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零点商业评说2025年3月20日
通话背景:特朗普的“和平秀”与普京的“战略棋局”
2025年3月18日,美国总统特朗普与俄罗斯总统普京进行了两人自今年1月以来的第二次通话。此次对话聚焦俄乌冲突停火及美俄关系正常化,但成果却呈现鲜明的“不对等性”——特朗普急于兑现“和平总统”承诺,而普京则借机巩固战场优势并扩大战略利益。最终,双方仅就“30天内不攻击对方能源设施”达成一致,而俄方提出的核心条件(如停止对乌军援)被美方回避。这一结果被外界视为普京的又一次战略胜利,而特朗普则因急于求成陷入被动。
特朗普的三大让步:从停火提议到战略妥协
1. 能源设施停火:单方面利好俄罗斯特朗普提出的“30天内不攻击能源设施”倡议,看似平衡,实则对俄更有利。俄军当前控制乌克兰约20%的能源设施(如扎波罗热核电站),而乌方依赖西方援助的反攻能力有限。停火期间,俄方可借机修复关键设施并巩固防线,而乌军则失去打击俄能源命脉(如炼油厂)的机会。
2. 回避军援问题:默许俄罗斯“红线”普京在通话中强调,停火的前提是“完全停止对乌军事援助”,但特朗普仅表示“未讨论该议题”。这一回避实为默认现状——美国对乌军援已因国内政治压力大幅削减,库尔斯克战役中乌军因缺乏弹药被迫撤退便是明证。
3. 推动美俄关系正常化:战略重心转移特朗普同意重启美俄经济合作(如能源项目)及全球安全协作(如黑海航运谈判),并支持举办美俄冰球友谊赛。这些举措旨在为2025年美俄峰会铺路,却削弱了西方对俄统一战线,间接承认俄罗斯的“大国地位”。
普京的“三重胜利”:战场、谈判桌与舆论场
1. 战场优势固化俄军近期在库尔斯克州取得突破,控制90%以上定居点。停火协议为俄方争取了重整防线的时间,而乌军因美援中断难以组织有效反攻。
2. 谈判主导权强化普京通过提出“交换战俘”“黑海安全倡议”等议题,将俄塑造为“和平推动者”,而泽连斯基则被迫接受“被动配合”角色。俄方还借机将乌克兰问题与美俄关系绑定,迫使美国在战略利益上让步。
3. 国际形象重塑俄罗斯联邦安全会议副主席梅德韦杰夫在社交媒体嘲讽:“美俄是餐厅里唯二的食客,主菜是基辅炸肉排。”这一言论暗示俄美“瓜分势力范围”的叙事,成功将乌克兰问题弱化为大国博弈的筹码。
泽连斯基的困境:夹缝中的“棋子”命运
1. 被迫接受“不对等停火”泽连斯基虽表态支持停火提议,但直言“若俄方袭击能源设施,乌将反击”。这种妥协实为无奈——美国暂停军援后,乌军战力骤降,库尔斯克失守已暴露其脆弱性。
2. 谈判话语权丧失美俄直接谈判架空乌克兰的参与权。泽连斯基强调“无乌参与的谈判无效”,但特朗普未承诺与其通话,乌方沦为“被通知者”而非“决策者”。
3. 国内政治压力加剧乌军总参谋部因战局不利换帅,民众对政府信任度下滑。若停火期间俄军再度进攻,泽连斯基恐面临更大执政危机。
未来展望:停火脆弱性与博弈长期化
1. 停火协议的“玻璃天花板”协议生效首日,俄乌已互相指责对方发动袭击。俄方要求“有效监督停火”,但缺乏第三方核查机制,执行难度极大。
2. 美俄关系“有限解冻”特朗普推动俄罗斯重返G7的构想遭国内鹰派反对,而普京更看重与中国的战略协作。美俄合作或仅限于能源、反恐等低敏感领域,难以突破结构性矛盾。
3. 乌克兰危机的“冻结”风险若30天停火延长为“长期冻结”,乌东地区可能成为“德涅斯特河左岸”式的分裂地带。俄罗斯将借此巩固地缘屏障,而乌克兰的“入约”梦想将彻底破灭。
结语:一场没有赢家的游戏?
特朗普的让步或许能短暂提振其“和平缔造者”形象,但普京才是真正的战略赢家——他以战场优势撬动谈判杠杆,将美俄博弈推向有利于俄的轨道。而乌克兰,则在这场大国棋局中沦为“主菜”,其命运早已超出自身掌控。
正如俄军事观察员利托夫金所言:“指望一通电话解决冲突是天真的。” 这场博弈的终局,或将证明:和平从来不是谈判桌上的馈赠,而是实力均衡的副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