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剩3天,美国政府面临停摆?拜登态度变了,将派美代表团访华

寒凡和世界 2024-12-21 11:12:38

“关注”我,更多精彩抢先看

美国政府停摆危机的钟声又一次敲响。眼看只剩下3天时间,拜登政府却迟迟无法推动预算案通过。如果12月20日之前无法解决债务上限问题,美国政府将迎来“第23次停摆”。

这一次,拜登的态度变了。除了在国内政坛博弈,他还把目光投向了大洋彼岸的中国。不仅与中方续签《中美科技合作协定》,还决定派财政部代表团访华。关键时刻,美国能否抓住这根“救命稻草”?

美国政府停摆危机可以说是“老生常谈”。从1976年到今天,联邦政府已经经历了22次停摆危机。而每一次危机背后,都离不开两党之间的政治博弈。

停摆,说白了就是政府没钱花了。美国联邦政府的开支早已超过收入,债务规模不断攀升,如今已经突破31万亿美元。如果国会无法提升债务上限,政府就只能关门大吉。比如2018年,特朗普政府就因预算问题大规模停摆,整整持续了35天,创下了历史记录。

当前的这场危机,拜登政府的处境更加艰难。因为在今年的中期选举后,共和党牢牢掌控了众议院,而民主党则在参议院占据微弱优势。两党对峙的局面,让预算案迟迟无法通过。

更糟糕的是,拜登政府在之前预算危机中,与共和党建制派合作推动紧急拨款法案通过,虽然暂时避免了停摆,却激怒了特朗普的支持者。随后,共和党内部发生分裂,众议长麦卡锡甚至被共和党议员提出罢免,并在民主党的“助攻”下成功被赶下台。这让拜登政府如今陷入了孤立无援的境地。

在国内政坛难以破局的情况下,拜登开始将希望寄托在中美关系上。他一方面派出财政部代表团访华,试图缓和两国在经济、金融领域的紧张关系;另一方面,与中方续签了《中美科技合作协定》。这些动作,被外界解读为中美关系开始释放缓和信号。

停摆危机背后的政治博弈

美国的预算案问题,本质上是两党利益纠葛的结果。

民主党希望通过增加税收,尤其是对富人和大企业加税,来填补财政缺口。而共和党则强调削减政府开支,尤其反对社保、医保等福利项目的扩张。在这种针锋相对的局面下,预算案迟迟无法达成共识。

更复杂的是,共和党内部也并非铁板一块。建制派和特朗普派之间的矛盾,让预算谈判充满了不确定性。尤其是麦卡锡被罢免事件后,特朗普派系对拜登政府的态度更加强硬,几乎没有任何妥协空间。这种内斗,不仅让美国政坛陷入混乱,也让拜登政府的执政能力受到严重质疑。

这次停摆危机,表面上是债务上限的问题,实际上却是两党对2024年总统大选的提前布局。共和党希望通过制造危机,削弱拜登的执政基础;而民主党则试图将危机责任推给共和党,以此争取选民支持。

拜登为何向中国示好?

在国内政治僵局难解的背景下,拜登开始求助于国际合作,尤其是中美关系。

过去几年,中美关系因为贸易战、芯片禁令等问题持续紧张。拜登政府虽然在对华政策上延续了特朗普时期的强硬态度,但随着美国经济面临越来越大的压力,拜登也不得不调整策略。

此次选择续签《中美科技合作协定》,就是释放缓和信号的一步。这份协定最早签署于1979年,是中美关系正常化后的一项重要合作文件。尽管过去几年中美在科技领域的博弈不断升级,但拜登政府依然选择续签,显然是希望借此缓解两国的紧张关系,为进一步合作铺路。

此外,派财政部代表团访华,也是拜登政府的一大动作。通过加强中美在经济、金融领域的沟通,拜登希望为美国经济注入更多稳定因素,同时也为解决停摆危机争取时间。

中美关系的“窗口期”

从拜登的举动可以看出,美国试图为中美关系开启一个“窗口期”。

过去几年,中美关系经历了前所未有的低谷。从贸易战到科技战,从南海问题到台海局势,两国在多个领域的对抗不断升级。然而,随着俄乌冲突的延续和美国经济的疲软,拜登政府逐渐意识到,继续对华强硬不仅难以奏效,还可能让自身陷入更大的困境。

这一次,拜登试图通过合作打破僵局。续签科技合作协议、派代表团访华,表面上是为了缓解经济压力,实际上也是为下一阶段的中美关系定调。而特朗普在此时的表态,也反映了美国政坛的一种共识:美中合作,依然是解决全球问题的重要途径。

对于中国来说,这无疑是一个观察的机会。虽然美国的示好背后有其利益考量,但中美关系的改善,依然需要建立在平等和相互尊重的基础上。

写在最后

有人说,美国的停摆危机,是一场“自编自导的政治大戏”。两党为了争夺选民支持,不惜将国家机器当成博弈工具。而这一次,拜登选择主动向中国示好,或许是意识到,单靠国内政治已经无法解决问题。

有人说,国际关系中没有永远的敌人,只有永远的利益。中美作为全球最大的两个经济体,合作的空间依然巨大。但如何化解分歧,真正实现互利共赢,才是未来的关键。

0 阅读:0

寒凡和世界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