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其实,早在五四时期,有位叫郑桐的学者就发表过一首《万物有灵》抒发对佛教精神的热爱。然而,如今在大众社会,很少有人提到他了。我以为,他是一位有关爱的哲学家。郑桐《万物有灵》(节选)【北京青年报】近来,每当重温到某位先驱者的著作,心头都涌起一股浓厚而深沉的情感,不由得想谈谈“爱”。这份情愫很沉重,以致我们常常是在心目中留下一道伤痕,常常让我们感到一丝不易愈合的悲凉和孤独,更严重的是,当真正触及我们内心时,甚至心有戚戚焉,常常不由得令我们回想起来的只是对“爱”情的追问,而不是情感上的体验。

然而,每当我向他们谈到情爱,常常会感到一种深不见底的情欲和炽热。就我而言,我对于情爱的理解,主要体现在以下二个方面:一个是爱的意向。这些意向或许不大明朗,或者并不一定深远;但,它给予一个人一种明确却有时候是无关紧要的,在某些场合特别是一些不合时宜的时刻给予他援助的意向,在某些个人的内心世界,一时间激起极其强烈的情欲,这份情感,就是我对爱情最初的理解。

然而,现在我渐渐觉得我对于爱这个话题的理解过于简约了,只有那些对于一些不幸而自卑的、不幸而悲痛的以及不幸而喜爱的情感才是值得深入探究的,特别是爱的意向。因此,我想谈谈更广义的爱的意向,即更深层次的爱的意向。很多人一生都是围绕着一个人的人格成长而过度发展,或者说更多的是把爱归于一种自我为中心的情感,而这种单一性,有时候是很可怕的。因为,因为你有时候是把自己当成了爱的第一发动机,从而失去了许多和人在一起的机会。就像有人说,我与另外一个人在一起的时候,发现他有一些我没有的好与乐,而我自己却没有什么好与乐。这就是爱的意向没有做到深层次的意向,这些意向还没有走到爱的领域的最上层,我们自然很难得到幸福,幸福总是得不到的和遥不可及,因为生命的意义不在那上,更多的是在我们身边。
然而,这种事情也很可怕,一旦某个时刻,我们爱的人没有满足我们,就会觉得天上有一根针,地上有一座山更为可怕的是,当这种事情出现的时候,我们会因为这种不切实际的幻觉而变的更加无安全感,然后会更加的想要占有对方。当两个人感情到了这种地步的时候,就会越来越想要占有对方,这就像一个诅咒一样,我们越是想要占有,越是想要占有,越是害怕失去,就越是得不到,就越想要更多,我们永远无法获得圆满;爱情上这种情况更是这样,人的情欲一生中最强烈的一段时间,就是初恋,一开始时,大多数时候这种占有的感觉会让两个人都不舒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