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募基金 2024 年四季报都披露完了,知名基金经理的管理规模也曝光了。最新数据显示,截至 2024 年底,主动权益类基金经理管理规模超 200 亿元的还有 18 位,曾经的 “500 亿俱乐部” 现在就剩下公募 “一哥” 张坤了。相比之下,千亿级被动指数基金经理人数目前已经增长到两位数了。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73299641bb8d0772fa7e693d011c79b3.jpg)
据统计,截至 2024 年底,管理规模超过百亿元的主动权益类基金经理不足 90 人。其中,易方达基金的张坤是唯一一个管理规模超 500 亿元的基金经理,为 589.41 亿元,不过比上季度末的 690.82 亿元缩水了一百多亿。景顺长城基金的刘彦春、中欧基金的葛兰管理规模也都超过了 400 亿元,分别是 427.26 亿元、404.51 亿元。
此外,兴证全球基金的谢治宇、广发基金的刘格菘、汇添富基金的胡昕炜、富国基金的朱少醒等 8 人的管理规模在 200 亿元至 300 亿元之间。总体来看,共有 18 位基金经理管理规模超 200 亿元。值得注意的是,这 18 人中,只有诺安基金的刘慧影在去年四季度管理规模有所增长,其余 17 人的管理规模都有不同程度的下滑。
2023 年底的时候,主动型 “500 亿俱乐部” 成员还有 3 人,分别是张坤、葛兰、刘彦春,当时他们的管理规模分别为 654.74 亿元、573.46 亿元、538.57 亿元。这 3 人也是 2021 年管理规模一度站上千亿元的三位主动型基金经理。
与主动型基金形成鲜明对比的是,2024 年底,随着被动投资的崛起,千亿级的被动指数基金经理人数由 2023 年底的 6 人增至 13 人。其中,华泰柏瑞基金的柳军管理规模超过 4400 亿元,排在榜首,他旗下的华泰柏瑞沪深 300ETF 一只基金规模就接近 3600 亿元。
此外,易方达基金的余海燕管理规模超过 3700 亿元,易方达基金的庞亚平、成曦,华夏基金的赵宗庭、徐猛基金管理规模也都超过了 2000 亿元。
近期,业内针对主动型基金在 2025 年的投资价值展开了讨论。华安证券金工团队指出,主动基金相较于被动基金的核心竞争优势在于策略的独立性与多元化,以及持续不断的更新迭代能力,确保难以被简单复制。从历史数据来看,在市场长期低迷后的反弹期或是牛市初期,主动权益基金由于仓位等原因往往无法跑赢指数,而在牛市后期、震荡市以及熊市期间,主动权益基金的业绩优势逐渐凸显。在存量资金市场、宽幅震荡市场、慢牛市场,优秀的主动权益基金配置优势仍然存在。
兴证策略张启尧团队也表示,尽管近三年业绩承压,但长期来看,国内主动权益基金相对指数的超额收益显著,因此对中国主动投资的未来应当更有信心。随着宏观基本面底部回升、新的经济增长动力和产业趋势有望涌现,主动投资有望再度承担起助力新质生产力发展、挖掘景气行业、重仓结构性阿尔法的重任,进而实现业绩和规模的正反馈。
天风策略吴开达团队认为,2023 和 2024 年主动基金作为整体跑输被动基金,但这一趋势不能线性外推。主动基金近年不占优的原因很多是周期性因素,后续若相应的周期性因素反转,体现为 “龙头内部集中度降低” + “新产业趋势和消费股估值修复”,那么主动基金有可能再次占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