在该面板中体现出来
也许其他平面设计软件对于RGB模式的颜色面板有着更好的规律性呈现,后续有可能、有需要的话,将会对RGB模式作一些补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