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今天写《道德经》第五章时,从“刍狗”突然想到了电视剧《康熙微服私访记》里的“三德子”,觉得有话说——
文 ‖ 三棱心
古装剧里有个经典角色:皇帝的贴身太监“三德子”。在皇帝面前,他是唯唯诺诺的“狗”,传旨跑腿、挨骂背锅,活脱脱一个“工具人”;可出了宫门,别人见了他却点头哈腰,活脱脱“皇上的影子”和“代言人”。

这像极了我们的生活——你既是别人的“天地”,也是他人的“刍狗”。老板骂你“这点事都做不好”,转头你对着下属皱眉:“这报告怎么还没改完?”回到家,老婆抱怨你“成天挣那点工资脾气还不小”,转身你就训斥兔崽子:“考这么一点分数,还有脸吃饭呀!”
角色一换,境遇天差地别。若总盯着自己“被当工具”的委屈,或是沉迷于“支配他人”的快感,人生难免拧巴。老子说“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其实是在提醒我们:别太把标签当回事,活明白了,才能少些内耗。


《道德经》里的“刍狗”,是用草扎的祭祀假狗。仪式结束,它就被丢进火堆,没人关心它的“心情”。老子用这个比喻戳破一个真相:在规则面前,谁都逃不过“工具人”的宿命。
职场上:你是主管眼里的“螺丝钉”,却是下属心中的“天花板”。家庭中:你在孩子面前是“无所不能的超人”,在父母眼里永远是“长不大的孩子”。社交圈:朋友找你借钱时你是“救命稻草”,你发条朋友圈却可能无人点赞。……规则不会因你的委屈改变,就像台风不会绕过贫民窟,地震不会避开玉虚宫。接受这一点,反而能看清:角色是流动的,标签是别人贴的,但你的人生是自己的。


1. 错把角色当身份
同事叫你“张总”,你就真觉得自己高人一等;外卖小哥迟到了,你脱口而出“知不知道我多忙”。可一旦老板骂你“能力差”,你又瞬间觉得自己“一无是处”。
——把外界的评价当尺子,量来量去,量丢了自己。
2. 双标式心态作祟
要求下属“24小时待命”,自己却抱怨“老板半夜发微信”;嫌弃父母“管太多”,转头对孩子说“我都是为你好”。
——规则对自己有利时高举“天地”大旗,不利时又哭诉“刍狗”委屈,这才是痛苦的根源。


1. 当“刍狗”时,学会“物理隔离”
被领导批评?不妨学学“刍狗哲学”:用完即焚,不往心里去。就像祭祀结束,草狗被烧了,但烧不掉的是你也有价值。
实操建议:下班后把工作群设免打扰,告诉自己:“此刻的我,已经不是公司员工,而我这个小家的领导。”
2. 当“天地”时,警惕“权力幻觉”
别因为当了小组长,就对同事颐指气使。想想你被老板骂时的心情,就会懂:居高临下的姿态,迟早反弹到自己身上。
实操建议:发指令前加一句“你觉得这样行吗?”——美言可以市尊,美行可以加人,莫要吝惜你的尊重,才能换来真心。
3. 终极心法:做自己的“规则制定者”
网红教授罗翔有句话:“人生95%的事自己决定不了,但5%的应对权在你。”
你可以是公司的“工具人”,但下班后可以是健身房里的“狠人”、书桌前的“诗人”、乡村的“野人”、山上的“狂人”。
精神疗法:在别人的游戏里遵守规则,在自己的世界里定义胜负。


这是我在工作中遇到过的“明白人”,他们的经验可以拿来就用——
同事川川:被老板当众骂“写的报告垃圾”,他笑嘻嘻接话:“领导火眼金睛!我这就去炼个金丹版的。”转身继续啃汉堡,毫发无伤。
运营部李姐,比我小,但人家这“姐”是实打实的:作为部门总监,她总是给下属说:“别叫我‘总’,叫姐就行!”在部门里那就是“大姐大”,说话好使得很。
他们的共同点:不把标签当枷锁,而是当戏服——该穿时穿,该脱时脱。
……


老子说“多言数穷,不如守中”,其实是在劝我们:别在角色游戏里较真,守住自己的节奏才是王道。
台风刮过,豪宅和茅屋一样摇晃,但台风从不纠结自己“该不该刮”;
你被夸“优秀员工”或被骂“拖后腿”,第二天太阳依旧升起。
所以啊,把自己活成“台风”——该努力时全力奔赴,该抽身时一笑而过。
毕竟,人生最大的清醒,是知道:你永远比任何一个角色,更值得被爱。

关注【三棱心】,用《道德经》智慧,解当下人生困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