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幅草书作品在章法布局上有妙招,评委很欣赏,入选全国书法展

滨滨谈文化 2024-11-03 02:16:47

在全国书法展上,一幅想要入展的作品,往往都会有它自身的优势,有的是利用自己精湛的笔法,有的是用字形,有的是用墨色的自然变化,当然,也有的人却在章法上展示自己的优点所在,凡是在这些方面有优势的作品,大都会得到评委的高度认可,从而入选书法展。

上面的这幅草书作品,从整体上看,并没有独特的优势所在,但它为什么能入展呢?其实,如果仔细查看,这幅作品的特点还是很多的,如墨色的交替变化,字形上的自然书写,尤其是它在空间布局的处理上,更胜它作一筹,在评委看来,这样的作品,基本功是不缺的,创作时的心态也是平稳的,而章法布局则更让人看到了作者在创作时的稳定心态。

在墨色的处理上,作者用自然书写的心态,完成了墨色的交替变化。在当代书法艺术性上,人们强调作品在整体上要有层次感,在墨色上也要有自然过渡感。从作品中可以看出,作者在书写时,并没有拘泥于蘸一笔写一个字的法则,而是蘸一笔墨,写很多字,为什么要这样去做?其实,就是为了墨色的变化。书法艺术,强调墨色要有干枯浓淡的变化,如此一来,作品的艺术性就大大增强了。

在线条字形上,作者用大小、疏密、浓淡、起伏等多种手法,来实现线条和字形的变化。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作品中的线条有粗细之变,有的线条显得很粗,表现字的厚重感,而有的的线条很细,以此来实现字的空灵感,而从整体上来看,作品中厚重与空灵、虚与实、快与慢相互交替,相互参杂,给作品带来的一定的艺术性,加上墨色变化的参与,作品在矛盾性、艺术性就显得更加丰富了。

当然,在我看来,这幅作品最为可贵的是,作者在章法空间的处理上,可谓是大胆经营,独具创新之处。主要表现在行与行、字与字空间的处理上。例如,作品的和顶部处,第二行第一个字下垂半个多字,给上面留下了一定的空间,后来再用一个长印做到了点睛之笔。在作品的下半部分,第二行被第一行和第三行夹在了中间,甚至并没有写完一行字,怎么处理这样的章法问题?第三行与第四行却留下了一个很大的空间,做到了前面密集的呼应,这就是高手处理章法的妙招。

这还远远不够,从作品的整体上看,上半部写得很密,而下半部分写得很松,就形成了疏密对比的关系。在墨色的处理上,浓与淡、干与枯交替辉映,层次表现上,远近若隐若现,对比强烈,疏密得当,尤其是作品的最后一行,作者并没有多蘸一笔墨,而是一口气用枯笔从上写到下,直到最后一个落款才去蘸墨,整个章法布局做到了疏密有度,厚重与空灵、自然得当。

但是,对于这幅全国书法展上入展的草书作品,也引发了许多书法爱好者的讨论和热议。一些人认为,古人可是没有这样写草书的,都是当代人用所谓的艺术性来表现草书风格的,实在不可取。也有人说,写字就是写字,为什么要用绘画的思想来表现呢?看来当代人还是无路可走了。

对于这幅草书作品和书法爱好者的讨论,大家还有哪些看法?欢迎在评论区留言发表观点,一起讨论。

想了解更多精彩内容,快来关注书法古今

推荐阅读:

1 阅读:106

滨滨谈文化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