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4年那会儿,毛主席跟党里的一些同志想法不一样,在党内感觉束手束脚,心里头憋得慌。他就找了个“回家养身体”的借口,打算回趟老家透透气。说是养身体,其实他回去是想干件大事,干啥大事呢?就是要点燃那能够燎原的一点小火苗。
但出乎意料的是,毛主席在那个他土生土长的地方竟然碰到了生命危险,还差点没了命。幸运的是,逃跑路上碰到了一个木匠,多亏了这位木匠,他才得以脱险。木匠不仅把自个儿身上的钱全给了主席,还找机会悄悄把他送出去了,这才保证了主席彻底摆脱了追捕。要不然,咱们中国的历史可能就得变样了。
好,咱们来聊聊这位木匠,他到底啥来头?他是怎么救下毛主席的呢?他们之间还有没有其他的故事?
【一、回乡后的惊心动魄】
这次回老家,毛主席就奔着一件事儿来的,那就是发动农民运动,让乡亲们一起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势力。因此,一到村里头,毛主席就拉上妻子杨开慧,在村里头串门儿,实地了解农民兄弟的日子过得咋样。听了农民们的讲述,主席这才明白,现在那些土豪恶霸对大伙儿的欺压是越来越狠了。
特别是那个团防局长成胥生,靠着军阀的背景,在周围村子里耀武扬威,让本来就过得苦的农民日子更加雪上加霜。大伙儿辛辛苦苦忙了一整年,种的粮食全都被成胥生给搜刮走了。这家伙呢,天天吃得肥头大耳,过得那叫一个滋润,可这些全都是建立在剥削乡亲们的基础上。
听说乡亲们日子过得苦哈哈的,毛主席心里头立马就急了,觉得不能再让地主老财们欺负人了。所以,在庞叔侃这些朋友的帮忙下,毛主席赶紧办起了20个夜校。晚上教农民兄弟们认字,还给他们讲革命的道理,让他们脑子开窍,别再被封建那套给绑住了。毛主席鼓励他们,要勇敢站出来,跟地主斗一斗。
另外,咱们还搞了个农民协会,拉进来不少能干的领头羊,就是想实实在在地帮农民兄弟一把。到了1925年6月份,韶山那地界儿有了自己的党支部,这可是咱们党最早的支部之一。有了这些团体,农民运动也就热火朝天地搞起来了。说到底,得让农民拧成一股绳,自己手里攥着实权,才能把那些封建地主的势力给掀翻。
说到这是场针对地主的行动,那些土豪劣绅、地主大佬们肯定不会坐视不管。就拿成胥生来说,他跑到湖南军阀赵恒锡那儿告了毛主席一状。赵恒锡这家伙,从地主豪绅们那儿捞了不少油水,他肯定会站在地主那边。所以,他立马就下了命令,要抓毛主席,一旦抓到,当场就解决掉。
成胥生接到任务就动身了,但这哥们儿可能当地主当久了,根本不懂啥叫收敛。他这一折腾,没多久就让当地的农民起了疑心。有人察觉不对,立马跑去跟毛主席说了。毛主席一听,二话不说就往山里钻,算是暂时躲开了追捕。可老这么躲着也不是个事儿啊,接下来该咋整呢?
猛然间,他瞅见山窝窝里藏着一户人家,心里头涌起一股子熟悉感。接着,他像是被啥提醒了,一拍脑门,拔腿就往那家跑。到了地儿,一个木匠迎出来开了门。毛主席跟木匠简单说了说来龙去脉,俩人就这么进了屋。你说这木匠咋就敢收留正躲难的毛主席呢?他就不怕被扯上关系吗?
【二、木匠“张一哥”】
说起来你可能不信,这位木匠其实是主席的发小张有成。主席平时都亲切地喊他“老张”。想当初,主席跟老张一起玩耍,逗猫遛狗,别提多开心了。没想到这么多年过去了,再次相见会是在这样的场合。但主席心里清楚老张的为人,所以才敢上他家来。毕竟是兄弟嘛,就算多年没联系,遇到事儿还是会出手相助的。
张有成真是个讲义气的哥们儿,一听毛主席的来意,他立马行动,拽着主席就往工房走,还掏出一套家伙什儿。为了避开成胥生他们,张有成打算亲自给毛主席理发:“哥们儿,情况紧急,我这当大哥的得给你收拾收拾头发,先糊弄过他们再说!”
没过多久,毛主席的头发就变得锃亮锃亮的。接着,他换上一套木匠的衣裳,假装在忙活。这边刚弄妥,军阀们就追上来了。这时候,张有成的表现那叫一个“勇敢又冷静”。
刚才有个人朝你这边跑过来了,你瞧见他没?
“谁啊?说的是穿湖蓝色长袍那位吗?”张有成问。
对,他人跑哪儿去了?
张有成往前一指,说道:“他现在可能都到湘乡那边了!”
张有成被军阀脾气一冲,直接吼了起来:“碰到形迹可疑的家伙,咋不拦下呢?难道你不知道他可能是共产党吗!”
张有成两手一摊,说道:“他身上又没挂着‘我是共产党’的牌子,我哪里能知道啊!”
看到张有成那么坚决,加上他就是个普通农民,能有啥作为,军阀们不疑有他,赶紧就撤了。等他们走没影儿了,张有成和毛主席这才放松下来。毛主席对张有成的沉稳很是赞赏,因为这,他们那次的对话,毛主席记了二十年,一直都没忘。
但老待在他家终究不是长久之计,得想办法把毛主席安全转移出去。所以,毛主席就扮成了个大夫,在张有成和另外一个老乡的帮忙下,总算是离开了那个地方。说起来,还真是多亏了张有成,要不中国的历史可能就得变样了。
【三、进京再相见】
两人再次碰头,已经是新中国成立了以后。张有成压根儿没想过,当年自己出手相助的那个哥们儿,后来竟然当上了主席。他心里一直盼着,哪天能去北京跟这位铁哥们儿再聚聚。幸运的是,这愿望实现得不算太晚。
1951年的时候,毛主席亲自点了张有成的名,说想跟他在中南海聊聊。这事儿还是通过毛主席的堂哥传的话。张有成一听主席要见他,心里头那个激动啊,赶紧拾掇了一番,就往中南海赶。俩老朋友一见面,还是有说不完的话。毛主席紧紧握着张有成的手说:“有成啊,真心得谢谢你,当年要不是你,哪有我今天的成就!”
之后,毛主席还带着俩闺女,一块儿见了见张有成。张有成这次来北京,一待就是一个月。毛主席一有空就来找他,俩人就聊聊老家的事儿。晓得张有成爱喝两口,临走时候,主席还专门给他置办了一箱白酒,跟他说,让他多写写老家的事儿。张有成心里头那个感激啊,别提了。
回家后,张有成便当上了毛主席的“消息通”,老跟他聊起村里头的新鲜事儿。到了1952年,村里头下了禁酒令,为了粮食够吃,这也是没办法的事儿。这对张有成来说,可真是要了命了,谁让他是个“酒腻子”呢。
接着,他就这事儿跟主席说了,还提到自己现在酒瘾上来了,没酒喝。可主席也犯难,但还是劝慰他,说过完今年秋天,情况就会好转,到时候就能喝酒了。现在实在是太难了,得先熬过去这段日子。
但出乎意料的是,张有成没能熬到禁令解除的那一刻。
【结语】
1952年那个寒冷的冬天,张有成不幸病故,终年66岁。一直拖到第二年的9月份,毛主席才得知这位老友已经离世的消息,心里头真是难过极了。可能他心里也在琢磨,要是早点让张有成喝上那口酒就好了,但话说回来,他做的每个决定都是为国家好,得替老百姓考虑。为了表示对张有成的感激,后来毛主席帮他的弟弟谋了个差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