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我,更多精彩抢先看
一百多年了,美国总统的就职典礼从来没邀请过外国领导人参加。可特朗普偏偏不走寻常路,他直接给中国发了份“最高邀请”,邀请其出席明年一月的就职典礼。乍一看,这是一次破天荒的善意举动。
但细细琢磨,这里面藏着不少复杂的心思。尤其是在中美之间围绕关税、科技和台湾问题三大分歧闹得不可开交的当下,特朗普的这一操作,怎么看都不像单纯的礼节性邀请。为什么会这样呢?
事情得从美国大选后不久说起。11月初,特朗普刚刚击败对手,拿下了又一个四年任期。接着,他的过渡团队就向中国递出了邀请函,想让中国派高级别代表参加他的就职典礼。美媒还特意强调,这可不是一般的礼节性问候,而是“最高级别的邀请”。
要知道,从1874年起,美国历任总统的就职典礼都只邀请本国政要和少量盟友代表参加,像这样直接邀请中国这样的“竞争对手”,确实是头一回。
这事一传出来,外界议论纷纷。有人说这是特朗普在释放善意,想借此缓和中美关系;但也有人觉得,特朗普这人一贯“戏精”,这次的邀请更像是“阳谋”,想借机让中国在国际舆论场上难堪。毕竟,就在这邀请发出的同时,中美之间的三大矛盾已经摆在台面上——从贸易战到TikTok禁令,再到台湾问题,每一件都让两国关系紧绷得像一根快要断裂的弦。
百年惯例为何被打破?
让我们先看看特朗普为什么会突然打破百年来的传统,主动邀请中国出席他的就职典礼。有人说,这是特朗普的外交“创新”,也有人认为,这只是他一贯的“出其不意”风格。但不管怎么说,这一举动的背后,显然是深思熟虑的。
特朗普的团队曾公开表示,他希望通过就职典礼,向包括中国在内的各国领导人传递“沟通”的意愿。表面上看,这是一次示好,似乎想给中美紧张关系降温。但细想一下,这种邀请如果被接受,中国代表出现在典礼现场,与特朗普的鹰派团队同台,难免让外界浮想联翩。而如果中国拒绝,美国又可以借机炒作“中国不愿合作”的舆论,继续打压中国的国际形象。
所以,这百年惯例的背后,其实是一场精心设计的“政治秀”。特朗普擅长的,正是这种抓住一切机会为自己谋取战略优势的手段。
三大分歧浮出水面
特朗普的邀请看似简单,但放在当前的中美关系背景下,其复杂性就显而易见了。这背后,至少涉及三大核心分歧。
第一大分歧是关税问题。
特朗普在竞选期间多次威胁要对中国商品加征关税,从10%到60%不等。这次邀请的时机,恰好是在中美贸易谈判停滞不前的节点上。通过邀请中国出席典礼,特朗普或许想借此重启对话,但这对话的前提,显然是中国在关税问题上作出让步。而这样的“谈判筹码”,显然是中国无法接受的。
第二大分歧是科技领域的封锁。
TikTok的问题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美国要求中国企业字节跳动在1月19日,也就是特朗普就职典礼前夜,完成对TikTok的出售,否则就要全面封禁。这种直接打压中国科技企业的行为,已经让中美关系雪上加霜。特朗普的邀请,表面上是沟通的姿态,但背后却可能是为了逼迫中国在这一问题上妥协。
第三大分歧则是台湾问题。
在特朗普邀请发出的同时,台湾方面传出消息,赖清德有意派“立法院长”韩国瑜代表出席美国的就职典礼。如果美国接受了台湾方面的“代表团”,那无疑是对一个中国原则的严重挑衅。而在这种背景下,特朗普的邀请更像是一场“试探”,想看看中国会不会因此被激怒。
中方的态度:温和但坚定
面对特朗普的“非常规操作”,中国并没有直接拒绝或接受,而是选择在美中贸易全国委员会的年度庆典上,隔空表态。这番表态并没有直接回应特朗普的邀请,而是强调了中美关系的重要性,重申了中国愿意沟通合作的态度,同时也明确提出了“平等协商”的底线。
这番话的深意不难看出:中国不会拒绝沟通,但绝不会在核心利益上让步。如果美国只是想通过这种邀请制造舆论压力,逼中国在关税、科技或者台湾问题上退让,那恐怕是打错了算盘。
特朗普的算盘能如愿吗?
那么,特朗普的这一招到底能不能奏效呢?从历史经验来看,中美关系的复杂性决定了简单的“邀约”很难起到实质性的作用。更重要的是,中国历来奉行“不卑不亢”的外交原则,既不会盲目迎合美国的要求,也不会轻易与其对抗。在这种情况下,特朗普的邀请更像是一次“政治试探”,而不是一次真正的外交努力。
写在最后
有人说,特朗普是个不按套路出牌的人,而他的这次邀请也确实证明了这一点。但无论他如何设计“局中局”,中美关系的本质并不会因为一次就职典礼而改变。合作与对抗之间的平衡,需要两国拿出真正的诚意,而不是一场场精心策划的“政治表演”。
最终,这场邀请的结果可能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它背后暴露出的中美分歧,以及未来两国关系可能走向的更多变数。有人说,中美关系就像一场牌局,关键不在于谁出的牌更“奇”,而在于底牌是否真正够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