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健康我作主
作者:李太忠
人人都想有个健康的身体,不同年龄段有不同的健康标准,根据对周边老人们的观察,六十岁以上的老人能运动,七十岁以上的老人能活动,八十岁以上的老人能走动,九十岁以上的老人能轮动,这就是与年龄基本相当的健康老人形象。
六十岁以上的老人能运动。这种年龄段的老人刚从工作岗位上退下来,身体正处于由忙到闲的转变期。一个忙惯了的人突然闲下来,要比一个闲惯了的人突然忙起来难受的多,完成这种转变的灵丹妙药就是运动。让运动把身上多余的荷尔蒙充分释放岀来。运动的方式可根据自已的爱好,如有规律有目标的散步,办个卡到游泳馆里游泳,女同志可以练练瑜伽,也可爬山、骑行等等。运动的程度以微微出汗、身体不累、心情愉悦为最佳,养成习惯后一天不运动就感觉难受。以我的体会,散步是这个年龄段的最佳运动选择,既不受场地限制,又不花钱和相对比较安全。我在这个10年里,基本上做到了每日一诗和日行万步的自我要求,既练了脑又练了腿,有效的克服了“退休综合症”的干扰。
七十岁以上的老人能活动。活动的强度就比运动的强度要小,要量力而行,量力而动,量力而收,坚决不能超过身体的承受能力。这10年是人生的关健期,熬过去了身体状况就趋于基本稳定。七十三岁这个坎很多人跨不过去。能活动就千万不要瞎折腾,很多人就是在这个年龄段自已把自己折腾死的。活动的方法很多,如打打太极和掼蛋,搓搓麻將,练练书法,室内散步等等。记住这样几句老话:“能走不站,能站不坐,能坐不躺”,让身体动起来,让脑子动起来,这10年只要不躺在床上就是胜利,不中途夭折就是胜利。
八十岁以上的老人能走动。从活动到走动是身体素质下降的又一个坎。走动的地方尽量以家庭为主,不旅游、不疗养、不走亲访友,尽量不离开自已熟悉的生活环境。如果确需外出必须有人陪同,切不可独自外出。走动的量不必和人攀比,不再设定目标追求,以随心所欲为目的。这个年龄段不做加法只做减法,减掉不必要的来往与应酬,减掉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减掉名利的诱惑和干扰。套用农村里的一句老话,这十年是“只收礼不待客”,请客吃饭的事就尽量不做了,相信老部下老朋友们是可以谅解的。
九十岁以上的老人能轮动。这里讲的轮动是指能坐着轮椅行动,而不是只能躺在床上不动,身上插满了各种管子,与病床为伍。在亲人的帮助下坐着轮椅到外面晒晒太阳,吸收吸收新鲜空气,与熟人见面能闲聊几句,与大自然还没有完全断绝关系,这就是最好的生存状态。这四种年龄阶段呈现的这四种健康状态是对大多数人而言的,我们身边也会有不如或超岀的个例,如我们休养所的一个老大姐,九十多岁了眼不花、耳不聋,黑黑的头发仍然是自然本色,没掉过坏过一颗牙。最历害的是她的体检化验单上,没有一个箭头是向上或向下的,全部在正常范围之内。若从后面看,身板挺的很直,看不到一点老态龙钟形象。我们说的九十岁以上老人状况就和这个老大姐完全不搭界,这种状况只能算一个特殊现象,不具备普遍性特征。从运动到活动,从活动到走动,从走动到轮动,揭示了一个人的逐渐衰老过程,这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上至帝王將相,下至平民百姓,谁都无法逃脱这个规律。我们能做的只能是既要适应这个过程,又要尽量延缓这个过程。我的健康我做主,尽量当一个不让亲人操大心、费大力、花大钱的健康老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