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天,一个关于“浙大贫困生国内外旅游被取消补助”的热搜在网上炸开了锅。
评论区吵得不可开交:
有人说学校太过分,有人说这学生不懂事……
但我看到的是另一个更深层的问题:我们的教育到底出了什么问题?
说实话,作为一个从教二十年的老师,我真的很想问问那些教育者:
你们觉得教育的目的是什么?
是为了把知识塞进孩子的脑袋,还是要培养一个能在社会上活得明白的人?
故事的男主角,家庭情况不乐观,父母离异,还背着300万的债款,够得上贫困标准,各项证明和申请资料均符合流程,这一点已获得永丰县民政局的证实。
根据他的解释:他靠打工挣钱去旅游,购买的大多是打折机票,只因为自己的专业,想要拓宽眼界,为职业生涯规划做准备。
之后,他将自身的各类收入证明以及开销贴在了网上。
可以说,他的道歉还是蛮真诚的,但不值得同情。
接着,学校针对他的消费情况,进行了评估;取消了他的补助资格。
抛开贫困生的身份不谈,可以说这是个积极向上的好学生啊!
勤工俭学、见世面、长见识……这不都是好事吗?
但是他栽在哪儿了?
他栽在:不懂规则上。
这让我想起了班上的小王同学,期末考试,他考了年级第一,可是没人愿意和他交朋友。
为什么?
因为,这孩子总是在老师面前打小报告,还喜欢在同学出错时大声指出来。
他以为自己在维护正义,却不知道已经违反了班级里那条人人都懂的“潜规则”——别当老师的小跟班。
事情说到这个点儿,我突然想起一个有趣的现象。
每次开家长会时,总有家长问道:“老师我家孩子学习成绩挺不错的,可是为什么一直都交不到朋友呢?”
我的回答永远是:“因为您只教会了他知识,却没教会他做人!”
现在的孩子,大多数都很聪明。奥数比赛拿奖、英语考试满分、编程大赛夺冠……
但是,让他们处理一个简单的人际冲突,他们就傻眼了。
记得有一次,班上两个女生因为一支笔大吵起来。一个说是自己的,一个说是捡来的。
都是成绩优异的学生,却为了一支笔差点打起来。
最后,怎么解决的?
一个女生直接把笔摔在地上,说:“你要就去捡!”
另一个女生直接傻眼了……笔也不要了,哇哇大哭,说自己被霸凌了,父母很快来到学校……
这不禁让我想起那个著名的“棉花糖实验”。
研究人员给孩子一颗棉花糖,接着对他们讲,要是能等15分钟,且不把那颗棉花糖吃掉,就可以获得两颗棉花糖。
结果呢?
那些能忍住不吃的孩子,长大后往往更成功。
为什么?
因为他们早早就学会了社会生存的第一课:控制冲动,权衡利弊。
可现在的教育,像是在教孩子们打游戏,但只教他们按键盘,却不告诉他们游戏规则。
结果呢?
孩子们熟练地按着WASD,却不知道什么时候该进攻,什么时候该防守。
更可笑的是,我们还在用分数这个单一标准评判孩子。这就像用跑步速度,评判鱼的能力,用游泳能力,评判鸟的本领。
每个孩子都是独特的,但我们的教育,却在把他们制造成同一个模子里的产品。
我班上有个学生问我:“老师为什么我每次考试都是第一名,但班长总是别人?”
我反问道:“倘若你是老师,你会选择一个仅仅只会读书的班长呢,还是会选择一个能够让众人信服、懂得照料同学的班长?”
他愣住了……
这就是问题所在。
我们总是教孩子们要争第一,要拿满分,却很少教他们如何与人相处,如何理解他人,如何在社会规则中找到自己的位置。
或许有人会讲:“这些难道不是家庭应当教的吗?”
但问题是,现在的家长们也是教育的产物,他们也在用分数衡量一切,也在用物质条件定义成功……
回到开头那个贫困生的案例,这个学生的问题,不在于他去旅游,而在于他不懂得“困难补助”背后的社会含义。
他不该拿贫困补助金,去旅游!
如果想要开眼界,完全可以毕业后靠自己的双手实现……
而且,当他已经有能力靠双手提升自己的生活水平,他就该将贫困补助资格,让给更需要的孩子……
所以,他被取消资格,一点也不委屈!
这不是他的错,是我们的教育太过注重知识灌输,而忽视了社会认知的培养。
那该怎么办?
1、改变评价标准。
除了考试分数,是不是该给"懂得分享"、"善于沟通"、"能够换位思考"……这些能力打分?
2、在课堂上创造更多真实的社会情境。
比如说,别让学生去做那些又枯燥又乏味的应试题目了,干脆让他们组织一次班级活动吧,用这种方式让他们学会怎么去协调以及沟通,进而把问题给解决了。
3、我们得让孩子们清楚:成功不是比过别人,而是要超越自己;规则不是在束缚自由,而是在保卫每个人的权利。
记住,我们的目标并非培育出一群只懂参加考试的机器人,而是要培育出能尊重规律,学习规律,并能利用规律的人!
这恰恰是教育的真实意义。
那个被取消补助的学生,如果有人早点教会他社会的“潜规则”,也许结局会完全不同。
所以,不妨问问自己:除了知识,我们还该教给孩子们什么?
你这就算给自己家买东买西提升生活水平都没人说,结果拿着补助金玩的倒挺欢,你让别人债主怎么想?让我想起了前些年那个拿着贫困补助金买三千多耳机的吊毛,都是该。
借钱花,还在债主面前摆阔炫富!
这叫偷吃不懂抹嘴,你说你游就游了吧,还非得炫出来,你自问一下如果你是那些一生都没出游过的打工人,那些最远只到过县城的农民,交的税收来补助一个到处游玩的人你服气么?