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疏调云讲堂》第161期脑卒中中西医康复治疗(四)

慕疏调学派养护说 2024-10-15 09:37:04

各位同道大家好,我是顾力华主任医师,今天我和大家交流地主题是,脑卒中中西医康复治疗,最后我还会简单地介绍一下,国医大师张震的学术思想在治疗脑卒中的一些经验。

五,中医康复治疗

脑卒中在中医叫做中风病,又名卒中。中风病是由于脏腑阴阳失调,气血逆乱,上犯于脑所引起的以突然昏仆、不省人事、半身不遂、口舌歪斜、语言不利、偏身麻木等症状。本病多见于中老年人,临床以并且具有起病急、变化快,如风邪善行数变的特点,以冬春两季为高发季节。

中风病病因病机历史沿革,如下:

·唐宋以前:内虚邪中,疏风祛邪、补益正气。

·唐宋以后,以“内风”立论,特别是金元时期,突出。

·刘完素,肾水不足,心火爆盛,水不能制火所致

·李杲,形盛气衰,本气自病。

·朱震亨,主张湿热生痰。

·王履,分为真中风和类中风。

·明代张景岳认为本病与外风无关,倡导 “非风“之说,提出"内伤积损"论点。

·明代李中梓将中脏腑明确分为闭、脱二证。

·清代叶天士创肝阳化风学说。

·王清任,以气虚血瘀立论,创补阳还五汤治疗偏瘫

目前此病的病因病机,大多数的学者认为,在患者年老体衰,内伤积损的基础上复因情志过极,饮食不节,劳欲过度,致使机体阴阳失调,气血逆乱,血瘀于上,瘀阻脑脉,血行阻滞,或血不循脑脉,血溢于脑,脑失濡养,而形成本病,或阴亏于下,肝阳爆涨,阳化风动,血随气逆,挟火挟痰,横窜经络,蒙蔽清窍,从而发生猝然昏扑,半身不遂等危重证候。病因其一是年迈体弱、内伤积损;其二是情志过极,化火生风;其三是痰浊内生、化痰生风;其四是气候骤变、气血阻滞。

在中风病的中医诊断上,通过一些主症、次症、起病方式 、发病年龄来确诊。

·主症:半身不遂,神识昏蒙,言语謇涩或不语,偏身感觉异常,口舌歪斜。

·次症:头痛,眩晕,瞳神变化,饮水发呛,目偏不瞬,共济失调。

·起病方式:急性起病,发病前多有诱因,常有先兆症状。

·发病年龄:多在40岁以上。

具备2个主症以上,或1个主症、2个次症,结合起病、诱因、先兆症状、年龄等,即可确诊。不具备上述条件,结合影像检查结果,亦可确诊。

中风病的分证论治方面,大致分为中脏腑和中经络。中脏腑上分闭证和脱证。

1,中脏腑

①闭证——风火闭窍(阳闭)

主证:突然昏仆,不省人事,半身不遂,肢体强痉,口舌歪斜。

次证:两目斜视或直视,面红目赤,口噤,项强,两手握固拘急,甚则抽搐。

舌脉:舌红或绛,苔黄燥或焦黑,脉弦数。

治法:清热熄风,醒神开窍。

方药:安宫牛黄丸。

此证候在此病的早期、极早性非常常见,我们能看到火热之证非常明显。在我们康复科也有部分是这个证候的病人,他们多为从重症ICU出来之后在我们科继续治疗的患者,我们有时候也会用安宫牛黄丸来进行治疗。

②闭证——痰火闭窍(阳闭)

主证:突然昏仆,不省人事,半身不遂,肢体强痉拘急,口舌歪斜。

次证:鼻鼾痰鸣,痰多息促,身热,面红目赤,两目直视,或见抽搐,躁扰不宁,大便秘结。

舌脉:舌红或红绛,苔黄腻或黄厚干,脉滑数有力。

治法:清热涤痰,醒神开窍。

方药:羚羊角汤配合至宝丹或安宫牛黄丸。

在临床上这证候的病人常见于肺部感染的。

③闭证——痰湿蒙窍(阴闭)

主证:突然昏仆,不省人事,半身不遂,肢体瘫痪不收,口舌歪斜。

次证:痰涎壅盛,面色晦暗,四肢逆冷。

舌脉:舌质暗淡,苔白腻,脉沉滑或缓。

治法:燥湿化痰,醒神开窍。

方药:涤痰汤加减合苏合香丸。

④脱证——元气衰败

主证:突然昏仆,不省人事,汗多手撒肢冷,目合口开,肢体瘫软。

次证:气息微弱,面色苍白,瞳神散大,二便失禁。

舌脉:舌萎,舌质淡紫,苔白腻,脉微欲绝。

治法:回阳救阴,益气固脱。

方药:参附汤合生脉散加味。

此病的脱证病人就相当危重,一般这类病人常见休克的一些表现。

2,中经络

①肝阳暴亢

主证:半身不遂,肢体强痉,偏身麻木,口舌歪斜,言语不利。

次证:眩晕头痛,面红目赤,心烦易怒,口苦咽干,便秘尿黄。

舌脉:舌红或绛,苔黄或燥,脉弦或弦数有力。

治法:平肝潜阳,泻火熄风。

方药:天麻钩藤饮。

②痰热腑实

主证:半身不遂,言语不利,口舌歪斜。

次证:腹胀便秘,口黏痰多,午后面红烦热。

舌脉:舌红,苔黄腻或黄燥,脉弦滑大。

治法:通腑泻热化痰。

方药:星蒌承气汤。

③阴虚风动

主证:半身不遂,偏身麻木,口舌歪斜,言语不利。

次证:心烦失眠,眩晕耳鸣,手足拘挛或蠕动。

舌脉:舌质红绛或暗红,苔少或无苔,脉弦细或细数。

治法:滋阴潜阳,镇肝熄风。

方药:镇肝熄风汤。

④气虚血瘀

主证:半身不遂,肢体瘫软,偏身麻木,言语不利,口舌歪斜。

次证:面色觥白,气短乏力,心悸自汗,便溏,手足肿胀。

舌脉:舌质暗淡,舌苔薄白或白腻,脉细缓或细涩。

治法:益气活血通络。

方药:补阳还五汤。

这个证候在急性期里较为少见,多见于恢复期。

⑤风痰阻络

主证:半身不遂,口舌歪斜,言语不利,肢体拘急或麻木。

次证:头晕目眩。

舌脉:舌质暗红,苔白腻或黄腻,脉弦滑。

治法:化痰熄风通络。

方药:化痰通络汤。

这个证候常见于恢复期。

⑥肝肾亏虚

主证:半身不遂,舌强不语。

次证:患肢僵硬,拘挛变形,肢体肌肉萎缩。

舌脉:舌红或淡红,苔薄白,脉沉细。

治法:滋养肝肾。

方药:左归九合地黄饮子加减。

这个证候在恢复期、后遗症期比较常见。

六,课题研究

接下来我与大家简单介绍一下,我做的一个有关脑卒中的课题,是昆明市科技计划项目:基于国医大师疏调理论论治缺血性中风恢复期的临床研究。研究日期是2019年5月至2021年4月,在2022年结题。

立项背景其一是应该对脑卒中对我们健康的威胁,这个之前我说过了。另外一个立项的背景是继承和发扬国医大师学术思想,丰富发展中医论治新思路。张老认为:人体气机正常运行,激发、推动脏腑经络诸气,是维持体内阴阳平衡的重要条件,是人体生命活动正常运行的的前提和保证。正如《难经八难》“气者,人之根本”。人体气机运行失常,气血阴阳失调,脏腑功能减退,依据病性、病位的不同,表现出各种各样气机异常之证候。张老提出疏调气机为中医药内治大法之一。并且拟定了 “疏调气机汤”(基础通用方) 。

项目的目的是,采用随机对照的临床研究方法,观察中风患者的临床疗效,总结疏调理论在缺血性中风病恢复期的临床应用,为其临床进一步推广应用奠定基础。

项目的意义是,项目运用国医大师张震主任医师疏调理论论治中风病恢复期,有利于继承和发扬国医大师的学术思想,为丰富发展中风病中医论治提供新的思路,具有较为重要的现实意义。

病例来源是,康复科住院部中风患者72例,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6例。治疗组方面,在西医基础药物及康复治疗基础上,加用了疏调气机汤的加减方,此方由中医院统一制备及提供。

观察项目及疗效评定上,我们会观察记录患者的中医证候、简化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定、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定。

图为此项目的技术路线

研究结果方面,大家可以下面展示的这些表。

对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经行比较 ,两组在基线数据上没有什么差别的。

我们统计了72例中风患者不同主证证型分布,发现气虚证的比例较高。

我们对治疗组不同主证证型证候积分进行了比较。

此为Fugl-Meyer评分治疗前后比较,治疗组评分高于对照组。

这个是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评分,Barthel指数比较,结果治疗组评分高于对照组。

此项目发表了一些论文,还出版了一些专著。此项目也对治疗中风病的相关技术进行了推广,当时是把国医大师张震的一些学术思想推广到了大理州鹤庆县、昆明市东川区人民医院。

我和大家交流的主题就到这里,希望大家到我们科进行指导,谢谢大家。

0 阅读: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