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3月15日 ·零点商业评说
充电革命:1000V高压平台改写行业规则
2025年3月,比亚迪在其总部六角大楼附近悄然上线了全球首个1000kW超充桩,标志着其“天闪计划”正式浮出水面。这项技术将新能源汽车的充电效率推向新高度——最高电压1000V、电流1000A、峰值功率1000kW,理论上6分钟即可充满100度电池,彻底颠覆“充电焦虑”的行业痛点。
技术参数对比:
传统超充:主流800V架构下,充电5%-80%需10-20分钟;天闪计划:1000V平台支持5C以上超充,100度电池从0到满仅需6分钟,补能效率接近燃油车加油。适用性突破:即便在零下30℃环境,也能实现16%-80%电量10分钟快充,解决低温充电效率低的难题。比亚迪的野心不仅在于技术领先,更在于快速普及。首批支持车型为高端旗舰汉L、唐L,未来将逐步下放至王朝系列,甚至覆盖10万元级车型,推动超充技术“普惠化”。
战略布局:从超充到生态闭环
比亚迪的“天闪计划”并非孤立存在,而是其“天字战略网络”中的关键一环。通过整合储能、智能制造与芯片自研,比亚迪正构建新能源时代的“水电煤”基础设施:
光储充一体化:超充站配备225度储能柜,夜间优先储存低价电能,日间释放至超充桩,既降低电网负荷,又实现峰谷电价套利,综合成本下降30%。芯片自主化:2025年比亚迪智驾芯片国产化率将达85%,成本降低40%,推动全系车型标配高速NOA功能,打破英伟达等海外巨头的垄断。智能制造升级:投资200亿的深圳全球研发中心将涵盖11大研究院,支撑从电池到机器人的全产业链创新,强化技术护城河。这一闭环生态的构建,使比亚迪从汽车制造商转型为新能源时代的“基建运营商”,彻底改写行业竞争逻辑。
市场冲击:混动终将退场,纯电时代加速
比亚迪的激进布局,直指“混动只是过渡,纯电才是未来”的核心战略。其背后的逻辑在于:
补能效率碾压:6分钟快充使纯电车实用性超越混动,用户无需在“续航”与“成本”间妥协25。成本优势凸显:规模化生产与自研技术推动超充成本下降,预计2025年搭载1000V平台的车型价格将下探至20万元区间,直接冲击混动市场。政策与环保红利:全球碳税政策趋严,纯电车的零排放优势将进一步挤压混动车的生存空间。行业连锁反应:
燃油车末日加速:超充技术普及后,燃油车“加油快”的优势荡然无存,而纯电车的使用成本仅为燃油车的1/5。竞争对手被迫跟进:蔚来、智己等品牌虽已推出900V高压平台,但缺乏比亚迪的全产业链整合能力,难以实现技术普惠。挑战与破局:电网负荷与技术普惠的平衡术
尽管天闪计划前景广阔,但质疑声仍存:
电网压力:1000kW超充桩单枪功率相当于100台空调同时运行,可能引发局部电网过载。对此,比亚迪通过储能系统动态调节负荷,并优先在4S店布局,利用现有配电网络缓冲冲击。技术下放难题:高压平台初期成本高昂,但比亚迪通过“自研芯片+规模化生产”已将智驾系统成本降低40%,未来有望在10万元级车型实现技术下放。用户习惯重塑:充电速度虽快,但用户仍需改变“即充即走”的习惯。比亚迪计划在超充站集成休息区、无人零售等场景,提升用户体验。结语:一场颠覆燃油时代的闪电战
比亚迪的“天闪计划”,不仅是技术的突破,更是对行业规则的重新定义。当混动车还在为“省油”自鸣得意时,纯电车已通过超充技术撕下“续航焦虑”的标签。这场闪电战的核心,在于比亚迪用“技术普惠+生态闭环”的组合拳,将纯电出行推向了主流市场的临界点。
正如网友所言:“当6分钟充满电成为常态,混动的‘过渡’使命也就完成了。”未来十年,纯电与燃油的终极对决,或许将以比亚迪的这场技术革命为转折点,彻底改写出行史。
互动话题:你认为超充技术会终结混动车的市场吗?比亚迪能否靠“天闪计划”登顶全球新能源霸主?欢迎在评论区预测!
建造这样的储能站,属于巨额投资,普及起码要三年,然后市场全部换成这样的车,起码十年起步,所以现在的车,该怎么样,还是怎么样,目前没意义,未来可期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