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米兰市中心北部,距圣西罗球场数英里之遥的Cimitero Monumentale(纪念碑公墓),大理石与石材构筑的Famedio宛如一座庄严的宅邸,凌驾于寻常墓地之上。这里不仅是城市精英的安息之所,更承载着AC米兰跨越世纪的荣耀——当人们在此驻足,目光掠过约瑟普·梅阿查的纪念石,向左上方探寻,便能发现一块镌刻着赫伯特·基尔平之名的墓碑。这位来自诺丁汉的纺织工人,以1899年创立米兰足球和板球俱乐部的壮举,在134年后跻身城市伟人之列,成为红黑军团传奇的起点。
基尔平的故事本可能永远尘封于历史褶皱之中。1916年,46岁的他悄然离世,此后近百年间,仅偶见于米兰历史典籍,逐渐被俱乐部辉煌的当代成就所掩盖。若非几位执着追光者的不懈努力,这位传奇创始人或许至今仍在遗忘的角落沉睡——他的远亲海伦·斯特兰德在偶然间揭开家族往事,曼彻斯特律师罗伯特·尼耶里以文学与影像重塑其生平,而真正将他从历史迷雾中唤醒的,是米兰球迷兼业余历史学家路易吉·拉罗卡。

(从左到右)皮耶兰杰洛·布里维奥、罗杰·斯特兰德、恩里科·托西、海伦·斯特兰德、路易吉·拉罗卡
1963年,五岁的拉罗卡被欧洲冠军杯决赛中AC米兰的身影深深吸引。自此,每个周末,他都会跟随叔叔前往球队下榻的酒店,追逐偶像的签名;八岁起,他开始收集与俱乐部相关的一切纪念品;二十多岁时,他更立下宏愿:在俱乐部百年庆典前,挖掘每一位球员的故事。在互联网尚未普及的年代,这近乎疯狂的计划却点燃了他的全部热情。他翻阅各地电话簿,逐一致电询问,甚至前往球员的加油站拜访。1963年出版的《Vecchio Milan》中关于基尔平的只言片语,成为他漫长追寻的起点。
1998年,在米兰北部Cimitero Maggiore公墓的档案中,拉罗卡终于发现“阿尔贝托·基尔平”的记录——这个因行政错误而“意大利化”的名字,让他心跳加速。然而,基尔平的安息之地破旧荒芜,与他的功绩极不相称。拉罗卡联系俱乐部未果后,转而求助《Gazzetta dello Sport》,以一篇《海关官员发现了米兰创始人的遗骸》的报道,终于推动俱乐部将基尔平的遗体迁至纪念碑公墓。尽管初期墓穴细节有误,但在AC米兰125周年庆典时,他的纪念石最终与城市伟人并肩而立,完成了从遗忘到永恒的蜕变。

基尔平出生地外的纪念牌匾,位于诺丁汉的曼斯菲尔德路上
在诺丁汉,海伦·斯特兰德的家族故事同样充满戏剧性。这位基尔平的曾曾侄女,自幼无数次路过曼斯菲尔德路的公寓,却不知这里正是传奇诞生之地。直到拉罗卡1995年联系《诺丁汉晚报》,基尔平的故事才在家族中重焕生机。如今,海伦成为米兰球迷心中的“名人”,在俱乐部庆典上,她被热情的球迷簇拥,与传奇球星达尼埃莱·马萨罗合影,这份跨越时空的荣耀,让她为家族先辈的成就深感自豪。
律师尼耶里则以独特的方式延续基尔平的传奇。被《诺丁汉晚报》一则新闻吸引后,这位半意大利血统的英国人,因共鸣投身于基尔平故事的挖掘。面对史料匮乏的困境,他创作小说《米兰之主》,并担任纪录片制片人,带领意大利球迷踏上寻根之旅。当拉罗卡等人站在基尔平出生的破旧公寓中,那份从疑惑到震撼的情感转变,宛如一场跨越时空的朝圣,将平凡之地化作足球信仰的圣地。

(从左到右)贾里德·威尔逊、罗伯特·尼耶里、路易吉·拉罗卡、阿德里亚诺·加利亚尼、恩里科·托西、皮耶兰杰洛·布里维奥、乔治亚娜·斯科菲尔德
如今,诺丁汉的基尔平酒吧、纪念牌与展览,米兰的环岛与纪念碑公墓,共同编织着这位创始人的精神图腾。但对拉罗卡而言,追寻之旅仍未终结。退休之际,他将目光投向胡德、大卫·艾利森等早期传奇,更渴望揭开基尔平妻子玛丽亚的神秘面纱。这位用一生守护俱乐部历史的老人,以执着的信念,让AC米兰的起源故事在岁月长河中愈发璀璨——赫伯特·基尔平或许并非绿茵场上的巨星,但他以平凡人的激情,书写了一段足以激励世代的不朽传奇,而拉罗卡与众多追光者的努力,则让这份传奇真正融入了红黑军团的血脉,成为永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