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一个粉丝留言,说她孩子上小学一年级,学习不积极、玩也提不起兴趣,还厌学、心理的承受能力也低,一说就说好烦。
对于这位粉丝的提问,可以看出孩子外表看是学习没动力、做事不积极,深挖就是孩子内驱力不够、能量低的一种表现。
心理学家曾说:
人的能量是分层级的,能量高的孩子,像一个小太阳,积极进取,时刻都散发光芒,能量低的孩子,消极退缩,遇事抗压能力弱。
就像前段时间朋友分享她儿子,她儿子上小学时,因为被约束和管着,在班里保持中上。
但上初中后,就开始学习不积极、时常不再状态,成绩从上初一开始,就直线下滑。
从班级里的中等生,一直滑倒班里垫底生。
那段时间朋友特别焦虑,怕孩子成绩赶不回来,就开始报课辅导班,希望成绩能提上去。
结果是钱花了,成绩没提升,还继续倒退。
她一直认为是孩子不用功、不勤奋而导致。
但听完朋友孩子情况,我觉得是孩子能量低。
什么是能量低呢?
能量低的孩子、他们对一切事物都毫无兴趣,不管是学习还是玩,没有探索欲和好奇心,每天就像一台机器一样,被动的完成工作。
他们不知道为何而学,不知道学习有什么意义,长大后也很容易遇事退缩,抗压能力弱。
能量低就好比,你让一个6岁孩子举50斤的哑铃,他们没有力量,怎么也举不动。
心理能量低的孩子也是一样,他们不是不爱学习不想学习,是没有那个能力去学习。
相反,能量高的孩子,他们对一切充满求知欲、好奇心、探索欲、学习上也积极主动。
那对于能量低下的孩子,我们要如何做呢?
1.别在小事上消耗孩子
孩子能量低,不分年龄大小,简单来说很多初高中孩子,都是从小时候开始能量底的。
例如家长总抓孩子的错误不放,或者时常拒绝孩子,让孩子感受不到父母对自己的爱。
但作为父母,我们丝毫不知,直到问题出现,才开始自责,当初为什么没有好好关注孩子。
我们回顾一下,生活中如果孩子摔坏一个杯子、或者打翻一碗汤、或者把油洒满地。
你是怒吼咆哮孩子一顿,还是接纳孩子的错误。
不同的处理方法,决定了孩子不同的心理能量。
试想,如果仅因犯一点小错就怒吼,孩子不仅学不会承担责任,还变得消极没安全感。
父母要做的不是因为一点小错就批斗孩子,而是让孩子在错误中,学会承担责任。
就像昨天,二宝在数鸡蛋,不小心把鸡蛋弄烂了几个,他没有恐慌,而是说妈妈鸡蛋烂了。
我说,那用你的办法清理干净,要不都流了。
二宝为什么面对犯错这么坦然,其实就是因为平时犯错也是这样去包容他,所以他敢于承担,遇到新事物也会充满好奇敢于尝试。
对于能量低的孩子,不要责怪孩子不努力,也不要责怪孩子不学习,而是给孩子充足电。
电量充足的孩子,他们就像充满电的手机,可以用很久,一旦手机电量不足,就容易关机。
孩子也是一样,要想孩子积极主动、爱学习、探索欲强,就给予孩子足够的能量吧。
一句话说得好:能量低的孩子,永远学不会努力,会努力的孩子,大多都能量充足。
2.不停地贬低孩子
孩子成长中,避免不了有不完美或者做错时。
这时我们要用欣赏的眼光去看待孩子,而不是贬低他,时常被贬低的孩子,内心会自卑。
哲学家詹姆斯曾说:
人性的本质是渴望欣赏,孩子尤其如此,欣赏能让孩子长成参天大树,贬低能让孩子枯萎畸形。
就像前段时间大宝说,她同学考了六十多分,回家她妈妈就批斗了她一顿。
为此,她同学非常难过,更加不想学习了。
就问我,为什么我也考了六十几分,你没骂我,我说,骂你什么?这次没考好,不代表下次考不好,没考好只能证明你知识没掌握。
后面我们着重复习,把不会的搞懂就好了,所以,大宝学习这里,一直保持积极状态。
没过多给压力,反而自己有进取心,平时也就主动涉猎各种课外知识,从而内驱力更强。
心理学家说:
当孩子好奇心旺盛、兴趣足时,就会主动学习。
3.对孩子鼓励过多
近几年育儿圈倡导鼓励教育,所以很多父母都走在鼓励孩子,唯恐没鼓励,让孩子自卑。
鼓励一段时间后,有些父母发现,鼓励不仅没让孩子变好,反而变得自以为是、骄傲自大。
其实不是他们鼓励孩子鼓励错了,而是方式不对。
鼓励孩子的前提,是建立在实质上,也就是孩子确实获得了进步,而不是帮拿一个东西鼓励一下,或者孩子把碗端厨房也鼓励一下。
父母盲目的鼓励,会让孩子觉得不需要努力就可以把事情做的很好,从而失去进取心。
同时也会因为盲目鼓励,养出一颗玻璃心以及狂妄自大的性格,进而听不得任何建议。
一旦踏入社会,被社会毒打后,就很容易一蹶不振、自怨自艾,失去对美好未来的向往。
作为父母,我们需要做的是,把鼓励落实到实质事情上,让孩子看到自己的付出和努力。
例如,孩子以前写字很潦草,最近写字特别工整,一笔一画都横平竖直,那就夸他字写得横平竖直、占格也到位,写得特别认真。
孩子这时就知道自己进步在哪里,就会保持正确的姿态和状态,一直朝着正确方向前进。
而不是认为自己就是天才,不用努力就能做好。
4.帮孩子做的太多
爱孩子是父母的天性,但正确爱孩子却需要智慧。
前天朋友聊她上高中的孩子,哭诉在孩子小时候没给教育好,导致上高中了还是懒鬼一个。
开始时觉得帮孩子做,是爱她,但现在来看,是害了她,因为她助长了孩子贪婪的惰性。
试想一个孩子,小时候从不做家务,只知道学习,生活起居一直被父母照顾的很好,
那他长大后就很难学会付出和体谅他人感受。
同时,一个长期被父母宠大爱大的孩子,他们也避免不了是父母心中最厉害的孩子。
这种厉害会让孩子产生一种,我不用努力、就可以做的很好,但事实是踏入社会后。
会因为自己不努力而四处碰壁,最后丧失自信,进而回到让自己安全的港湾,不愿走出。
他们心理能量低、经不起社会上的风吹雨打,只能自暴自弃、游手好闲、靠吸父母血生活。
是孩子的错吗,不是,是父母教育出现了问题。
就像曾经看到一段话:
多少父母,剪断了孩子的翅膀,却怪孩子不会飞翔。
爱孩子最好的方式,就是放手让孩子自己来,在动手和努力中,去增加内心的能量。
写在最后:
养育孩子过程中,作为父母,我们需要做的是关注孩子和孩子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
并让孩子在健康土壤中,储存足够的能量,来抵御挫折,以此在追梦的路上展翅飞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